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太极拳是什么?(7)要找对的老师 (C) —— 荣华丰著

 许多郎 2016-11-20

 

现在的年青人喜欢练太极拳的很少,这太可惜了,而喜欢的又找不到理想的老师,这,都是阻碍太极拳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太极拳文化得到发展,重心就要放在年青人的身上。如果众多的年青人喜欢太极拳文化,能像学生孩子们上网吧那么上瘾,那么,中国的太极拳高手将会层出不穷!可惜,现在爱好太极拳的人大多是上了点年龄的,更叫人无奈的是,人们只有感到身体不适的时候,或者是身体真的有病的时候,才来找太极拳,其实,还是练的太极拳操,这让人既痛心又哭笑不得。更有些人已经把太极拳排除在武术之外,觉得太极拳只能健身,要想防身,就要去学散手。他们会说,我们年龄都大了,只好学太极拳养养生了,武术的最高境界是散手云云。

 

像“武术的最高境界是散手”这类的话,我本人就亲闻数次,相信这么说的武术爱好者不在少数。曾有一次,我在公园遇到个来练剑的中年妇女,她说她儿子是练散打的,说散打是武术的最高境界,最后还问我会不会散打。当时在场的,没有一个人吱声,我不禁地想,难道说武术在人们的心目中就这么个印象吗,就这么简单吗?不知武术界的同仁们又怎么去看待这句话呢?

 

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博大精深。武术的门派多而广,文化内涵丰富而深厚,许多武术爱好者都在努力地修炼自己门内的高深绝学,为能把传统武学文化代代传承而默默做出贡献。纵观目前国内氛围,武术文化还是非常受国家重视的,各门派的武术家们也在为挖掘本门派的武术文化在不懈的奋斗着,这给中国的千年武术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兴旺,对我们各门派的武术的提高和后继有人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现在也可以说是武术文化的盛世时代。各门派都有着自己的传承文化,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训练方式。比如说传统的和现代的武术,传统的就是过去老师怎样传给你,你就怎样练;而现代的,就是在过去传统的基础上改进了,从表面的外形上来看是有区别的,但什么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训练方法是否科学,是否实用。

 

由于武术的门派众多,形式多样,也给爱好者选择学什么拳派时增加了难度,这些人寻师访友、买光碟、买书,练内、外家拳等等,对武术是非常的喜爱。很多人一学就是几年,几十年,有的还为习武耽误了许多事情,比如事业、学习、爱情、家庭,对武术称得上是酷爱。有这么大的决心,如果真有所得的还好,还能画上个达到自己理想的句号。可很多人即便如此努力,却还是事与愿违,苦苦追求多年,一心想成就武学,不管遇到什么坎坷,工作不要了,甚至婚也离了,只因为过于痴迷武术,家人无法理解,人家都挣钱买房买车,你却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还怎么过日子呢?最后落得个一无所有,除了身上的硬把式,左一套右一套,甚至很多门派的套路你都会不少,可惜出去跟武友一切磋,高下自分,练得对不对自知。象这样的人,我见过不少,他们大多是过于“聪明”了,把武术看成是套路化、动作的编排化、动作的技巧难度化,没有研究武术的实质,也就是说,只在门外转。

 

练内家拳功夫的人要非常注意细腻的内涵修养,也可以说是靠这个内涵的修养养出来的功夫。事情往往是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些看似简单的事做起来很难,“修养”二字便是如此。我仔细观察过,许多练不明白的,还是不够用心,下的功夫不够深。如果想等着有人直接把成功的法则告诉你,省得动脑筋费心血,以为这样是既不费力又不费功,那么,你是无法从根本上真正得到内家拳的真谛。因为,你不知道什么叫修,什么叫养,可又不想用心琢磨,想走捷径,左找一个老师,右找一个老师,结果这个老师如是说,那个老师如是说,反而糊涂了自己,无法判断到底哪个老师说的对。不甘心,就继续找老师,还将之前两个老师讲的一并汇报,弄来弄去,最终,仍然落得个不明白,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要想弘扬并使它得以代代传承,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做到的,需要整个民族的努力、关爱与护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