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四大书家之中, 有一个疯疯癫癫的米芾, 为人倜傥纵横,跌宕多姿。 他爱砚,敢于直接向宋徽宗索取; 他迷石,竟向一块石头行跪拜礼。
他评论同时代的书家, 则是如此口无遮拦: “蔡京不得笔, 蔡卞得笔而乏逸韵, 蔡襄勒字,沈辽排字, 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 而他自己呢? 刷字!
米芾写字,不论大小, 皆是用笔迅疾而劲健, 尽兴、尽势、尽力, 欹纵变幻,痛快淋漓。 苏轼论其书法: “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黄庭坚更说: “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
米芾的传世书迹不少, 但大字却很稀罕。 下面这三幅大字作品, 最能体现“刷字”之妙。 《研山铭帖》 米芾爱石颂石的千古佳作 米芾行书《研山铭帖》 米芾《研山铭帖》,行书,卷纵36厘米,横136厘米,用南唐澄心堂纸书写行书大字三十九个。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千百年来,一块名为“砚山”(砚与研谐音,所以古称“研山”)的奇石,令历代赏石爱石者为之痴迷。据考证,砚山是南唐后主李煜的旧物,几经流传,到了米芾手里。米芾得到砚山后,“抱眠三日”。狂喜之极,即兴挥毫,留下了传世珍品《研山铭》。 此帖沉顿雄快,跌宕多姿,结字自由放达,不受前人法则的制约,抒发天趣,为米芾大字作品中罕见珍品。 米芾《研山图》 米芾还绘有《研山图》,是他在失去研山石之后所作,为了寄托思念之情,笔想成图,凭借记忆为研山奇石绘图。图两边分别有米芾之子米友仁和外甥王庭筠的题跋。 《吴江舟中诗卷》 米芾晚年力作 米芾《吴江舟中诗卷》,全卷横559.8厘米,纵31.3厘米。原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约翰·克劳弗德藏,现寄赠与梅多鲍利坦美术馆。 此帖是米芾在吴江舟中,为朱邦彦所书,是一首五言古诗,凡44行,描述在吴江江上逆风行舟,雇请许多船工来牵拉。因为太吃力,船工“百金尚嫌贱”,后来添了工钱,终于“一曳如风车”,但船工们“叫嗷如临战”,可见与大自然搏战的艰辛。 《吴江舟中诗卷》为米芾晚年力作,既有中年书风的痛快淋漓,又有晚年老道的清古从容,枯笔疏行,欹侧随意。 《多景楼诗册》米芾最老辣的书法多景楼 米芾《多景楼诗册》,由11开册页组成,每页纸本纵31.2厘米,横53.1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 此帖书写的是米芾大行书七绝三首,大致内容是他在登临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多景楼时,看到佛寺胜景,抒发自己气吞山河的壮志豪情。 《多景楼诗册》共有41行字,每行有的为二三字,有的则只有一字,其字大者如砚,小者如拳,丰肥遒劲,气魄恢弘。 纵观此帖,通篇墨浓笔重,一任挥洒,笔力苍劲雄伟,大气磅礴,“刷”劲十足。作者全然忘却章法布局,沉浸在如醉如痴、似迷似狂的状态之中。面对它,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米芾挥毫时“神游八极,眼空四海”的气魄。 诗书合璧,人书俱老。这幅米芾晚年的作品,堪称作者最老辣的书法,是其“刷字”的代表之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