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年,湖南的前世今生对比

 霃楓 2016-11-20


长沙老照片,据说是当时长沙街头的一次婚礼,原来以前长沙人是这样结婚的,要不拿着这张照片去问一下你的爷爷奶奶?


下面要展现的这批湖南照片,年代最老拍摄于清朝末年,最晚拍摄于抗战时期,距离现在算得上100年的跨度。其中数量较多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一名谍报员,名叫岛崎役治拍摄的,他当时遍游中国,用照相机记录下那个时代中国的面貌。

还有一批德国建筑学者柏石曼漫游中国时在湖南拍摄的照片,大约是在1900年代后期,同样也是游历式拍摄,不过严谨的德国人专心拍摄建筑,他照片里的长沙建筑,大多不复存在。

100年,会发生什么变化?请往下看。



第一组:百年间的长沙城俯瞰图

喜欢爬岳麓山的朋友一定知道,这两张照片的拍摄地点,应该就是岳麓山的山脊线上,可以从河西看到河东,看到橘子洲,一个世纪了,除了楼变高了,你还有什么感概?


第二组:幸存遗迹,湘雅医院


上图抗战时期湘雅医院,救治从前线运输来的伤员。下图是湘雅的红楼,是如今长沙城内为数不多的老建筑。


第三组:红牌楼


摄于1930年5月左右,在今步行街北段,黄兴路的苏家巷至育英街之间。长沙文史专家陈先枢从竖图中看出那是红牌楼,又根据照片里“李文玉金号”是1928年迁来的,他推断这张照片拍摄日期的上限是1928年。



第四组:老长沙的湘春门


照片里的湘春门拍摄于清朝末年,下图是北正街和湘春路交会口。两张照片里,街上的行人都显得不急不慢。湘春门已经不存在了,而第二张照片里的北正街,也要马上拓宽成黄兴北路了。


第五组:纪念遗迹——贾谊故居


贾谊故居始建于西汉帝五年间,为长沙王太傅贾谊的府邸。贾谊故居的大门看上去没有太多变化,屋前一侧的小屋,如今还保留,作为取参观票的窗口。



第六组:文夕大火前的天心阁


天心阁在长沙市中心地区东南角上,是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为长沙重要名胜,也是长沙仅存的古城标志。天心阁始建于明代,清乾隆时期重修过,1938年毁于“文夕大火”,1983年重建。


第七组:司门口


司门口,在清前期就是著名的商业区。摄于1930年5月左右,在今解放路和黄兴路交界处,当时为长沙市警察局驻地。图中的马路,在岛崎役治到来前几年刚修整过,用石灰、黏土和细砂夯实的三合土路面,虽然不如柏油马路,但已能做到晴天不起灰尘,雨天不现泥泞。


照片左侧的三层中西合璧式楼房很气派,圆拱式门窗,下斜的大横额上三个硕大的黑底白字楷书“李文玉”,这是前清光绪年间江西人李文玉所开的金号,原位于附近的坡子街,刚迁来红牌楼不久,是长沙金号首户。“中西皮鞋店”里卖的是毛线呢皮鞋,不过贫穷的中国人还是穿布鞋的多,它只能成为富人出入的场所。 1930年代的长沙,如照片中一样的人力黄包车一辆接着一辆,这车也名“东洋车”,是从日本引进的。


第八组:福严寺(衡阳市南岳衡山福严寺)


两张照片衡阳福严寺的僧人合影,同样是僧人的照片,老照片里多了一种仪式感。


第九组:战前的衡阳湘江两岸和现今的衡阳湘江


又一组构图几乎一样的照片,老照片里,有着战火触及前的繁荣和秩序。1942年1月1日,国民政府设衡阳市,属省辖。当时正值广州、武汉失守,长沙文夕大火之后,衡阳更是成為西南各省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採购物资的吞吐口。然而,好景不长,1944年的衡阳保卫战致使全城被毁。衡阳保卫战堪称中国抗战史上以寡敌眾的典型战例,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把衡阳定为抗战纪念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