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必备公式 提分版

 迎高考学习资料 2016-11-21
第一编  中考阅读必备公式
  本编主要以2015年中考真题为例,囊括了中考阅读的全部考点,按照阅读命题及答题规律总结了中考阅读答题公式,并预测了2016年中考命题趋势,为中考备考的学生提供了实际有效的阅读解题的思路与方法,是实用而快捷的阅读辅导教程。每一节的内容共分为五个板块:常见题型、公式呈现、公式解读、典型题例、针对训练。
  阅读公式01  赏析重要句子
  在中考中,现代文阅读的分值比重比较大,偶然性突出,因此决胜中考就需要掌握一种在最短时间内解答阅读试题的技巧。在这里把这些技巧归结为“阅读公式”。阅读公式只是一种临考前的应用技巧,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可以让你找到一条相对快捷的阅读得分之路。
  ■常见题型
  1. 从文中A、B两个加框语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
  2. 点评是一种个性化鉴赏的阅读方式。请你从画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点评。
  3. 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和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4. 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公式呈现
  公式一  (修辞)手法 表达作用 具体内容 表达情感
  公式二  描写方式 生动形象、细致传神 具体内容 表达情感
  公式三  选择词语 解释词义 具体内容 表达情感
  ■公式解读
  总体解读:以上三个公式,在实际做题中,应该是三选一。一般情况下,不能三者混用,并且三个公式的重要性应该是递减的关系——即要优先考虑公式一、公式二。三个公式的共同点都有“具体内容 表达情感”,这两点内容都需要做题者仔细揣摩文本才能得出。
  解读公式一:赏析句子类的试题,所选句子往往是文章中精妙的句子。而这些句子往往可能运用了某种修辞技巧或写作技巧,而修辞技巧在实际的中考试题中出现的比例有九成,所以在记忆公式时应以记忆修辞手法为主。而理解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则是运用公式一的关键。在这里把中考中经常考查的九种修辞手法的答题技巧归纳如下,以便实际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拟人:生动形象。排比:增强气势,加强语势。对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夸张:强调特点,表达情感。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反问:加强语势,激发情感。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引用:增加说服力,增添文采。修辞的表达作用言简意赅,目的是让同学们可以更好地记忆和在实际中运用。
  解读公式二:这里的描写方式,一般情况下指的都是人物描写方式(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景物描写,此不在讨论范围内),人物描写方式包括以下五种: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这五种人物描写方式的作用不外乎“生动形象、细致传神”,因此在识记公式的时候,将这四个词语熟背下来就可以轻松得分了。
  解读公式三:如果公式一、公式二都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就采用公式三。这里的关键就是要深入品读试题,仔细揣摩加点的词语,然后写出这个词语的语境义就可以了。
  ■典型题例1(2015广州卷)
  地铁客的风格
  毕淑敏
  ①挤车可见风格。陌生人与陌生人亲密接触,好像丰收的一颗葡萄与另一颗葡萄,彼此挤得有些变形。也似从一个民族刺出的一滴血,可验出一个民族的习惯。
  ②那一年刚到日本,出行某地,正是清晨,地铁站里无声地拥挤着。大和民族有一种喑哑的习惯,嘴巴钳得紧紧,绝不轻易流露哀喜。地铁开过来了,从窗户看过去,厢内全是黄皮肤,如等待化成纸浆的芦苇垛,僵立着,纹丝不动。我们因是集体行动,怕大家无法入同一节车厢,走散了添麻烦,面露难色。巴望着下列车会宽松些,等了一辆又一辆。翻译急了,告知日本地铁就是这种挤法,再等下去,必全体迟到。大伙说就算我们想上,也上不去啊。翻译说,一定上得去的,只要你想上。有专门的“推手”,会负责把人群压入车门。于是在他的率领下,破釜沉舟地挤车。嘿,真叫翻译说着了,当我们像一个肿瘤,凸鼓在车厢门口之时,突觉后背有强大的助力拥来,猛地把我们抵入门内。真想回过头去看看这些职业推手是如何操作的,并致敬意。可惜人头相撞,颈子根本打不了弯。
  ③肉躯是很有弹性的,看似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车厢,呼啦啦一下又拥进若干人。地铁中灯光明亮,在如此近的距离内,观察周围的脸庞,让我有一种惊骇之感。日本人如同干旱了整个夏秋的土地,板结着,默不作声。躯体被夹得扁扁的,神色依然平静,对极端的拥挤毫无抱怨神色,坚忍着。我终于对他们享誉世界的团队精神,有了更贴近的了解。那是在强大的外力之下,凝固成铁板一块。个体消失了,只剩下凌驾其上的森冷意志。
  ④真正的苦难才开始。一路直着脖子仰着脸,以便把喘出的热气流尽量吹向天花板,不喷入旁人鼻孔。下车时没有了职业推手的协助,抽身无望。车厢内层层叠叠如同页岩,嵌顿着,只能从人们的肩头掠过。众人分散在几站才全下了车,拢在一起。从此我一想到东京的地铁,汗就立即从全身透出。
  ⑤美国芝加哥的地铁,有一种重浊冰凉的味道,到处延展着赤裸裸的钢铁,没有丝毫柔情和装饰,仿佛生怕人忘了这是早期工业时代的产物。
  ⑥又是上班时间。一辆地铁开过来了,看窗口,先是很乐观,厢内相当空旷,甚至可以说疏可走马,必能松松快快地上车了。可是,且慢,厢门口怎么那样挤?想来这些人是要在此站下车的,怕出入不方便,所以早早聚在出口吧。待车停稳,才发现那些人根本没有下车的打算,个个如金发秦叔宝,扼守门口,绝不闪让。车下的人也都心领神会地退避着,乖乖缩在一旁,并不硬闯。我拉着美国翻译就想窜入,她说再等一辆吧。眼看着能上去的车,就这样懒散地开走了,真让人于心不忍。我说,上吧。翻译说,你硬挤,就干涉了他人的空间。正说着,一位硕大身膀的黑人妇女,冲决门口的阻挠挺了上去,侧身一扛就撞到中部敞亮地域,朝窗外等车者肆意微笑,甚是欢快。我说,你看你看,人家这般就上去了。翻译说,你看你看,多少人在侧目而视。我这才注意到,周围的人们,无论车上的和车下的,都是满脸的不屑,好似在说,请看这个女人,多么没有教养啊!
  ⑦我不解,明明挤一挤就可以上去的,为何如此?翻译说,美国的习俗就是这样。对于势力范围格外看重,我的就是我的,神圣不可侵犯。来得早,站在门口,这就是我的辖地。我愿意让出来,是我的自由;我不愿让,你就没有权力穿越……
  ⑧北京地铁的拥挤程度,似介于日本和美国之间。我们没有职业的“推手”(但愿以后也不会有,如果太挤了,政府就应修建更多的交通设施,想更人性化的主意,而不是把人压榨成渣滓),是不幸也是幸事。
  ⑨会不会挤车,是北京人地道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单单挤得上去,不是本事。上去了,要能给后面的人也闪出空隙,与人为善才是正宗。只有民工才大包小包地挤在门口处。他们是胆怯和谦和的,守门不是因为什么领地占有欲,而是初来乍到,心中无底,怕自己下不去车。他们毫无怨言地任凭人流撞击,顽强地为自己保有一点安全感。在城里待久了,他们就老练起来,一上车就机灵地往里走,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说着:劳驾借光……车厢内膛相对松快,真是利人利己。北京的地铁客在拥挤中,被人挤了撞了,都当作寻常事,自认倒霉,并不剑拔弩张。比如脚被人踩了,上等的反应是幽默一把,说一句:“对不起,我硌着您的脚了。”中等的也许说:“倒是当心点啊,我这脚是肉长的,您以为是不锈钢的吗?”即便是下等的反响,也不过是嘟囔一句:“坐没坐过车啊,悠着点,我这踝子骨没准折了,你就得陪我上医院CT去!”之后一瘸一拐地独自下车了。
  ⑩人与人的界限这个东西,不可太清,水至清则无鱼,到了冷漠的边缘;当然也不可太近,没有了界限也就没有了个性没有了独立。适当的“度”,是一种文化的约定俗成。
  輥?輯?訛还是喜欢中庸平和之道。将来有了环球地铁,该推行的可能正是北京这种东方式的弹性距离感。
  (选自《最阅读》,有删节)
  问题:下面语句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5分)
  一位硕大身膀的黑人妇女,冲决门口的阻挠挺了上去,侧身一扛就撞到中部敞亮地域,朝窗外等车者肆意微笑,甚是欢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运用了外貌、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黑人妇女挤地铁动作的鲁莽和挤进车厢后的得意之情,与下文人们对她行为的不满形成对比。
  试题指津  赏析试题作为一种常规试题,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审题——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多种描写方法”,也就是说至少要回答出两种以上的描写方法。接着就是判断这些描写方法塑造的人物是谁,做了哪些需要我们着重关注的动作神态等。由“硕大身膀”“冲决”“挺”“扛”“肆意微笑”这些词语可以判断此处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这三种描写方法。此外由后文的“侧目而视”还可以读出人们的情感态度来。
  公式指津  公式二:描写方式 生动形象、细致传神 具体内容 表达情感。解题时,根据前文分析,我们可以很快就判断出此处语句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然后答出“生动形象、细致传神”的效果词,再对内容和情感进行梳理。从“肆意微笑”可以判断出黑人妇女的得意之情,从后文的“侧目而视”“不屑”“没有教养”,可以看出人们对她行为的不满,这里形成强烈的反差,有对比的效果。此题应该算是非常典型的赏析试题,除了分值稍大以外,答题的内容和基本模式都可以复制到其他的阅读赏析试题上。提醒一下:此题的分值超过了一般正常分值的主要原因是要回答出“多种描写方法”。
  ■典型题例2(2015安徽卷)
  槐 花
  季羡林
  ①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②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③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④“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
  ⑤“什么奇迹呀?”
  ⑥“你们这样的花树。”
  ⑦“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⑧“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⑨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开始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
  ⑩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我在海得拉巴看到耸入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
  (11)“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
  (12)“什么神奇?”
  (13)“这木棉花。”
  (14)“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15)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
  (16)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17)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会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在对我讲话。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
  (选自《季羡林散文集》,有删节)
  问题: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细致生动地写出了印度朋友闻到槐花清香飘拂、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时的动作和惊诧的表情。(共6分。描写方法2分,表达效果4分。意对即可)
  试题指津  有一个俗语叫“灯下黑”,就是指我们往往会忽略眼前的美好事物。当洋槐这种“神奇”的植物出现在印度朋友面前时,他自然非常惊诧。“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瞪”,这一系列的动作词语,很容易判断出此处运用了动作描写。但是此题的分数过大,超过了以往正常的分值(正常的分值应该是3分或4分),这就提醒我们,按照常规只答“动作描写”似乎还不够,还应该有其他的考虑。由“眼睛瞪得又大又圆”可知是神态描写。然后找到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主语“他”,分析出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动作和神态。注意答题时要联系“吸”“看”这两个动词,以及第①、②段的相关内容来回答。
  公式指津  公式二:描写方式 生动形象、细致传神 具体内容 表达情感。根据上文分析,判断出此处句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之后,答出效果词“生动形象、细致传神”,接着再梳理出具体内容。“吸”主要是指嗅觉,具体内容在第③段没有表述,但是在第①、②段中有“清香飘拂,溢满鼻官”“氤氲的香气”这样的表述。同理,“看”的内容也要参考“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这样的原文,得出“满树繁花”的答案。而“瞪”既是神态描写又是动作描写,表现了印度朋友见到古槐、闻到花香时的惊诧之情。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在灵活运用公式的同时,也一定要关注句子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整体和细节兼顾,才能够真正答好中考试题。
  ■针对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题。(共20分)
  上个世纪的飞雪和溪流
  迟子建
  ①去年深冬,在回故乡的慢行列车上,我遇见了两个老者。他们一胖一瘦,相对着坐在茶桌旁,一边喝酒,一边愉快地交谈。其中一个说,四十多年前的一个夜晚,他驾着手推车,从山上拉烧柴回家。走到半程时,天飘起了雪花。雪越下越大,到了一个三岔路口时,他习惯性地上了一条路。然而走了一会儿,他发现那路越走越生,于是掉转车头,又回到岔路口。雪花纷纷扬扬的,天又黑,他分辨不出南北东西了,于是凭着直觉,又踏上了一条路。可是他越走越心虚,因为那条路似乎也是陌生的,他害怕了,又一次回到岔路口。深夜时,家人寻来了。他这才知道,他第一次踏上的路,是正确的。只不过因为雪太大,改变了路的风貌。那人说:“谁能相信,我让雪花给迷了路呢!要是搁现在,可能吗?”他指着车窗外的森林说:“看看,这雪一年比一年小,风一年比一年大,这还叫大兴安岭吗?”
  ②透过车窗,我看见稀疏的林地上,覆盖着浅浅的积雪,枯黄的蒿草在风中舞动。而在雪大年份,那些蒿草会被深深地埋住,你是看不到的。天虽然仍是蓝的,可因为雪少得可怜,那幅闪烁的冬景给人残缺不堪的感觉。
  ③而这样的景象,在大兴安岭,自新世纪以来,是越来越司空见惯了。
  ④我想起童年在小山村的时候,每逢冬天来临,老天就会分派下一项活儿,等着我们小孩来接收,那就是扫雪。那个年代的雪,真是恋人间啊!常常是三天一小场,十天一大场,很少碰到一个月没有雪的时候。雪会大到什么程度呢?有的时候,它闷着头下了一夜,清晨起来,你无法出去抱柴了,因为大雪封门了。这个时候,就得慢慢地推门,让它渐渐透出缝隙,直到能伸出笤帚,一点点地掘开雪,门才会咧开嘴,将满院子的白雪推进你的视野,犹如献给你一个明朗的笑。
  ⑤那个年代,不光是雪多,溪流也是多的。夏天,我们常到山上玩,渴了,随时捧山间的溪水来喝。溪水清冽甘甜,带有草木的清香,我喝的这世上的好水,就是大兴安岭的溪水。那时植被好,雨水丰沛,因而溪流纵横。女孩们夏天洗衣服,爱到溪水旁。省了挑水,可以洗个透彻。洗衣服的时候,蝴蝶和蜻蜓在你眼前飞来飞去的,它们的翅膀有时会温柔地触着你的脸;而溪水中呢,不仅浸泡着衣服,还浸泡着树和云的影子,好像它们嫌自己不干净,要你帮着洗一洗似的。 
  ⑥大兴安岭的河流,到了冬天都封冻了。柔软的水遇到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哪有不僵的呢?可母亲告诉我,我们家在设计队住的时候,后山上有一道泉水,冬天是不冻的。母亲说,我们后来搬家了,所以那道泉水在那座山上,究竟活了多少个冬天,她是不知道的。
  ⑦大兴安岭的开发,使林木资源日渐匮乏,小时候常见的参天大树,好像都被老天召走,做了另一个世界晚祷的蜡烛,难觅踪影了。而那如丰富神经一样遍布大地的溪流,也悄然消逝了。我已故的爱人,生前曾天真地对我说:“大兴安岭全境人口不过五十多万人,我看不如把所有的人口都迁出去,异地安置,做到真正封山。几十年后,树茂盛了,溪水也充沛了,中国会留下最好的一片原始森林。”可我知道,这样的想法,无论是在他生前还是死后,都是“天上的想法”。
  ⑧我怀念上个世纪故乡的飞雪和溪流。我幻想着,有一天,它们还会在新世纪的曙光中,带着重回人间的喜悦,妖娆地起舞和歌唱。
  1 文章第①段与本文的核心内容“飞雪和溪流”看似无关,实则联系紧密,请说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为何将丈夫的想法称为“天上的想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而这样的景象,在大兴安岭,自新世纪以来,是越来越司空见惯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省了挑水,可以洗个透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有的时候,它闷着头下了一夜,清晨起来,你无法出去抱柴了,因为大雪封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通过这篇文章,你体会出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了哪些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21分)
  信
  包利民
  ①李大叔最近很是兴奋,退休这几年以来终于新潮了一把,买了电脑,上了网。按说这也不算什么新鲜事,只是放在李大叔身上,就是大事了。他烧了一辈子锅炉,没什么大文化,却也把儿子供了出来上了大学,如今在广州也混得风生水起的,这让他很是欣慰。
  ②李大叔老两口就这么一个儿子,现在离得那么远,难免挂念。儿子李然也很懂事,说再过两年买了房子就把他们接过去。李大叔一听都是连声说不,李大婶知道后也是一个劲儿地摇头,他们可不想离家乡那么远,用李大叔的话来说,就是怕万一死在别的地方,闭不上眼睛。
  ③有一天,李大叔给儿子打电话,问了一番生活、工作的事,便说打电话总觉得飘,不如儿子上大学时写来的信看着实在,让儿子抽空给他们写几封信,没事时拿出来看看也是好的。李然却说:“爸,现在寄封信到家时间太长了!这样,我给你们买台电脑,上网,然后再给你申请个邮箱,以后我写信发到你邮箱里,很快的。我写完你就能收到看到!”
  ④于是电脑进了李大叔家,当李大叔棒槌一样的手指放在键盘时,李大婶在一旁一个劲儿捅他,意思是别把东西砸坏了。本来李然想给他们申请个QQ,这样可以随时聊天,后来考虑到老父亲学打字的困难,虽然有语音视频什么的,估计他们也学不会,即使学会了,老父亲也会觉得飘,而且跟电话一样,也就父亲在那儿嚷嚷,便也就算了。
  ⑤当李大叔拿出烧锅炉的劲儿终于把怎么登录邮箱看邮件学会时,儿子的信便真的来了。那个晚上,老两口趴在电脑前,逐字逐句地看了很长时间。这时,又来了一封新邮件——儿子的第二封信,说,信收到了吧?快吧?以后我就常给你们写信!
  ⑥自那以后,儿子的信总是接二连三地发过来,每天晚上,老两口都守在电脑前看信,特别是李大婶,看得更是认真。于是李然趁热打铁地教会了父亲看附件的方法,这样他就可以发些照片给他们看了。老两口既能看信又能看到儿子的照片,觉得很是满意,确实是比打电话强多了。只是时间一长,李大叔那种飘的感觉又上来了,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儿的地方。特别是晚上躺在床上,两人睡不着时,那种感觉尤为强烈。
  ⑦后来,李大叔就又给儿子打电话,说:“要不,你还是写封信寄回来吧,在电脑上看着有点不一样,也不是你写的字啊。你妈特别想看你写的字!”李然听了父亲的话,想了想,说:“这也容易办到,不过不用寄,你们继续看我发的邮件里的附件!”
  ⑧晚上的时候,老两口又上了网,打开邮箱,果然有儿子发来的邮件,打开附件里的图片,两人惊奇地发现,竟然真是儿子手写的一封信!看着熟悉的字体,看着那一句句话,李大叔一拍大腿:“这才叫信!看着舒服!”李大婶也是笑着点头,然后便收不回目光了。
  ⑨只是过了一段时间,晚上一关掉电脑,李大叔就觉得有一种失落感,就像儿子的信一下子被撕掉了一样。他想着再和儿子说说,还是把信寄回来,却被李大婶制止了。李大婶的意思是,儿子在外那么忙,还天天写信、寄信的,多麻烦!
  ⑩这一年春节,李然很难得地回老家陪父母过年,李大叔两口子乐坏了。有一天,他们出去买菜时,李然翻找一些自己以前的东西,结果发现在父母的床下有一个箱子。打开来,竟是以前上学时自己给家里写的信,都被好好地保存着。另外,居然还有厚厚一叠打印纸,翻开一看,他呆住了!那是他手写的信拍成照片后发给父母的邮件!居然都被打印出来了!他很难想象父亲是如何做到的,一定是问了不少人,才做成的!
  (11)父母回来后,他问了父亲这事,父亲说:“主要是你妈晚上睡不着,就想看你的信,只是以前的信看得遍数太多了,又不能总守在电脑前,还怕你往家寄信麻烦。我问了邻居张老师,他帮着我把你的那些信的照片弄出来,再去打印出来。这样,你妈天天晚上都能看你的信了!”
  (12)李然闻言心里一暖,又一疼,面对母亲微笑的脸,他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母亲是聋哑人,她打不了电话,只愿意看儿子的信,在无眠的夜里。
  1 文章以“信”为题目,写了儿子给父母写信的故事。儿子上班后给父母写的信有哪几种形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他烧了一辈子锅炉,没什么大文化,却也把儿子供了出来上了大学,如今在广州也混得风生水起的,这让他很是欣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李然趁热打铁地教会了父亲看附件的方法,这样他就可以发些照片给他们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体会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李大婶在一旁一个劲儿捅他,意思是别把东西砸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尾处写道:“李然闻言心里一暖,又一疼,面对母亲微笑的脸,他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李然为什么会有这些感觉?请你具体分析一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在这个节奏极快的大都市,我们往往忘了停下脚步,和自己的亲人好好交流一下。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初三,功课繁忙,和父母交流的机会很少了。如果本月你有一个机会和父母好好交流,你会选择什么形式?主要和父母交流什么内容?请写下你最想和父母说的话。(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