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评||《我不是潘金莲》: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就在另一棵树下重生。

 龙山小书生 2016-11-21

我不是潘金莲

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就在另一棵树下重生。



 

“我不是潘金莲!”??


为了证明这句话,李雪莲的一辈子都活在与一群男人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的官司中,同样这句话,也是这部电影的片名。


《我不是潘金莲》是冯小刚与刘震云再度合作的电影作品,这部影片中大量使用圆形构图,营造具有东方意境的中国风情画,画面也很接近原著中所描绘的感觉和氛围,就好似在油画里发生的一出又一出的故事。


再说电影内容,高度概括了小说中的情节,说剧情看起来不似小说那般拖沓,最重要的是,电影改了小说里最后的结局,进而改变了小说里“潘金莲”的命运。看完电影,内心更受悸动。


 





图片来自电影油画

  

一、人生远比生人艰难,人性却能如此冷酷。






 

“你是李雪莲吗?我咋觉得你是潘金莲!”?


前夫秦玉河的这一句话,不但让李雪莲听到了人生中最具侮辱性的语言,也让她看清楚了这个倒打一耙忘恩负义的男人。也因为一句话,跟前夫十几年的官司开始了,也因这一个官司,延伸出几个官司。于是,她的告状之路就这样开始了。


看完电影,我感思良久。


故事的原本是,李雪莲夫妻俩为了多生一个孩子又不影响丈夫秦玉河的工作,商量着假离婚,生了孩子再复婚,然而,离婚后半年内,丈夫就跟别人结了婚,而这个假离婚的主意,还是李雪莲出的,于是她气得流了产,怒上心头,才决定告他。


当初离的婚是假,然而离婚证却是真,县法院判定她的官司失败,于是她又告到了县长、市长跟前。因为她始终不明白,假的怎么就成了真呢?


然而我不理解的是,人生何以如此艰难?婚姻何以如此脆弱?人心何以如此冷酷?


我想不到,一个男人,能够冷酷到抛弃怀着自己孩子的妻子而出轨他人,更想不到,一个男人,用新婚夜不是处女这样的理由而将自己不负责任的劈腿置之脑后,还冠她以“潘金莲”之名。


这是一个典型的狼心狗肺、反咬一口的人,我相信,所谓新婚夜不是“处女”的缘由,不过是为自己妻子孕期出轨的借口而已。


女人为男人生的头胎有多艰难,只有女人知道,女人被男人劈腿后的痛苦有多深刻,也只有女人知道。


李雪莲得知丈夫跟他人新婚,住上了她拿假离婚换来的新房,而怀着孕的自己只落得被骗后情绪失常,最终导致流产的结果。


看到这里,我确实不能理解秦玉河的冷酷,这是一个陈世美般抛妻弃子的人,他的心里,没有柔软的一寸之地,没有爱,只有狭隘自私和冷酷无情。


我想这样的人,并不值得李雪莲去为生儿育女,早日看清枕边人的真实面目其实并不是一件悲哀的事。


但是,李雪莲并不是痛哭过后就会服从命运安排的女子,她骨子里的倔强、一腔孤勇,最终使她孤注一掷的走上了反叛欺骗坚守真理的道路。


试想,哪个女子能承受孕期的劈腿?又有哪个女子能承受“潘金莲”这样毒辣的污蔑,所以,倔强捍卫自己尊严的李雪莲,势必要与秦玉河结回婚,再堂堂正正的跟他离婚!


可是,在面对了一个无情的丈夫的出轨欺骗后,她再次遇上了一群只为保住自己的帽子,而不愿意为民做主的政府官员。不管是今时往日,离婚这种小事,放在这些政府人员眼里讨论自然是芝麻般的小事,她要复婚在离婚的事,更是无理取闹!


就这样,上面的人从毫不重视互相推脱置若罔闻,到最后演变到抓了她蹲了派出所,由此,芝麻变成了西瓜。


 



二、良人难觅,何故为错的人堵上青春。


在李雪莲心里,自己是含冤的窦娥,一本真实的离婚证,使她打了几场说不清道不明的官司,本是被人背叛后的愤懑不平,使她深深在心里种下了执念。


于是,她终于把状告到了北京,把官司打到了人大代表会,本以为这样,她就终于可以释怀,然而,像串蚂蚱一样把所有接触此次案件的相关人等都处理以后,案件的关键人物秦玉河,依然逍遥法外,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法律讲究证据,出轨和欺骗也并不犯法,李雪莲“潘金莲”的帽子,也依然戴着。


终于,这个女人堵上了十几年的光阴去为自己正名,她试图让骗子得到法律的制裁,牛骨汤店也关了,生活的动力全部集中到了这一件事。一口气,跑了十几年的北京,告了十几年的状。


到了这里,我不得不叹息她的执拗和傻,一个女人,如果是为了爱人不顾一切的放弃自己的生活,那她是感性,而这个女人,为了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为了一顶莫须有的帽子,浪费了自己大好的时光。她不明白,这样做根本没有用。


为了错的那个人,浪费了遇到对的人的机会,为了错的话,放弃了自己的人生,为了错的道理,堵上自己的青春。


在这个世上生存本不易,找到一个对的人总是难,时光流转,伤痛不过白日长,如果后来的她忘记了伤痛,也过上了自己逍遥的人生,她会不会为自己在二十多岁时离开了一个人面兽心般冷酷的人而感到庆幸?如果那样,她生命里的那十几年,也不必要如此折腾和空洞。


人们常说,活在爱里比活在恨里轻松,或许,在她连续告状的十几年里,她曾遭受的心灵折磨和身体上的折腾,比任何人都多得多,然而她要状告的秦玉河,却丝毫不会受到影响。


她十几年辗转奔波,他还是平静生活,她的人生因他变得灰暗而心有不甘,他的生活依旧风平海阔。



三、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就在另一棵树下寻得重生。

失恋中的人常常用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来安慰自己,而失去执念和动力的李雪莲,却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


电影的末尾,终于决定不再告状的李雪莲,受到了院长县长的不信任,最终在他们的逼迫下再次决定告状,她说,你们总是不相信我,假的说成真,真的又说成假。


于是这时候,电影中已经出现过一次的赵大头再次出现了,他第一次出现在李雪莲第一次去北京告状的时候,那时候他带她游北京,给她解决了吃住,也促使了她告状成功


而这一次,他却是带着目的接近她,人的自私,已经超越了爱情,不管赵大头曾经暗恋李雪莲多深,在有了自己的儿子,为了儿子前程的时候,他果断参与到欺骗李雪莲的队伍,他跟她睡觉了。


多倔强的女性,在男人对她好,帮助她说爱她要跟他结婚的时候,她的心也会被打动,变得柔软,一干政府人员劝她不动,赵大头劝她,她听了。可她不知道,连赵大头也是被政府收买了的人。




最终,赵大头露陷了,她的愤怒,至此再深厚了一层,秦玉河污蔑她是潘金莲,害她打了十几年官司,而赵大头自私的骗她,害她真正污了身子,让她真成了“潘金莲”。她毅然决然在这样的愤怒里继续奔赴北京。


看到这里本是很沉重,然而把她拦在车上检查身份证并不想她通行的警察,居然是李晨客串的,于是小说里那种让人心痛又担忧的心情被化解了。


几经折腾最后她到了北京,而这个时候,她得知秦玉河疲劳驾驶,已经驾车掉进了水里死了!她的世界终于崩塌了,她的执念没有意义了,她的愤怒再难释怀,她的生活,失去动力了,她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


嚎啕大哭后,她拿着一根绳子挂在果树上,她决定就此结束这没有意义的生命。这时,果园的主人出现了,他救下她,也说出了一句很双关的话:


“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呢,你吊死在我家树上还害了我,你真想死,去对面那家果园,那里的承包商,是我的对头。”


看似一句冷幽默的话,也终于让执拗了十多年的李雪莲打开了心结,这是电影里非常好的处理,它把结局改成了李雪莲的幡然醒悟,不在一棵树上吊死,于是在另一棵树下,找到了重生。又是好多年后,她在北京开了自己的餐馆,告别了原来生活的地方,告别了原来生命中的人,日子也过得红火。


电影尾声,因为李雪莲告状被撤掉的前县长无意来到了她的餐馆,说起往昔,双双叹息,我挺喜欢这个县长,他不曾怨恨李雪莲让他丢了乌纱帽,也把自己的生活过得风生水起。也许,这就是放下的意义。


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之间,人性的弱点总是那么突出,人都会自私、刻薄,拥有无情的一面,看清了一个人,才能看轻了一件事。佛学里说,恶有恶报不是么?做过亏心事的人,逃不过自己良心上的折磨。


“潘金莲”的故事结束了。真实而又夸张,真实在它反映的官场,呼吁当官为民做主的主旨,也真实在一个无依无靠的妇女,受到男人的伤害之后能爆发出多大的能量。它也夸张,夸张在塑造了如此个性偏执而孤注一掷的李雪莲形象。


现实生活中,妻子被孕期出轨的案例越来越多,网络暴力也日益增长,尽管舆论的蔓延如此之强烈,依然挡不住这些男人们的出轨,他们不懂得妻子生个孩子多么不易,也不懂得要为人父的责任,太多时候,他们总是下半身代替了大脑思考。


而那些受着伤痛的妻子们,或者愤然离婚,或者为了孩子隐忍,其实,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一个不懂得珍惜和有责任感的男人,绝对不值的女人藏起伤痛去委曲求全。


这个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总不是所有男人都会是这棵内心腐朽的树,趁着年轻,不要在他身上浪费青春,不要等他翻然悔悟,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这样的道理谁都都会懂。


一生这么长,觅一个良人厮守,才是一件温暖又正确的事。



 本文系授权转载,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