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样的老爷子,谁不服?

 汉青的马甲 2016-11-21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当这首儿歌响起,总能让人想到七个稚气可爱的葫芦娃和他们那位苍老慈祥的爷爷。在上海老城隍庙福佑路上,就有一位老人常常推小车葫芦来城隍庙摆摊。他身着黑色的工作围裙,头发和长长的胡须都白了,但笑起来眯着眼睛时像一个顽童一般,被人称为:“葫芦爷爷”。





“退休后买了几个葫芦玩玩,

玩着玩着,自己就痴迷上了。”

“葫芦爷爷”叫黄阿金,弟弟名叫黄阿忠,是上海大学美院的一位教授。阿金爷爷之前在单位做美工工作,退休之后买了几个葫芦玩,玩着玩着,自己做起了葫芦。聊起为何要做葫芦,他笑着说:“小时候是我教弟弟画画,结果画着画着他超过了我,所以暗暗下决心,你在纸上画画,那我就要在葫芦上画出点名堂。”满脸是较劲的神态,实在可爱。






进了阿金爷爷的工作室,近10平米的小屋里,三面墙壁架子上密密麻麻摆满了阿金爷爷的葫芦,有最迷你的草里金手捻葫芦,也有的大如座钟的葫芦,镂空的、络画的、彩绘的,千奇百怪、玲珑有趣。一旁则是工作台,放着电锯、刻刀,大大小小的工具。阿金爷爷带着老花眼镜,拿着针管笔正小心翼翼地在葫芦上勾线。他说:“在葫芦上勾线不容易,画个正方的,勾着的其实是个歪的” 。


别看阿金爷爷岁数大,但人却非常时尚。上老城隍庙摆摊,定要那件黑色工作围裙,上面印有他的微博、微信号和手机号码。通过葫芦结交各种朋友是他的乐趣。阿金说:“葫芦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爱的玩物。”每次他出摊,都会有一伙人围着他,有欧美游客,也有港台游客。一些人甚至提出要私人订制,将自己喜欢的佛经或者人文典故刻在葫芦上。







“我没有上过学,画画都是自学,

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

葫芦是件小玩意儿,阿金的葫芦却内涵中国诗歌、绘画、金石等等的大学问。如今阿金几乎所有时间都花在葫芦上,闲暇时间则教教女弟子做葫芦。很多人见到阿金爷爷,跟他建议:“你这一个葫芦能卖5000块,能不能想办法一个月多雕一点?”阿金爷爷笑了笑,摆了摆手,说:“你错了,我现在一个月做一个,以后要争取两个月做一个,不是拼数量,是拼质量!”







从儿时刻苦学艺,到老来痴迷葫芦,几十年勾画雕刻,老了躯体,白了鬓发。一个个玲珑可爱、惟妙惟肖的葫芦背后是老人所有的热爱、勤奋与执着。流年易逝,快乐的追梦人永远不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