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五)

 bxg 2016-11-20

2016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五)

2016-10-20 13:49阅读:
【2016·江苏省泰州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8-11 题。(14 分)
鹤色洁形清,能鸣善舞,卫懿公好之。所畜之鹤,皆有品位俸禄。厚敛于民,以充鹤粮。民有饥冻,全不抚恤。大夫石祁子,贤臣也。进谏屡次,俱不听。
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谍报:“狄人入寇。”懿公大惊,即时敛兵授甲,为战守计。百姓皆逃避村野,不肯即戎①。石祁子亲往街市,述卫侯悔过之意,百姓始稍稍复集。大夫渠孔为将,命鼓行而进。狄人诈败,引入伏中,将卫兵截做三处,你我不能相顾。卫兵原无心交战,见敌势凶猛,尽弃车仗而逃。懿公被狄兵围之数重。须臾,懿公与渠孔先后被害,全军俱没。(选自《东周列国志》,有删节)
【注】①即戎,指参军。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能鸣善舞: ②即时敛兵授甲:
③百姓始稍稍复集:
X
④命鼓行而进: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述卫侯悔过之意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前入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厚敛于民,以充鹤粮。(2分)
译文: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曹刿论战》)(2分)
译文:
11.《曹刿论战》中鲁国能以弱胜强而文中卫国却全军覆没,其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8.【答案】(1)①擅长 ②盔甲 ③才 ④擂鼓、击鼓 (2)D
【解析】 ( 1) 这四个字的意思虽然来自课外的材料,但根在课内 , 如“善”来自“齐人固善盗乎”(《晏子使楚》)“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甲”来自“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出师表》)“始”来自“五代时始印五经”(《活板》)“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鼓”来自“公将鼓之”(《曹刿论战》),《蓝皮书》 相关课文讲义及一词多意总结中这些字都有体现。平时要注意积累。
(2)例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与“前人之述”的“之”用法相同。A项中的“之”是宾主前置的标志;B项中的“之”是代词,代“马”;C项中的“之”是动词,“去,往'的意思。这四个意项,《知识清单四十四:文言虚词归纳》有详细的归纳。
9. 【答案】 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
【解析】掌握句子停顿的规律, 并弄清楚句子的成分是做“句子停顿题”的前提。“时”是句首状语,
“卫懿公”主语,“欲载鹤出游”是谓语。体现了停顿的两个规律,句首状语后要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文言文句子的停顿规律,见后面《知识清单》。
10.【答案】(1)(他)向老百姓征收重税,来充当鹤的粮食。 (2)位高禄厚的人谋划这些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解析】译准句子中关键词,如第(1)句“厚敛”“于”“以',另外要调整词序,要补主语。第(2)句的“肉食者”“间”“焉”。
11.《曹刿论战》中鲁国能以弱胜强是因为鲁庄公听从了曹刿的建议,做到了取信于民,把握了进攻和追击的时机;而卫懿公好鹤,“厚敛于民,以充鹤粮。民有饥冻,全不抚恤”,失去了民心,战争时又急躁冒进,中了埋伏。
【解析】此题本质是“领悟主旨题”。《曹》文告诉我们要“取信于民”,要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蓝皮书》理解性默写讲义有相关的知识点。)而本文,与《曹刿论战》比,正好相反,一是失民心,二是未能把握进攻时机,急躁冒进。结合《曹刿论战》与本文的具体情节思考,不难得出以上结论。
【参考译文】
鹤颜色洁白,形态清雅,能呜叫,善跳舞,卫懿公非常喜欢鹤。所畜养的鹤都有品位和俸禄。他向人民征收重税,来充当鹤的粮食。老百姓饥寒交迫,他一点也不安抚体恤民众。大夫石祁子是一个贤臣。他多次进谏,但卫懿公全然不听。
当时,卫懿公想要带着鹤出去游玩,传来情报说:“外族的敌军入侵。'卫懿公非常惊慌,立刻收集兵器,发放盔甲,做出战和防守的计划。老百姓全都逃避到村庄和野外,不肯参军。石祁子亲自前往街市,向老百姓陈述卫懿公有悔过的想法,百姓才重又渐渐集结。(战争时)大夫渠孔作为卫将,他命令擂鼓行军出出击敌军。敌军假装失败,把卫国的军队引诱到埋伏圈中,将卫兵截成三段,使得他们首尾不能照应。卫国的军队本来就没有心思作战,他们看见敌军来势汹汹,全都丢弃战车和兵器逃跑。卫懿公被狄人的军队重重包圈。不久,卫懿公与渠孔先后被杀死,全军覆灭。
【2016·江苏省徐州卷】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16分)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是 / 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是以 /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是以先帝 / 简拔以遗陛下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 / 陛下
【参考答案】B[来源:学科网]
【试题解析】断句的主要标准是不破句,即意思相对完整。好在本题只考一句,反复推敲的话,必然选对。“是以”是一个固定结构,即“以是”,解释为“因此、所以”。如果只停顿一处的话,你要知道,“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是一个完整的主谓短语。搞定!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志虑忠纯 志:__________________
(2)悉以咨之 咨:__________________
(3)时人异焉 异:_______ ___________
(4)益州既定 既: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志向(2)询问,咨询(3)(感到)惊奇,(感到)诧异(4)已经,……之后
【试题解析】前两题是课内字词解释,不再做解释。“时人异焉”的“异”作谓语,且它的后面省略了“之”(他,指诸葛亮),所以解释为“感到惊异”;“益州既定”的“既”常用意义就是“已经”,如“既然”,由此可知。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①有所广益 B.①性行淑均
②益慕圣贤之道 ②大道之行也
C.①备得用与武帝交战 D.①江南悉平
②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②悉如外人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结题标准是“意义和用法相同”。D项中的“悉”都是“全部、全都”的意思。A项中的“益”一指“增加”,一指“更加”;B项中的“行”一指“品行”,一指“施行、实行”C项中的“得”一指“得以”,一指“感激恩德”。其实,仔细一点,看词性也能进行比较判断。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参考答案】(1)奖惩功过、好坏(奖励好的,惩罚坏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不同。(2)诸葛亮当时才二十七岁,就提出(建议)良策,亲自出使(到)孙权那里,请求吴国助援。
【试题解析】翻译的规则和技巧:连猜带蒙、逐字解释,确保通顺、意思完整、注意句式。前一句课内句子,故略。亮(诸葛亮)时(当时)年(年龄、年纪)二十七(岁),乃(于是,就)建(提出、建议)奇(奇妙、良)策(计策),身(亲自)使(出使)孙权,求(寻求)援(援助)吴会(吴国)。
9.【甲】文表现了诸葛亮的_________,而【乙】文则表现了诸葛亮的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忠诚,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远见卓识;才华出众,有勇有谋。
【试题解析】《出师表》的主旨简言之“报先帝忠陛下”,所以在出师前上表进言,你说这表现了他的什么特点?【乙】文中“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亮有殊量”、“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江南悉平”“益州既定”,诸葛亮的特点不是明显得很嘛。
【2016·江苏省淮安卷】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1题。(20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①,溪上大声漎②然十余里,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③。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④宛首而顾其侣。援⑤石而登,俯视溶云⑥,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⑦”也。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⑧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⑨,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⑩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注释】①霁:天放晴。 ②漎:流水声。 ③巂(guī):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 ④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⑤援:攀援,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 ⑥溶云:溶,融入。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 ⑦沜:同“泮”,半月形的水池。⑧何立端公:指何如宠。后文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薑(jiāng)坞先生”指姚范。 ⑨就:完成。 ⑩卒:同“猝”,突然。(姚鼐《游媚笔泉记》)
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分)
大 石 出 潭中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水尤清洌 ②乃记之而去
③被而名之 ④要客九人饮于是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译文: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③翼乎临于溪右
译文:
10.阅读【甲】文,请概括作者浏览小石潭的感受。(4分)
答:
11.【甲】【乙】两文画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共同之处,请加以分析。(4分)
答:
7.大石/出潭中
8.清洌: 清澈寒冷。去:离开。名:命名。要:同“邀”,邀请。
9.①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②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③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
10.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11.两处画线的句子,都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描写的对象是鱼,将鱼在水比成在空中,表现了溪水的“清洌”。“俯视溶云,鸟飞若坠”描写的对象是鸟,因人在高处,所以看鸟儿飞,如从高处坠落一样,以此表现作者“向上爬”时已到达很高处。
【参考译文】去年三月上旬,我们徒步顺着溪流从西边走进去。连续下了较长时间的雨,天气刚刚转晴,溪流发出很大的哗哗声。走了十多里路,山道两旁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蕙草、松树、枞树、槐树、枫树、栗树、橡树等,不时听到山鸟的叫声。溪下面有个很深的大水潭,一块大石头露出在水面上,好像在里面洗澡的马刚刚站起身,甩着鬃毛回头看它的伙伴。扒着石头向上爬,俯视云彩,飞鸟看起来就像要坠落的样子。接着沿着悬崖往西走大约二里,层叠的石头好像高楼,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有人说:“这是宋代李公麟所说的垂云泮啊。”有人说:“后人寻找李公麟记载的地方,没有找到,(所以后人)就用“垂云沜”来命名。”石头的缝隙间长出一棵大树,树阴能容下几十个人,树前有平地,可以铺上席子坐下。树南边有泉水,明代的何文端先生的摩崖书(刻在峭壁上的字)刻在上边,泉水叫做“媚笔泉”。泉水漫过石头形成一个圆形的水池,上边的溪水流落进去。
左丈学冲(左世容,字学冲)在水池边的平地上建造房子,还没建成,邀请九位客人在这里饮酒。傍晚天气转为半阴,山风突然刮起来,猛烈地吹打悬崖峭壁,树木草丛、许多泉水、碎石乱响。游玩的人感到有点害怕,于是回去了。这一天,我的伯父姜坞先生(姚范)也去了,我(姚鼐)跟随他,他让我记下来这件事。
【2016·江苏省宿迁卷】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0分)
三年①,春,正月,丁丑朔,帝②亲祀南郊。礼毕,喟然部司隶校尉刘毅曰:“朕可方③汉之何帝?”对曰:“桓、灵。”帝曰:“何至于此。”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朕有直臣,固为胜之。”毅为司隶,纠绳豪贵,无所顾忌。
皇太子鼓吹入东掖门,毅劾奏之。中沪军、散骑常侍羊,与帝有旧恩,恃宠骄侈,数犯法。毅劾奏罪当死,帝遣齐王攸④私请于毅,毅许之。
(选自《资治通鉴·晋纪>,略有删改)
【注】①三年:指太康三年(公元282年)。②帝:指晋武帝司马炎。③方:比。④攸:即司马攸。
6.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1)礼毕,喟然问司隶校尉刘毅曰:
(2)恃宠骄侈,数犯法:
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两处)。(1分)
皇太子鼓吹入东掖门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帝遣齐王攸私请于毅,毅许之。
译文:
9.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4分)
(1)同是向君王进谏,选文中的刘毅与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进谏方式有何不同?(1分)
答:
(2)选文中刘毅是个什么样的人?(3分)
答:
6.(1)结束,完成(2)屡次,多次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用法。解答时要联系具体的语境,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和一词多义的现象。
7.皇太子/鼓吹/人东掖门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朗读节奏。解答时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8.晋武帝派齐王司马攸私下去找刘毅,刘毅同意了。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注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遣”“私”“许”等词,句子中的人名可以不翻译。
9.(1)刘毅:直言相劝;邹忌:讽谏。邹忌在进谏时讲究策略、方式,从自身作比,用类比的方法,从侧面进行劝谏。
(2)刘毅是一个敢于直谏,刚正不阿的人。
【解析】此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要联系人物的言行,文章写了刘毅的两件事,回答时要从这两件事中提炼出入物的性格和精神。
【参考译文】
太康三年的春季,晋武帝亲自到南郊祭祀。典礼结束后,晋武帝感叹地询问司隶校尉刘毅说:“我可以和汉代的哪一个帝王相比?”刘毅回答说:“可与桓帝、灵帝相比。”晋武帝说:“何至于到这个地步?”刘毅说:“桓帝、灵帝出卖官职的钱都进了官府的仓库,陛下出卖官职的钱都进了个人的家门,凭这一点来说,大概还不如桓帝、灵帝了。”晋武帝大笑道:“桓帝、灵帝的时代,听不到这样的话,现在朕有正直的臣下,已经胜过桓帝、灵帝了。”
刘毅任司隶,举发惩处豪门权贵,无所顾忌。皇太子吹打着乐器进入宫中的东掖门,违反了宫中的规定,刘毅就上奏皇帝检举他。中护军、散骑常侍羊,过去曾有恩于晋武帝。他掌管皇帝的亲兵,十几年来一直参与朝廷机密要事,倚仗着皇帝的恩宠,骄横奢侈,多次犯法。刘毅上奏皇帝,检举羊的罪行,认为他所犯下的罪应当处以死刑,晋武帝派齐王司马攸私下去找刘毅,为羊求情,刘毅同意了。
【2016·江苏省连云港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6分)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文帝拜释之为廷尉。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农人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若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厝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汉书》,略有删改)
【注释】①跸:帝王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9.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拜释之为廷尉 ( ) (2)使骑捕之,属廷尉
(3)此人亲惊吾马( ) (4)民安所厝其手足
1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
译文:
(2)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译文:
12.你认为文帝和张释之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答:
(二)(16分)9.(4分)拜:任命,授给官职;属:同“瞩”,委托、交付;惊:使……受惊,惊吓;厝:放,放置。(每个1分)10.(2分)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每处1分)11.(6分)(1)(3分)我认为皇帝的队伍走过去了,从桥下出来后,看见了皇帝的车队,马上跑开。(得分点:“以为”“既出”“走”,句子通顺,意思正确)(2)(3分)如今有照法律应像这样判决,如果改变判罚标准加重他的罪,这样我们的法律就不能被人民信服。(得分点:“是”“更”“信”,句子通顺,意思正确)12.(4分)(4分)文帝善于纳谏,有错能改(2分)。张释之刚正不阿,敢于谏言(1分);秉公执法(依法办事)(1分)。
【2016·江苏省扬州卷】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
刘善明,平原人。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善明家有积粟,躬食饘①粥,开仓以救乡里,多获全济。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骥闻名候之,辞不相见。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②。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转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泣固请,见③许。元徽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建元二年卒,诏曰:“善明勤绩昭著,不幸殒丧,痛悼于怀。谥烈伯。”善明家无遗储,唯有书八千卷。
(选自《二十四史·南齐书》,有删节)
【注】①饘:zhān稠粥。②持丧:守丧。③见:被。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多获全济( ) (2)甚异之 ( )
(3)见许 ( ) (4)朝议令善明举人( )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B.为之叹息 是吾剑之所从坠 (《刻舟求剑》)
C.善明以母在虏中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D.痛悼于怀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治水必躬亲》)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
译文: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译文: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
13.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刘善明的特征。(3分)
① ② ③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
10.(4分)(1)救助,救济,帮助;(2)以……为异;(3)允许;(4)推荐,推举
【评分要点及说明】各1分,若答案与参考答案是同义词,近义词,只要讲得通,亦可。
11.(2分)D【评分要点及说明】D项都翻译成“在”。A.代词,他;表推测语气,可译为“恐怕”。B.代词,他;助词,不译。C.因为;用来。
12.(6分)(1)(2分)善明穿布衣吃素食,历史人物得如同守丧。【评分要点及说明】“布衣”“藏食”“戚”需翻译到位。
(2)(2分)如果没有这种人, 同谁一道呢?【评分要点及说明】句式,“微”“归”需翻译到位。
(3)(2分)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评分要点及说明】句式,“美”“私”需翻译到位。
13.(3分)①乐于助人;②喜爱读书;③孝顺母亲;④节俭清贫;⑤勤绩昭著;⑥与众不同;⑦不畏权贵。
【评分要点及说明】3分,每点1分,任写3点即可得3分。若答案只要讲得通,亦可。如未车成四字短语形式,则该点不得分。
【参考译文】刘善明,是平原人。元嘉末年,青州闹饥荒,到了人吃人的程度。善明的家里有储粮,他自己吃粥,打开粮仓来救济乡里人,许多人得到救助活了下来。他提少时喜欢在静处读书,刺史杜骥听说他的名声就去拜访他,他谢绝见刺史。宋孝武帝看到他策对时谈话论刚毅正直,对此感到惊异。五年,青州被北虏攻陷,善明的母亲沦陷在北方,北虏把她转移到桑乾。善明穿布衣,吃素斋,悲伤得如同守丧。皇帝每次看到他这样子,都为他叹息,当时有人称颂他。他转任为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因为母亲还在北方,不想到西方去,哭着坚决请求不去,被允许。元徽初年,趄廷派遣使者去北方,朝臣们商议让善明推荐人选,善明就推选发同乡北平的田惠绍出使北虏,赎回了母亲。
刘善明于建元二年去世,皇帝下诏说:“刘善明政绩显著,不幸去世,我在心中痛悼,赐给他谥号烈伯”。善明家里没有留下积蓄,只有八千卷书。
【2016·江苏省常州卷】
(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完成7-10题。(共13分)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①,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幻态,此其所以奇也。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香炉,排拆水面,林木历历可数。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②。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③,泫然不能自已也④。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然其束发登朝⑤,入为名臣,出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⑥,有何可哭?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有删改)
【注】①委:水流所聚,汇集。②练:白色丝绢。③愀然:形容神色严肃或不愉快。④泫然:水滴下的样子,多指流泪。⑤束发:年纪轻。⑥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       ⑵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
⑶林木历历可数:________ ⑷泫然不能自已:________
⑸左迁此地:________
【答案】7.景:日光、阳光;明:明媚;或:有时。历历:清清楚楚;自,自己;已,控制;左迁:贬官,降低官职
【解析】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意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摹握来判断字词义。文言文中大多一字一义解释时,如本题中“自已”不是“自己”,两字要分幵解释。有时可以以单字扩充为双字来解释,如本题中“明”为“明媚”。还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景”“或”皆为古今异义,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
(2)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
译文:
【答案】(1)浮动在水面上的月光好像闪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底的碧玉。(2)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像绳头和细小的字,附着在白练似的溪流上。
【解析】试题分析: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第两句要把比喻的内容即“璧”“蝇头细字”译出来,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9.乙文作者为什么认为滕子京不该靠着岳阳楼栏杆大哭?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答:
【答案】滕子京年纪轻轻就入朝为官,在朝廷是有名的文臣,出朝廷外统领军队是知名的将帅,年轻时就已渐渐展示了过人的才华,又有范仲淹这样的名士做知心好友,更可贵的是,贬官不久政绩考核第一。
【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找到作者滕子京不该靠着岳阳楼栏杆大哭的句子即“然其束发登朝,入为名臣,出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理解其内容,再结合注释“⑥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即可作答。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2分)
A. 甲文描写的是洞庭湖的昼夜之美景,乙文第二段描写的是洞庭湖一日之中的不同景象。
B. 甲文中“把酒临风”与乙文中“取酒共酌”两句,都是古代文人借酒释怀的真实写照。
C. 乙文描写岳阳楼耸立于江湖交汇的地方,楼前正对着君山,楼的景观因水而雄壮,因山而美丽。
D. 乙文作者游岳阳楼时心情是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上午“闲淡”,中午“雄快”,傍晚“愀然以悲”。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段,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再分析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有关语句,比较判断正误。D错,作者游岳阳楼时心情是因为景物的变化而变化的。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16·江苏省镇江卷】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共13分)
苏州知府姚公善①,多才下士,在郡闻有才者,必躬诣之。有王宾仲光②,博学能文,隐于医。姚公过之,宾不为礼,姚公笑而退。明日,又过,宾衣母氏布袄,持扇佯狂踞坐③,姚公止,与语,辄吐涎仆跌,姚公又笑而退。洎④三过之,始款⑤论如平生。又有俞贞木⑥者,姚公以米贶⑦之,而误送钱继忠⑧所。继忠以太守所贶,勉为之受。他日,贞木见姚公,姚公言贶米事,贞木曰:“吾不知,得无送吾邻友钱继忠所乎?”姚公曰:“继忠如何?可得见乎?”贞木曰:“可。”姚公乃使人迎之。继忠曰:“吾民也,姚公太守也,太守与民分⑨如是之绝,吾不得诣府。然太守主也,吾为儒,宾也,以宾主相见,必在郡学乃可。”人以复于姚公,姚公笑许之。明日诣学,继忠已先在,遂抗⑩言曰:“太守以民待继忠,继忠无所置身,若以儒见待,请就宾位。”姚公许诺,即堂上相再拜。继忠袖书授姚公即去,姚公甚重之。
(选自明·刘昌《悬笥琐探》,有删减)
【注释】①姚善:人名,明建文时忠臣。②王宾:人名,字仲光。③踞坐:蹲坐。
④洎(jì):到。⑤款:诚恳。⑥俞贞木:人名。⑦贶(kuàng):赐,赏赐。
⑧钱继忠:人名。⑨分:区别。⑩抗:同“亢”,高。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必躬诣之: (2)明日诣学:
(3)姚公乃使人迎之: (4)继忠袖书授姚公即去:
【参考答案】(1)亲自 (2)到、到……去 (3)派、让、叫 (4)离开
【试题解析】本题中需解释得字,都是平时的学习中见到的“老朋友、古人”。如“躬耕于南阳”(《出师表》)、“诣太守”(《桃花源记》)、“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只要稍加辨析,自然能够全对。努力吧。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
(1)得无送吾邻友钱继忠所乎?(3分)
(2)人以复于姚公,姚公笑许之。(2分)
【参考答案】(1)难道(恐怕)送到我的邻居朋友钱继忠住所了吗(吧)?
(2)那人把(他的话)回复给了姚善,姚善笑着答应了。
【试题解析】句子翻译要求“信、达、雅”,即准确、流畅、优美。要结合语境准确把握关键字词的含义和句式特点(有时体现在标点符号上),直译为主,必要时添上句子在原来的语境中省去的内容。第一句要注意“得无……乎?”的句式,在《岳阳楼记》中有“得无异乎?”句,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点。第二句要注意“复”(回复)和“许”(答应)的解释。“人以(把)(之,代钱继忠说的话)复(回复)于(向)姚公,姚公笑(笑着)许(答应)之(代词,他,指钱继忠)”。
11.简要概括选文写了姚善哪几件事?(3分)
【参考答案】第一件事:三次拜访王宾;第二件事:送米给俞贞木,却误送给钱继忠;第三件事:结交钱继忠。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内容一般先找出或划分事件段落(题目要求四件事,应该有四大部分),再提炼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表达上一般以主人公作为陈述对象),最后看看有没有字数要求,当然简洁、明确是语言表达得重要标准。本文层次清晰、事件“分明”,不再赘述。
12.选文主要表现了姚善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1分)
【参考答案】重视人才、礼贤下士
【试题解析】文中多次强调姚善的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结合文中“多才下士”、“必躬诣之”、“三过之”、“可得见乎”、“笑许之”、“甚重之”等的提醒,应该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2016·江苏省盐城卷】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7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相与步于中庭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轼诣武卫营 ▲ (4)卒全其城 ▲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河 将 害 城 事 急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译文:
(3)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译文:
12.【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7分)9.答:⑴散步,漫步 ⑵只,只是 ⑶到……去 ⑷最终,终于10.答:河将害城 /事急矣 /虽禁军且为我尽力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⑴译句:(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而已)。⑵译句:富人出城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呢?⑶译句:苏轼把自己的住所建造在河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12.答:⑴宦途失意的苦闷。⑵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参考译文】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躲避水灾。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洪水决不会浸坏城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喊来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替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一直连接到城墙。 苏轼把家安置在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墙,用树木筑起防护堤,以防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