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经典,奠定一生的格局和胸怀

 文山书院 2016-11-20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洁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




孔子说:“进入一个国家,只要看看那里的风俗,就可以知道该国的教化如何了。那里的人们如果是温和柔顺、朴实忠厚,那就是《诗》教的结果;如果是通晓远古之事,那就是《书》教的结果;如果是心胸广阔坦荡,那就是《乐》教的结果;如果是清洁沉静、洞察细微,那就是《易》教的结果;如果是端庄恭敬,那就是《礼》教的结果;如果是善于辞令和铺叙,那就是《春秋》教的结果。


学者如果学《诗》学过了头,就会愚蠢;如果学《书》学过了头,就会狂妄;如果学《乐》学过了头,就会过分;如果学《易》学过了头,就会迷信;如果学《礼》学过了头,就会烦琐;如果学《春秋》学过了头,就会犯上作乱。


作为一个国民,如果温和柔顺、朴实忠厚而不愚蠢,那就是真正把《诗》学好了;如果通晓远古之事而不狂妄,那就是真正把《书》学好了;如果心胸广阔坦荡而不过分,那就是真正把《乐》学好了;如果清洁沉静、洞察细微而不迷信,那就是真正把《易》学好了;如果端庄恭敬而不烦琐,那就是真正把《礼》学好了;如果善于辞令和铺叙而不犯上作乱,那就是真正把《春秋》学好了。”




我们提倡孩子从小诵读国学经典,遵循孩子的学习天性,让孩子自幼接受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奠定其智慧的基础。


学习不同的课程,于孩子的成长有不同的作用,所以绝大多数父母希望孩子能多接触一些课程,学习更多的知识,于是不停地报班学习,但紧张的学习氛围,繁重的学习任务,不仅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反而淡化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父母在帮助孩子学习的过程当中,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总觉得束手束脚,没办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兴趣。父母需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但绝大多数父母总是抱怨社会发展快,生活节奏快,每天都沉浸在紧张的工作氛围中,这样的环境下容易养成孩子浮躁的个性,安静不下,更别说学习了。




尔雅水滴国学随身听倡导童蒙养正,汇集古今中外文化精髓,内含中国古乐、西方音乐、瑜伽佛乐、中国经学、中国蒙学、吟诵唱诵、诗词美文、历史百科、养生减压等经典篇章,精美的语言,动人的韵律,可培养孩子的乐感和美感,帮助孩子轻松学国学,快乐启智慧。




尔雅水滴国学随身听如同家教一般,它不需要父母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只需要像个随身听时刻放在孩子身旁,如同结交有智慧的朋友,受其熏陶,孩子不必太过仰赖父母,就可以培养定静,学习到知识。




尔雅水滴国学随身听同样提倡潜意识教育,父母也不必担心孩子静不下心来听读跟读,无论孩子是在嬉戏、吃饭、睡觉,都可以听,重复多遍,让孩子无意识的吸收,若有若无的感觉,是最好的。




尔雅水滴国学随身听开启全家人国学生活模式,不仅适合孩子,也同样适合大人,能给家庭营造一个健康和谐、温馨幸福的学习环境。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有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孩子的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好习惯的培养更要着眼于当下的小事,我们始终相信“习惯完善人格,细节成就人生”!


《老子》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孩子从小读经典,种下经典的种子,奠定一生的格局和胸怀!


附:尔雅读经机部分篇章目录——


来源:明伦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