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志希古”--沙孟海先生給首屆研究生的信(泰斗怎樣教學生)

 鸿墨轩3dec 2016-11-21

“抗志希古”——沙孟海先生給首屆研究生的信

(泰斗怎樣教學生)

 

文/葛子

沙孟海曾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給劉江先生寫過一封信,信中所談幾點書法學習的意見,對我們現在還是很有啟示和警示意義的。(大約在1978——79年)

劉江同志:

各位想可回校,行萬里路,收穫一定很多。我因患膀胱癌來北京就首都醫院診治,估計暑假前不能回校,深為抱歉,鑒於此次全國書展於座談會的傾向,書法篆刻應重視傳統,這與我們平日主張是符合的,說明群眾意見是正確的。現在我對五位同學(注:朱關田,王冬齡,祝遂之,邱振中,陳振濂)學習研究上想到幾點小意見:

1:全國書展評選上注重篆體的正偽,這是對的,古文籀篆變化繁多,我們學習,主要應抓小篆。對小篆的形體結構,必須加一番切實功夫,及早打好基礎。我上次建議做《篆訣》注釋,或可著手進行。五人同往或逐段分工,可商量一下,這工作可包括暑期在內。

2:聽說全國書展正楷極少,我們對正楷功夫應加以重視,是否各人就魏晉南北朝隋唐時代典型作品中選取一﹑二種經常臨習,這也是基礎。所謂典型作品,應將刻手不佳的碑版除外。刻手不佳的碑版非無可以取法之處,但只供參考,不作為正式臨習對象。這也許是我的偏見。

3:一般書人,學好一種碑帖,也能站得住。作為專業書家,要求應更高些。就是除技法外必須有一門學問做基礎,或是文學,或是哲學,或是史章傳記,或是金石考古……當前書法界主張不一,無所折中,但如啟功先生有學問基礎,一致推崇,顛撲不破。回顧二十年代,三十年代上海灘上轟動一時的人,技法上未始不好,後來聲名寂然,僅是缺少學問基礎之故。這點我們要注意。

4:學問是終生之事。學校規定研究時間只短短兩年,希望在兩年中打好堅實基礎。一方面多看多寫,充分瞭解字體原委變遷,博取約守,豐富自己創作的源泉。另一方面還必須及早學會閱讀古書能力,查找古書能力。這裡所謂古書,不僅僅限於直接有關書法的書。閱讀能力,請聽聽章祖安先生的意見。查找能力,我感到最好注意“目錄學”。康南海勉勵後生做學問,先看看張之洞《書目答問》各位如有興趣,也不妨看看《書目問答》,全面瞭解古書類目,對今後做學問有不少幫助。

5:凡為學問,貴在“轉益多師”。各位研究學習,第一要虛心。我們幾個人多少有一日之長,趁現在集處一堂,可以共同研討,同學之間也各有短長,可以互相切磋。第二要有大志。常言道“抗志希古”(古是指古人的長處),各位不但要趕上老一輩,勝過老一輩,還要與古代名家爭先後。潘,陸二先生創辦這個專業,有遠大的理想,可惜他們已不在人間。現在書法專業只我們一校,國家賦予的任務甚重,我們要特別珍重。

以上意見是否存當,請你和諸,章,諸先生指正!

我因病床還未補上,在家等待,大約明後天可住入。馳想南天,家書代面,信手拾牋,只供參考。

此問各位先生各位同學近好!

沙孟海6月15日

 

《从沙老的信谈开去》所引想的几个問題

温州陳建胜(三畏)先生講學課稿選

挑戰:书坛表面上相當繁榮、熱鬧。但我以為卻是歷史上最為衰落的時期。為何至此?

1、書家脫離傳統文化本源,缘木求鱼,大量襲用西方現當代藝術(但又不是真正懂西方),以醜為美,近乎遊戲(行為、拼貼、裝置、波普、達達),邯鄲學步。

2、復古就是創新。

歐洲架上藝術使紙介媒體(書畫、簡帛)邊緣化,消費低俗主義又使架上油畫(貴族、古典)邊緣化。實用功能弱化,市場經濟衝擊,紮根傳統做學問少,文藝批評氛圍差,只說好話 書法成專業(弊端顯現)資料多但抉擇難漢字文化圈被美國文化圈取代(藝術陰謀)

3、古代的書家,他的身份是怎樣的?首先是士大夫,是大文人,其次才是書畫家。當下又是如何?现在連好的純粹的書家都很少了,遑论通古文、籀书、甲金之屬。連《说文》小篆恐怕也不能识,更不能写了。

4、中國的文化傳統很博厚,書法是其中之一。要掌握書法,深入傳統文化,一定要讀古書,首先需要解決的是“文字”問題

5、書法和文字維繫著傳統文化,是核心

6、傳統文化(博)到某門學問(專)再及某科(精),由大至小,由小返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