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象派诗歌赏析: 在巴黎地铁站

 瀞舒凝兰 2016-11-21

编者按: “外国诗歌精选”诞生有大半年了,承蒙读者的厚爱与支持,订阅人数和阅读量不断攀升。考虑到之前的平台推出的内容以诗歌单体为主,难以系统性展现外国诗歌面貌。为改变外国诗歌推荐给读者造成阅读诗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状,平台近期将陆续推出外国诗歌主要流派介绍和代表作品赏析,以冀和读者一起对外国现代诗歌有一个全貌性的了解。

意象派:是西方象征主义手法的一个主要和相对独立的流派,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是诗歌写作回避19世纪陈旧的写作手法和浪漫主义诗歌空泛的抒情,为内心感受找到恰当简明的表达意象,诗歌显得简练、形象鲜明而且蕴藉含蓄,其创作手法后为现代诗歌普遍接受。

在巴黎地铁站上

(美)庞德

这些面庞从人群中涌现,

湿漉漉的黑树干上花瓣朵朵。

郑敏译)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Ezra Pound)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简析:埃兹拉·庞德(1885-1972),意象派运动主要发起人和领袖。主要作品有《面具》(1909)、《反击》(1912)、《献祭》(1916)、《休·西尔文·毛伯莱》(1920)和《诗章》(1917-1959)等。这首诗是意象派的经典代表作,在西方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现代诗歌的入门必读诗歌,它用“地铁站拥挤的人群”“湿漉漉的黑树干”这两个意象营造出现实或者说庸常沉闷生活的压抑感,而用“美丽的面庞”、“朵朵花瓣”这两个意象表现我们庸常生活以热情的美好事物,从而传达出生命的普遍真理,现实的庸常沉闷我们必须直面,而那些给我们的热情的事物,比如远方,比如诗歌总像湿漉漉上的树干上绽放的花朵带来清新与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