分享

初冬,走进灵岩寺

 zcm1944 2016-11-20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立冬刚过,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与妻驾车来到灵岩寺。

灵岩寺,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境内方山之阳,始建于东晋,扩建于唐朝,最盛时有僧侣500余人,殿宇50余座,形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直至清乾隆十四年(1749),仍有殿宇36座,亭阁18座,与浙江国清寺、江苏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并名列其首。寺院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掩映于葱笼滴翠之下,古刹幢幢,古柏参天,幽静秀丽,风姿独特。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首批4A级旅游区。

灵岩寺的由来,相传是在泰山上创建第一座佛寺——神通寺的僧朗和尚,人们尊称为朗公,经常到方山讲经,南侧山峰有一块数丈高的怪石,像一位驼背老僧执仗而立,静听讲经,有一次正在听朗公讲经的信徒,看到这块怪石频频点头,便惊呼,快看呢,岩石都听出道理,点头了,朗公则说,这里的岩石都很有灵性,于是就在这里率众开山,兴建了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举步跨进殿门,一股庄严神圣、宁静幽雅的气流扑面而来,令人肃然起敬,祥和欢喜之心油然而生。大雄宝殿前三棵千年银杏树格外显眼,苍老遒劲,高大挺拔,往日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绿叶已被秋霜染成黄色。仰头看,树上的银杏叶黄的纯净,黄得透明,黄得耀眼,黄得亲切,阳光一照发出金子般的色彩。脚下满是飘落的树叶,经风一吹,犹如千百只黄蝴蝶扑动着双翅,实在是一种绝美的黄叶景观。近处的香炉、佛殿,远处高耸的辟支塔和苍翠的方山,与古老的银杏树与落叶彼此相映衬,很有一种禅意的味道。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三幅罗汉像图片均来自于《山东灵岩寺——博物之旅》,我严格遵照殿内禁止拍照的警告,该作者特别注明“得到特殊批准,可以逐个拍摄”。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沿路前行,首先看到的是千佛殿。它因殿内供置众多佛像而得名。此殿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宋嘉祐和明嘉靖、万历年间重修,现存木结构为明代建筑。殿中最为著名的是四十尊彩色泥塑罗汉像,他们沿着千佛殿东、北、西三面,围坐成一个“U”字形半圈。罗汉的最大特点是逼真,形态、表情极为丰富。他们或端坐,或拄杖,或合掌,或口讲手指,或侧耳倾听;有的闭目沉思,有的俯首低吟,有的纵目远眺,无不细致入微。看其气质,有的清姿秀骨,有的寒伧潦倒,有的雍容华贵,无不形象传神,可谓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动。稍加留意,你还会发现,罗汉的手背、脑穴和脖颈等处,隐隐暴露着青筋,这些青筋根据罗汉的表情动作而发生变化,似乎能让人感觉到他们血液的流动,脉搏的起伏。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把千佛殿内罗汉像称为“海内第一名塑”。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贺敬之写下了“传神何妨真画神,神来之笔为写人。灵岩四十罗汉像,个个唤起可谈心”的诗句。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刘海粟挥毫写下“灵岩泥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赞语。

看过千佛殿,还有不可错过的灵岩三塔:辟支塔、慧崇塔和祖师塔。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辟支塔为供奉辟支佛而建,是灵岩寺标志性建筑,挺立于千佛殿西北。塔高55.7米,底固长48米,为砖砌,可循级而上。下三层为重檐,上六层为单檐。塔座有“阴曹地府”酷刑场面浮雕,其中一方中有割舌头、炸油锅、锯割腰、锤头顶的画面。塔顶装有铁制塔刹,由复钵、相轮、园光、仰月、宝珠组成,另有八根铁索分别由九级塔檐上的八个力士拉拽固定。铁制塔刹还有一个巨大作用就是做整个塔身的避雷装置。据文献记载,辟支塔于宋淳化五年(994)始建,一直到嘉佑二年(1057)建成,前后花费了63年才完成。这样高的宝塔当年是如何建成的呢?据考证,古人采用的是边施工边堆土,塔修多高,土堆就堆多高的施工办法,宝塔建成时再把周围的土清理运走,如此看来,这么大的一个工程用了63年也就不难理解了。辟支塔气势雄伟、造型美观、结构复杂、比例适当,其密檐楼阁式建筑结构为中国独此一例。宋代文学家曾巩有诗赞曰“法定禅房临峭谷,辟支灵塔冠层峦”。

初冬,走进灵岩寺

慧崇塔是慧崇高僧圆寂后的墓塔。灵岩寺自东晋升平元年始建,随着朝代的更迭,几经存废,又几经易址。唐贞观年间(627-649),在高僧慧崇的主持下,灵岩寺才在今天的位置建设起来。之后历经宋、元、明、清诸朝的修葺扩建,终于达到了一个东西长约10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的宏大庙宇建筑群落。慧崇塔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5),为一重檐单层方正墓塔,塔身为全石结构,高5.3米,东西两侧各有半掩式假门,东门中雕有一执仗老妪做推门而入状,西门中雕有一年轻女子做出门状,这一老一少,一进一出,也许象征着佛教的人生轮回转世。

初冬,走进灵岩寺
        祖师塔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祖师塔在整个墓塔林的正中位置,是法定和尚墓塔。墓塔林有从唐代到清代的墓塔167座,墓志铭81块,墓塔数量之多,延续年代之久,类型之丰富,造型之优美,在中国塔林中实属罕见。法定为北魏正光年间的一位高僧,在之前的灭佛运动中,灵岩寺毁废,在他的主持下,灵岩寺重兴。法定圆寂后人们为其修建了墓塔。祖师塔高5.6米,塔身古朴,平面六角,三檐二层,上实下空,形制独特,属古印度犍陀罗式建筑风格。在灵岩寺墓塔林,你可以从墓塔中间的钟鼓石形,判断出僧人圆寂的时辰,那就是中午之前圆寂的僧人,他的墓塔就雕刻成钟形,中午之后圆寂的就雕刻成鼓形。所谓“晨钟暮鼓”的含义在这里体现得最为直接。

……

跨出灵岩寺大门,回味刚才目睹的一切,忍不住回头眺望,不由的感慨:两千多年来,佛教文化已深深融入到东方文化之中,任何一座寺院历史遗存的文化瑰宝弥足珍贵,切身感受的同时,会让你找到超脱自己的精神家园,一种妙不可言的禅意会让你超然洒脱,消除那份内心深处的躁动,充填的将是美满和安逸。

这种意境,唯有亲历,才能体味。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庙宇遗址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长在房屋墙壁上的树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初冬,走进灵岩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