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4、后娘也是娘

 红谷斋主人 2016-11-20

《家范》卷五·子下·四

 

——中国的家庭观念

 

 

或曰:五母在礼,律皆同服。(所谓“五母”是指:生母、嫡母、继母、养母,以及慈母。古代实行一夫多妻制,嫡母为长,是父亲的原配。生母,不一定为长,甚至不一定为妾。继母即后母。慈母,是指抚养自己成长的庶母,有妾的身份。“服”本意是,服事天子。“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国语·周语上》]合称五服。“五服”表示家庭亲密关系,即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亦称为五服。)凡人事嫡、继、慈、养之情,乌能比于所生。或者疑于伪与,曰:是何言之悖也?(有人说,除了生母之外,其他的母亲恩情都不能与之相比。有人认为,为生母之外的母亲服丧,是一种伪善的行为,这是一种悖谬的说法。生母,是给予你生命的人,恩重如山,尽其一生无以回报。而对嫡母的尊重,则是出于对于封建家庭“父权”的尊重,以及家庭秩序的维护。至于继母,也是一样的,他是代替你的母亲与你的父亲携手到老的人,既然你孝敬你的父亲,那么你就得孝敬她身边的这个女人。至于对待养母或者慈母的态度,古代的礼教要求与嫡母相同,其实难以做到。贾府里的王夫人,地位尊崇,而小妾赵姨娘,连一般的小丫头都会欺负她。)

在《礼》:为人后者,斩衰三年。传曰:何以三年也?受重者必以尊服服之。何如而可为之后?(“斩衰,括发以麻。”[《礼记·丧服》]“斩衰”用粗麻布制成不缉边的丧服,而且头发也要用麻绳绑扎,表示哀痛之极,不修边幅。父母去世,必须“斩衰”三年,直到清朝,依然规定:“斩衰三年,子为父、母;为继母、慈母、养母、嫡母、生母。”[《清史稿.礼志十二》]

如何而可以为人后?支子可也。为所后者之祖、父母、妻、妻之父母、昆弟、昆弟之子若子。(“支子”即庶子。嫡长子称为“宗子”,嫡长孙也可以成为“宗子”。而嫡长子的第二个儿子,以及小妾生的儿子,都只能称为“支子”。这些关系《仪礼·丧服》都有明确的规定,用以区分家庭成员的亲属程度。“何如而可为之后?同宗则可为之后。”[《仪礼·丧服》]“同宗”就是同大宗。同姓不同族,可以进宗庙;同族不同支,可以进祖庙;同支,可以进“弥庙”,又叫考庙。“考”老的意思,专指去世的父亲。“弥”近的意思。现在用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的概念来区分家庭成员的亲密关系。“直系亲属”,是从血缘关系来看的。一支是父母与子女,爷爷奶奶与爸爸;另一支则是外公外婆与妈妈;还有一支为丈夫或妻子的父母。所谓“旁系亲属”相互之间有血缘关系,但又是非血亲关系。比如,叔叔、伯伯、姑、姨等)

《传》曰:“继母何以如母?继母之配父与因母同。故孝子不敢殊也。”(继母如亲生母亲。因为他是你父亲最亲近的人,是与你父亲共度余生的人,是家庭之中担负母亲角色的人,即家庭女主人。除非你想让你的父亲,忍受着丧妻的寂寞,孤独地走着人生的路,否则你就要接受她,把继母当作亲生母亲看待。)

传曰:慈母者,何也?妾之无子者、妾子之无母者,父命妾曰:“以为子。”命子曰:“女以为母。”若是,则生养之,终其身如母,死则丧之三年如母,贵父之命也。况嫡母,子之君也,其尊至矣。(慈母这个称呼,今人也用,但意义变了。称呼自己的生母,继母、养母,都可以用“慈母”。而古人所说的“慈母”则是专指父亲的小妾抚养长大的孩子,称呼这位“母亲”的名词。抛开小妾的身份,她把你养育长大,她就是你的母亲。你就应该终其身视她为母,并且给他养老送终。这是人之常情。尊重地位比自己低的慈母,是要有教养、有德性,有人品的,懂人道,有良心,才能做得到。)

梁中军田曹行参军庾沙弥嫡母刘氏寝疾。(庾沙弥梁代颍阴人,刚出生,父亲庾佩玉坐沈攸之事,被诛,五岁时,生母为他做“彩衣”,他不穿,说家门不幸,穿这个东西有什么意思呢!终身布衣蔬食。后出任临川王国左常侍,迁中军田曹行参军。他的嫡母,生病在床。)沙弥晨昏侍侧,衣不解带。或应针炙,辄以身先试。及母亡,水浆不入口累日。(嫡母是父亲的正妻,不是自己的生母,但是沙弥能够这样的伺候嫡母,即所谓尽人道。有些人,身为人,但是不尽人道,不办人事儿。有些人为人媳,却阻止自己的丈夫尽孝。父母有病,他们不问,父母有难他们不帮,父母的安危,他们置若罔闻,好像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这样的人,看到的只是父母的钱,家庭财产,甚至为了一些芝麻绿豆般大小的利益,大打出手,争个高低,弄得一家人反目成仇,让父母不得安生,真不知道这样的人何以为人子?何以为人父?)初进大麦薄饮,经十旬,方为薄粥,终丧不食盐酱。冬日不衣绵纩,夏日不解衰绖,不出庐户,昼夜号恸,邻人不忍闻。所坐荐泪沾为烂。(因为是在三年的丧期之内,所以沙弥头十天,只用大麦饮料,然后才开始进食粥,但是不吃盐酱。不吃盐酱,就是说没有心情享受厚味。冬天不穿棉,夏天天热,不解开服丧穿的丧服。整天不出门,日夜啼哭,坐的草甸子都被泪水腐烂了。沙弥哀痛嫡母,到了寝食具废,精神崩溃的地步。

如今父母去世,三年服丧的风俗已经废除,死者已矣,生者还要过日子,必须有正常的生活。但是父母刚离世,转眼就忘了,也是没有孝心,没有良心的表现。父母是怎样培养你的,要记着;是怎样教导你的,要记着;是怎样疼爱你的,要记着;父母亲的志向,未竟的事业,临终的嘱托,都要记着;自己对不起父母的地方,亏欠父母的地方,更要记着。按时节去父母的茔地进行祭扫,其实是在安慰自己,回忆亲情,告慰后人,这就叫继往开来)墓在新林,忽有旅松百许株枝叶郁茂,有异常松。(这些话是天人感应的话,虽不可信,但是孝子所为,是可以感动人的。一个有文化的民族,是不回忘记自己的历史的,一个好的家庭,是不会忘记自己父母和祖宗的。)刘好啖甘蔗,沙弥遂不复食之。(嫡母喜欢吃甘蔗,睹物思人,哀痛难已,从此沙弥再不吃甘蔗。)

汉丞相翟方进,既富贵,后母犹在,进供养甚笃。(翟方进,字子威,西汉上蔡人。他的事迹前几节已经涉及。翟方进十二三岁丧父,在太守府中做小吏,因生性迟顿,办事不力,常常被辱骂,在后母的陪伴下,苦读《春秋》,二十三岁,举明经,调任议郎。后任宰相十年,卓有政绩,人称“通明相”。赡养后母,直到后母逝世。)

太尉胡广年八十,继母在堂,朝夕赡省,旁无几杖,言不称老。(胡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今湖南华容人。八十岁的人了,因为有继母在,天天起早睡晚地侍奉继母,走路不用拐杖,不在后母面前称老人。)

汉显宗命马皇后母养肃宗,肃宗孝性纯笃,母子慈爱,始终无纤介之间。(汉明帝刘庄,庙号显宗,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汉章帝刘炟,庙号肃宗,汉明帝刘庄第五子,母贾贵人。马皇后不能生养,汉明帝把贾贵人之子刘炟交给马皇后抚养。马皇后精心抚养刘炟,刘炟视马皇后为亲娘,两人之间毫无芥蒂。)帝既专以马氏为外家,故所生贾贵人不登极位。贾氏亲宗,无受宠荣者。及太后崩,乃策书加贵人玉赤绶而已。(汉明帝,把马皇后的娘家作为自己的老娘家,而自己母亲的娘家贾家则受到冷落。“孝明贾贵人,南阳人,明德马后之姨女,孝章皇帝之母也。初选入后宫,为贵人,生章帝。马后无子,帝既生,而马后母养之。明帝谓马后曰:‘人未必当自生子也,但患养之不勤,爱之不至耳。若能爱如己子,则孝敬亦如亲生矣。’”[《续汉书》]直等马皇后去世,汉章帝才给贾氏加诸侯王的赤绶,安车一驷,永巷宫人二百,御府杂帛二万匹,大司农黄金千斤,钱三千万。他这样做,一是报答养育之恩,而是为了维护宫廷的秩序,三是,为其他的皇亲国戚树立榜样。)

古人有丁兰者,母早亡,不及养,乃刻木而事之。彼贤者,孝爱之心发于天性,失其亲而无所施,至于刻木,犹可事也,况嫡继慈养之存乎?圣人顺贤者之心而为之礼,岂有圣人而教人为伪者乎?(没有母亲奉养,他就用木头给母亲刻一个牌位整天供奉。那么你的嫡母、继母、慈母、养母在世,为什么不能好好地孝敬他们,赡养他们呢?)

后记:后娘也是娘。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既然你与那个人,已经成为特殊的母子关系,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在一个锅里吃饭,抬头相见,低头相闻,苦乐同担,喜忧同在,她也在无微不至地关怀你,亲近你,帮助你,支持你,牵挂你、想念你,那么,你就应该尊敬她,爱护她,关心她,赡养她,尊重她在这个家中的地位,维护她在家庭中的形象。

要你接受后娘很难,要后娘接受你,同样很难。后母如母,要有一个过程,有一个相互了解,相互适应,相互包容,相互迁就的过程。无论什么人,只要是打交道,就需要以心换心,以诚换诚,以情换情,以爱换爱。你不爱她,她如何爱你?你不亲近她,她如何亲近你。继母与继子女维护亲情,谁应该主动呢?作为长辈,当然是做母亲的应该主动,然而作子女的,不能敞开胸怀,后娘一团火焰,投进了冰窟窿里,也是无济于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坤》]把家里弄得犹如战场,你不待见我,我不待见你,乌眼相向,睚眦必报,谁看谁都不顺眼,整天生活在紧张恐怖之中,心惊胆战,鸡飞狗跳,这个家庭,还有好日子过吗?“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明·朱伯庐《治家格言》](峻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