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石赏鉴心得--阿杜(上篇)

 昵称37698511 2016-11-20


               2016 年 11 月 19 日星期六
  中国人的基因中,天生就有对玉石的喜好,儒家自古就有“君子比德于玉”的说法,所以当下玩玉者众多,不足为奇。
  看目前各大论坛、各个市场、线上线下,大家都在谈论籽料、山料、俄料、青海料等等如何鉴别,孰优孰劣,我想说的是:作为一名普通的玩家,各位不必太多被这些信息所干扰,必须先要理清思路,搞明白你为何想拥有玉石,以及你想要拥有怎样的玉石。在此,我通过近两年我自身对玉石购买、赏玩的经历,触发些许思考,和大家共勉。
  首先,玉石的确从技术层面分为各种品种、产地、质地,若你是一个从事玉石买卖的生意人、或者是专业收藏家,那么必须要对技术标准把握到位,俗称行家里手。虽然国家对玉石的标准不是非常细化(比如:和田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羊脂白到底有多白,籽料皮色到底如何鉴定),但是业内专业人士还是能够通过多年的苦心专研,对各种玉石的鉴别有所见地,很多经验之谈甚至超越了国家标准对玉石的认知。
  除非你要成为以上的专业人士,否则针对像我这样普通赏玩玉石的大众来说,掌握一定的玉石知识是需要的,但也无需过多被这些信息所干扰。因为,你要搞明白你购买玉石、把玩玉石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对美的追求!正如开篇所云,君子爱玉,其实是大家对美好事物的共同追求,而玉石就是千百年以来最好的载体,象征着国人对美好事物的寄托。
  因此,追求并且拥有美好事物是我们购买和把玩玉石的初衷,那就请大家把各自心目中对美的定义放到首位,这样在选择合适自己的美玉的时候,就不会太多被技术层面的信息所干扰,记住:美是有普遍性及个性化的,所谓普遍性是社会价值体系对美的共同认知,而个体审美差异又造就了美的千姿百态。所以,在选玉的过程中,不必太在意旁人的意见,可能你一眼相中的,就是在你心目中美的化身,每个人和你相中的玉石都是一种缘分。
  但正如前面所讲,作为普通玉石赏玩者,你还是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帮助你在发现美的同时,能拥有真正的美。玉石的美总体是抽象的,但有具象的物理辨别作为支撑,至少能让你拒绝假货,并尽可能获得高品质的玉石。接下来,我从自身角度出发,分享一下我在玉石购买过程中,对所谓品质的把握:
  我从三个方面来把握一块玉石:质量、做工、形态。(质、工、形)
  1.质量:我对玉石品质的认知,非常赞同业内所说的:颜色、温润、致密。只不过我的排序是:润、密、色。这就提到我刚才说的普世价值观对美的认知,其实温润细密本身就是美好的事物,符合大众对美的普遍认知。我想很少会有人说自己喜欢粗糙拙劣的物件吧。之所以润排在首位,是因为这个特征在玉器上是最容易被发现和鉴别的,一眼就能从玉石外观上感知其温润程度;而密其次,是因为只有细细观察玉石的内在结构,你才能体会不同玉石的细密程度;而色放在最后,就是因为个人审美的问题,颜色的美是非常带有个性化的审美标志,大家知道和田玉讲究羊脂白玉,当然一块灰不溜秋的玉在白玉面前会黯然失色,但在个性化十足的当今社会,你又如何确定在别人眼中一定是白玉更美还是碧玉或黄玉更美呢?所以,在你一眼相中某块玉石的时候,它本身的温润、细密是要考虑的首要物理条件,而颜色的话对你的眼就行了,后续我会拿自己购买的玉石做图文分析。
  2.做工:大家依然不要忘记,我说普通玉石赏玩者,对玉石的选择都是出自于内心对美的评判和选择,做工一样可以遵循此法则。所谓做工,我这里主要指的是雕工,打磨圆润是必须的。我认为玉石的雕工总体可以分为:写意与写实。写意派的雕工,寥寥数笔,在玉石上勾勒出简单形象和线条,即能传递出抒情达意的效果,好比写
  意山水画。但此非常人所能,一定是功力深厚的师傅且具备相当的审美造诣才能达到(下图两个写意的牌子,线条或图案简约,但意境深远,值得把玩)。
  
  写实雕工,则强调刻画细致,细节越能体现则雕工越到位。下图我以网上找到的一张子冈牌做示范,精工出细活是对写实的最好诠释。写实要注意把握画面尺寸,画框、云纹、图案、字体大小安排要得体。
  
  至于是人工好还是机雕好,我的观点还是那句:只要符合你心中的审美就好!当然,人工雕刻自古就属苏工手艺到位,苏工特别注重写实细节,若你刻意追求人工,当然首选苏工的作品。毕竟人工雕刻容易出现偏差,所以人工雕刻画面有瑕疵也在常理之中。而我更喜欢比较完美的画面,这方面机雕就能满足我的喜好,当然好的机雕作品也并不是一撮而就的,排版制图的精细、机雕设备的好坏、选料及画面尺寸把握,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能制作
  出好的机雕作品。物以稀为贵,我相信,好的人工雕刻作品一定是一票难求的,10 年以后可能全是机雕产品,人工雕刻将属于那些贵族把玩的特权了。
  3.形态:指的是玉石原料或加工好后的形状。若从审美角度出发:一般籽料追求圆润、牌子讲究方正、人物或动物造型要逼真,避免特别异形及尖锐的外形,因为要适合个人把玩或佩戴。我认为对男生而言:牌子吊坠等挂件,重量在 30-50 克较为合适;
  貔貅灵兽、佛像人物、籽料原石等把玩件,重量在 60-100 克较为合适。
  以上,就是我针对玉石选择上的一些心得体会,我领会的要点是:一切均来自于你内心对美好事物的选择标准,加上一点玉器知识,相信你也一定能找寻到和你投缘的那块石头。
  下面:我就自己近两年购买的一些玉石,结合图片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如何从审美角度来做选择的。
  
  先上一张汇总图片,其中有籽料、有普通白玉、有墨碧,另外我也放了翡翠、黄龙玉以及马料玛瑙原石,给大家做一个总体对比,并且我还会谈谈其他料子和软玉的比较,天下美玉并不只有和田玉,还是这句话:只要你觉得是美丽的,只要是天然的石头,都是好东西。
  在普通光线下实拍,9 号,10 号,12 号,是否更加油润或温润一些。是的,这三块是
  和田籽料,其中 9 号是一颗独籽。
  
  所以玉石品质,按润-密-色来看,从这 12 块石头中,首先能把籽料的温润一眼看出。7
  号也有润的感觉,但其为韩料,这种润更多是蜡质感觉,不如籽料的哪种沁人心扉的温润;
  4 号为翡翠,更多透出玻璃光泽而无温润感觉;1 号黄龙玉,老黑山红山筋料,抛光出高亮,
  整体不够润;2,3,6 号为马料玛瑙原石,倒有一些别样的润泽,毕竟是水冲玛瑙原石,形成机制有点类似和田籽料,价格便宜无造假,所以是可以真实看毛孔和皮色,我个人认为也是值得把玩的天然石头。
  
  接下来,看看玉石品质的密,即细密程度,主要是针对结构来看。这点我赞同业内说的,狭义的和田玉越是油润性好的,结构应该也是越细密的,所以和田籽料的油润度和其本身细密的结构是相关的。但是其它玉石就一定是有这种相关性吗?我想先说说关于润的理解,润泛指有光泽被润泽,润泽的反面就是干僵。我认为我们一直在赞叹籽料的润,其实指的是油润的感觉、韩料是蜡一般的润泽、翡翠是玻璃光泽的浸润。不管是油润(脂润)、蜡润、玻璃光泽润,它们所表现出的都是被浸润的感觉,不同于一些山料的干僵。其他玉石,我手上
  没有太多的实样,但巧在我有的这块 7 号韩料方牌,蜡质润泽感很强,但内部结构却非常疏
  松;而 11 号青海料方牌,表面无油润感觉,但其内部结构却非常细密,甚至你无法观察到
  其内部结构。同样道理,4 号翡翠弥勒佛把件,内部絮状结构明显,但其外部玻璃光泽润度却极强,所以玉石的润度和其内部结构的细密程度是否一定是正相关,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再接下来谈谈玉质的最后一个考量因素:色。其实正如我前面所讲,若从个人审美出发,
  大千世界,色彩斑斓,只要你相中的颜色在你心中就是美丽的。正如我图上这 12 块石头,各种颜色,搭配天然石材,各有千秋,我都很喜欢。我觉得色在购买玉石的过程中,对大家共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价格上。毕竟国家标准或业内认知上,白玉以羊脂为贵,碧玉或翡翠以翠绿或墨绿色为贵。同样材质的玉石,无论软玉还是硬玉,有时更白、更绿、更红、更黄,你都将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见仁见智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