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王熙凤原型竟然是魏忠贤!

 快乐老年435 2016-11-21

由于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歪曲的历史,所以有很多人对王熙凤影射魏忠贤感觉不太理解,觉得两个人差别太大了。而《红楼梦》提供的这些史料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那段历史,同时也让我非常好奇《红楼梦》的作者到底是一帮什么样的人?应该肯定不是“东林党”那帮人写的,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深思!

而最让“东林党”人惹火的是:皇帝居然重用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来管理朝政,而不是他们这些饱读诗书的“东林党”人,尤其是魏忠贤还是个文盲,连字都不识,更让他们脸上无光!而让我们惊奇的是:《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也不识字!

揭秘:王熙凤原型竟然是魏忠贤!

而这一点书中多次强调,几乎广大读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也是大家一直非常困惑的地方!而关于这一点书中多次强调,在第三回黛玉进贾府的情节中有这样的批语:

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甲侧:奇想奇文。以女子曰“学名”固奇,然此偏有学名的反倒不识字,不曰学名者反若假。〗

揭秘:王熙凤原型竟然是魏忠贤!

作为四大家族主要成员的王熙凤居然不识字,这太奇怪了吧?实在让人难以置信!而看样子批书人对此觉得很自然,没觉得有什么不正常似的,还有好几条批语提到了这一点,比如在第十四回里就有两条:〖庚辰眉批:且明写阿凤不识字之故。壬午春。〖甲戌:凤姐用彩明,因自识字不多,且彩明系未冠之童。〗

书中有几好次介绍了凤姐不认字的这个特点,比如在第二十八回里是这样描写的:

可巧走到凤姐儿院门前,只见凤姐蹬著门槛子拿耳挖子剔牙,看着十来个小厮们挪花盆呢。见宝玉来了,笑道:“你来的好。进来,进来,替我写几个字儿。”宝玉只得跟了进来。到了屋里,凤姐命人取过笔砚纸来,向宝玉道:“大红妆缎四十匹,蟒缎四十匹,上用纱各色一百匹,金项圈四个。”宝玉道:“这算什么?又不是帐,又不是礼物,怎么个写法?”凤姐儿道:“你只管写上,横竖我自己明白就罢了。”宝玉听说只得写了。

揭秘:王熙凤原型竟然是魏忠贤!

真想象不出不识字的凤姐如何在脑子里记下这些信息?第四十七回里,凤姐亲自说出了自己这一特点:凤姐儿叹了一声,向探春道:“你们知书识字的,倒不学算命!”

第五十五回里,凤姐在平儿面前评价探春也提到了:“他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他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一层了。”

看来作者和批书人没少强调她这个特点,可我们远离了当时的历史环境,所以自然就不容易明白原因,以前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王熙凤作为四大家族的主要成员,就算文化程度不高,不能写诗做文章,那怎么会连字都不识呢?

揭秘:王熙凤原型竟然是魏忠贤!

原来是因为我们一直没有搞清楚小说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原型,所以以前的“红学”研究都是缘木求鱼!

凤姐虽然是文盲,可家却管得很好,大事小事全都摆平,实在是令人称奇,正所谓“都知爱慕此生才”,那她是怎么做到的呢?书中介绍她在处理家务的时候,身边总有一个叫彩明的男童大声念花名册和账目之类的给她听,这一点一定给大家都印象深刻!

揭秘:王熙凤原型竟然是魏忠贤!

在十三、四回里,秦可卿死后凤姐协理宁国府,其实她也是想在众人面前好好地露了一手,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本质上也是她展才和卖弄的好机会,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那凤姐素日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乾,虽然当家妥当,也因未办过婚丧大事,恐人还不伏,巴不得遇见这事。今见贾珍如此一来,他心中早已欢喜。于是真成了庄子说的那句:“巧者劳而智者忧”,虽然很辛苦,但她内心深处一定很开心!这回其实也是特意为了表现凤姐的管理才能而写的,其中有这样一个描写很有意思:

揭秘:王熙凤原型竟然是魏忠贤!

凤姐命彩明念道:“大轿两顶,小轿四顶,车四辆,共享大小络子若乾根,用珠儿线若乾斤。”凤姐听了,数目相合,便命彩明登记,取荣国府对牌掷下。王兴家的去了。不识字的凤姐管家居然是这样靠别人读文字给她听!她的心算水平还挺厉害,又快又准,实在是让人意想不到!看来她算是个高智商的文盲,这可能是魏大人年轻的时候天天在赌场赌钱混练就的过硬技能。

其实老魏不识字的原因应该是从小家里太穷,他入宫做太监以前本来是个“泼皮破落户儿”,是个流氓无产者,他“目不识丁,言辞犀利”,怎么可能有上学读书受教育的机会呢?

揭秘:王熙凤原型竟然是魏忠贤!

后来魏忠贤大权在握的时候,需要每天替皇帝处理政务,于是命人先把公文或奏折上的文言文先翻译成大白话念给他听,他分析以后说出自己处理意见,再让人翻译成文言文写出来之后发给朝臣们,这听起来实在有些好笑!但确实是这样做的,这样看来书中的彩明也是有原型的!

其实魏忠贤也并非一个字不识,只是识字不多而已,而中国古代能在朝堂上做大官的一个个不是状元就是探花,再不就是榜眼,至少也得是进士出身,相比之下魏大人识的那几个字简直就跟文盲没有什么区别!

揭秘:王熙凤原型竟然是魏忠贤!

虽然是这样,但他居然能够将这样大的一个国家治理得有条不紊,没有出什么大的乱子,也算是个奇迹!其实凤姐也不是一字不识,在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的时候,她就可以看懂司棋表弟的来信,原文是这样写的:

凤姐因当家理事,每每看开帖并账目,也颇识得几个字了。

但她比起园中那些出口成章、满腹诗书的姐妹们,那肯定就成文盲了!所以王熙凤与魏忠贤不认字这个相同点,肯定让大家更坚信两个人之间奇妙的影射关系!

揭秘:王熙凤原型竟然是魏忠贤!

揭秘:王熙凤原型竟然是魏忠贤!

关于凤姐的性格特点,书中也有更多的描述。在第六十五回里,有一大段兴儿介绍凤姐的描写,我觉得很是重要:“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

我相信这也是魏忠贤的性格特点,是那么的鲜明、有个性,简直是活灵活现,我一直怀疑作者很有可能见过魏大人,不然为什么对他的性格特点能了解得如此细致呢?至少应该作者认识的人中有人亲眼见过或者跟魏忠贤打过交道,甚至我怀疑创作团队中可能有皇族成员!

要知道在明亡的那段历史过程中,有很多朱家人受到各种残害,所以很多姓朱的都改姓曹了,不知道这个“曹雪芹”会不会是朱家人?于是才在当年有机会经常进出皇宫,对紫禁城内部了如指掌,甚至在皇宫中亲身经历过天启朝那段历史。

揭秘:王熙凤原型竟然是魏忠贤!

在魏忠贤执政期间,虽然对东林党的打击很残酷,但各种正确政策还是很见效的,国家逐步走入正轨,我们不得不佩服魏大人的才能,他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果断出手,挽救了国家,挽救了以天启皇帝为核心的“阉党”,尤其知道他是个文盲外加“泼皮破落户儿”的出身以后,更感慨他这个人的人生经历实在是太传奇了!

实在是个屌丝逆袭的极品!但可惜的老魏的权力基础很脆弱,因为他只能建立在信任他的天启皇帝身上,可是天启皇帝命短,只在位七年,如果他再能多活几年,一直坚持魏忠贤的正确路线不变,让国家挺过小冰河期以后再减免江南的商业税而重收农业税,那大明肯定不会这么容易地亡国,然而天意如此,冥冥之中似乎有定数,让年轻的天启皇帝二十三岁就死去了!他临死之前让自己的弟弟朱由检继位,并告诉他:“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揭秘:王熙凤原型竟然是魏忠贤!

本意就是“魏忠贤可堪大用,远离东林党”!应该说这是天启皇帝的肺腹之言,也是他个人总结的行之有效的帝王之术。没想到朱由检上台以后,不听自己哥哥的劝告,反其道而行之,他首先逼死了一心为天启皇帝卖命的魏忠贤,而且凡是天启皇帝重用的人他一律不用,天启皇帝不用的人他反而重用。

其结果是他让“东林党”人重新上台掌权,对他们的政治主张言听计从,在“东林党”人的集体忽悠声中,取消了对江南商人和资本家的税收,加重了农业税,结果搞得官逼民反,全国民变四起!崇祯还听取“东林党”人的意见,大幅度限制了东厂和锦衣卫的权力,于是这让皇帝对官员失去了监管各级官员的能力,成了“瞎子”和“聋子”。崇祯皇帝虽然非常勤政,但他的重大决策出了问题!

他不知道魏大人是维护皇权、全心全意为皇帝卖命的。而夸夸其谈的“东林党”人却一个个治国无方,是百无一用的书生,只知道为各自的利益谋福利而置国家的安危于不顾。很明显的结果就是:魏大人掌权的时候打击“东林党”,结果是天下太平,而崇祯让“东林党”重新上台,十七年以后,大明就亡国了!

总体来看,大明是被“东林党”搞垮的,崇祯死前曾痛苦地说:“诸臣误我!”太监曹化淳说对崇祯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这也是实在话。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前夕,崇祯却下密旨收葬魏忠贤的遗骸,墓址就选在了魏忠贤生前早已看好的香山碧云寺,这也说明他对不听哥哥的话逼死魏忠贤表示相当后悔。

揭秘:王熙凤原型竟然是魏忠贤!

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在政治上是那么的幼稚,尝到了被“东林党”人集体忽悠之后酿下的苦果,可是历史不是电脑游戏,是不允许让他重新再玩一次的。

崇祯皇帝让“东林党”人重新上台掌权以后,这些人对当年被魏忠贤的迫害恨之入骨,而“东林党”人是一帮文人,历史是由他们书写的,所以他们就在史书拼命地抹黑天启皇帝和魏忠贤。

然而《红楼梦》作者的历史观却不是这样的,至少从王熙凤的身上我们能够觉得到对魏大人更公正、更客观的评价,这是三百多年来非常让人吃惊的发现!在第六回里有一条批书人对凤姐的评价很能说明问题:刘姥姥听了,罕问道:“原来是他!怪道呢,我当日就说他不错呢。〖甲戌双行夹批:我亦说不错。〗这等说来,我今儿还得见他了。”

揭秘:王熙凤原型竟然是魏忠贤!

看来作者和批书人也很欣赏魏忠贤,其实毛泽东对王熙凤的评价也很高,认为她是当“内务部长”的材料,称赞她有战略头脑。晚年有一次他风趣地举例说:“王熙凤处理尤二姐‘事件’,真是有理、有利、有节哟!”他还说王熙凤善使两把杀人不见血的“飞刀”。“

你看,她把个贾瑞弄得死而无怨,至死不悟。” 毛泽东还曾说过王熙凤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是历史上评价曹操的话;所以后来便有人把王熙凤叫做“女曹操”,又叫“胭脂虎”。毛泽东还经常喜欢引用王熙凤所说的一些俗话,比如“大有大的难处”,“树倒猢狲散”,“坐山观虎斗”,“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人怕出名猪怕壮”。毛泽东引用其他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远不如引用王熙凤说的话多。

揭秘:王熙凤原型竟然是魏忠贤!

这一方面说明王熙凤人很聪明,语言很丰富,斗争能力很强;另一方面也说明毛泽东对她相当青睐;还有就是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有与毛泽东吻合的地方,适合于他用。凤姐居然能够受到同样管理诺大一个国家的毛泽东如此高的评价,足以证明毛泽东看出了她所影射的魏忠贤身上的治国的才能!

也意味着两个人可以进行跨越三百多年时空的心灵沟通!听说毛泽东喜欢看《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这类的史书,从中学习了不少治国之术以及权谋之道,但他更喜欢看《红楼梦》,他认为《红楼梦》是中国对世界的三大贡献之一!可见他的评价之高!

揭秘:王熙凤原型竟然是魏忠贤!

人们一直把《红楼梦》当成爱情小说来看,而毛泽东也许真的将其当成了《风月宝鉴》这样一部史书来看!也就是说我们普通人只看到了这面“风月宝鉴”的正面故事,而他真的领悟到“风月宝鉴”反面的内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