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摄友吐槽抱怨:为什么我拍出的照片跟脑袋里所想的完全不同?不是过暗就是过亮,究竟是哪里出了错? 其实想拍出一张好照片,正确的曝光是基本要求。而想要获得曝光正确的影像,就要搞懂各种测光模式的差别。只要选对测光模式并灵活应用,不论是逆光、高反差、微光等场景,也能轻松拍出曝光完美的影像。 1:曝光。是相机感光件接受从镜头的进光来形成影像的,我们在拍摄时,如果图中景物过亮,而且亮的部分没有层次或细节,这就是曝光过度(过曝); 反之,照片较黑暗,无法真实反映景物的色泽和细节,就是曝光不足(欠曝)。 2:什么是“正确曝光”? 其实正确曝光也是相对而言的,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物体的浅色部分和深色部分的反光度不同,而感光器件所表现出的物体,针对浅色和深色部分的曝光量也是不一致的。 也就是说,在同一拍摄取景范围内,只要物体反光度不同,必然有部分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所以通常我们说,只要我们想要表现的摄影主体曝光正确显示细节,那么这张照片可以说是属于合格曝光范围内的。 3:感光宽容度:现在的相机基本上都有自动测光功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让我们拍摄到曝光合适的照片。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出现曝光让人不满意的片子。往往是我们人眼能够看到的景物,拍出照片后,差距会非常大。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人眼与镜头识别度的差距度造成的,也就是感光宽容度。 从最明亮到最黑暗,假设人眼能够看到以下范围,那么感光器件所能表现的远比人眼看到的范围小的多,而这个有限的范围就是感光宽容度。了解这个概念之后,我们就不难了解,为什么在逆光的条件下,人眼能看清背光的建筑物(暗)以及耀眼的天空云彩(明)。而一旦拍摄出来,要么就是云彩颜色绚烂而建筑物变成了黑糊糊的剪影,要么就是建筑物色彩细节清楚而原本美丽的云彩却成了白色的一片。如下图: 二:相机的测光原理:相机测光原理并不复杂,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相机的测光系统是以何为测量基准的! 通俗地讲,就是相机在测量一个场景的光线时,它怎样“想”自己看到的东西? 相机测光时,要看被摄体的反射率是否为18%,如果反射率是18%,那它测量出来的数值就十分准确了,按此数值曝光,被摄体的色彩和影调就会得以真实地还原,所以,对我们的皮肤、平常的色彩斑斓的景物来说,这种以灰色基调为还原标准的曝光是非常准确的。 上图中因为明暗反差过大,云层曝光正确的同时,建筑严重曝光不足,色彩细节全无,成了黑色的剪影。(但这正是相机本身按照测光原理所表现的效果,所以尽管建筑严重曝光不足,这张图片仍然可以说是“相机曝光正确”的结果。) 如果被摄体的反射率不是18%,那么相机测光系统测量出来的数值就不准确,若直接按此数值曝光,画面的影调和色彩就会出现失真:像拍摄白茫茫的雪原、黑漆漆的煤田,相机也把它们当作灰色来还原,直接对着它们测光聚焦,往往会拍出灰色的雪和煤。 而漂亮的剪影风格照片正是利用了“感光宽容度”原理,正确的曝光了天空,从而让被摄物成为剪影,使照片有一种神秘而又迷人的感觉。可见,合理利用曝光,就能够创造出不同感觉的照片。 三:摄影测光模式:了解前面“曝光”、“正确曝光”、“感光宽容度”之后,让我们来了解相机的测光模式。现在的单反相机基本上都有以下几种种测光模式: 1、平均测光:对整个取景区平均计算测光值。这是一般相机默认的基本测光模式,使用率最为普遍。在取景范围内光线比较均匀,明暗反差不大的情况下,几乎都能让你得到一张满意的照片。 2、中央平均测光:对取景范围中的10-30%计算测光值。当需要表现的主体在取景范围中间部分,而环境明暗与主体有较大的差别时,选择中央平均测光,仅对中央大部分区域测光,能使主体的曝光较为准确。 3、点测光:又称重点测光,是对取景范围中的1%-5%区域内测光。点测光模式用的极少,也不易掌握。但在某些情况下,点测光却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了解在何种情况下应该使用点测光,并能正确使用点测光,一方面可使主体曝光精确,另一方面利用“感光宽容度”来创造出现实中无法看到的奇妙图片。 点测光方式在取景内光线分布不均而且反差很大的情况下适用。很多时候,相机测光和对焦是同步的,但为了精准精细,资深摄影师都会采用这个手段:先找准合适的测光区===点测光===曝光锁定按钮===再重新构图对焦(对焦模式前提设定好)===按快门出片。 曝光锁定:这个很重要!! A:如果在你想要表现的取景中,表现主体并不在中心点,可以先用点测光对准表现主体进行测光,使用相机的曝光锁定功能锁定对主体测光的数据,最后根据自己的想法,重新构图,再对焦后按下快门。 B:有些相机不能提供单独的曝光锁定和对焦锁定,也可以先对主体点测光后记下曝光数据,然后把相机的拍摄模式设置为M档,按点测光的数据设定曝光数据,然后进行构图和对焦。 四:曝光的取景环境:通过对感光宽容度的了解,我们可以预测拍摄的效果,利用点测光,从而在杂乱、平凡的环境中,提炼出好的片子。
上图这是一部置于屋内的自行车。大概是下午的时候,屋里没有开灯,阳光从门外照进来。在取景范围中,光线分布极不均匀,反差比较大(肉眼能够清楚的看到自行车轮胎和车后面的背景)。拍摄的时候,点测光亮部的钥匙,锁定曝光后,重新对角弧线构图。因为前面的反光比较强,导致背景几乎纯黑一片,使画面相当地简洁,突出自行车局部的线条和弧度。事实上,这也是摄影的魅力所在。它反映的虽说是真实,但却是利用了相机感光宽容度太窄的缘故,与真实看到的就不一样,可以这样说,如果不是用相机拍摄,肉眼是看不到这样的效果的。 上图中拍摄人物的时候也要注意测光,人像摄影最重要通常就是表现人的脸庞这张图片利用自然光,拍摄时对面部进行点测光,使面部正确曝光,周边环境、衣物由于曝光不足变得黑暗。画面简洁人物突出,类似影室里用背景布的感觉。如果平均测光,就会造成周边环境清晰,人脸过曝显得惨白。 五:摄影测光技巧小窍门:在拍摄中合理运用测光小技巧。 ① 拍雪景,你可以先对着你的手半按下快门,也就是对自己的皮肤进行测光,然后再对种你要拍的雪按下快门,那么雪就是白颜色了。同理,拍摄穿黑衣服的人像,也应先对脸部进行测光,然后再构图拍摄。) ② 当拍摄明亮物体时,应采用比相机推荐的指数高1~2档的光圈,而对阴暗物体则要适当减少曝光量。 ③ 在阳光很充足的季节拍照,将使照片产生很大的反差,所以必须要对景物的明亮、阴暗部位分别测光,并以两者的平均曝光指数进行拍照。 摄影测光大秘诀:记住下面的一些物质,它们的反射值接近18%,也许对大家在复杂的条件下拍摄非常有用: ① 草(割后的整体草地颜色),注意,不是墨绿、特别绿或发黄的草; ② 大部分浅绿的树叶或植物叶子; ③ 有些灰色树干、但不是全部树干; ④ 旧的、修复的柏油路和混凝土(这个非常有用); ⑤ 长期放置、没有刷油的木材; ⑥稍浅色的红砖,包括水泥墙; ⑦ 干树叶。 后记:本文来源于搜狐网平台 男人窝。小编为了编辑专业测光的图文帖子也是拼了,寻找和对比了不少资料,为了便于广大初级摄友们理解,特进行了段落整理和插入了相应的图文解说。如有不同意见,请给予指正为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