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用歌词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老刘tdrhg 2016-11-21

要说诺贝尔奖今年最大的意外,可能就是文学奖颁给了一位民谣歌手,说意外其实也不意外,文学奖以前就授予过一些哲学家、历史学家,而这位民谣歌手鲍勃·迪伦其实分别在1996年和2008年就被提名过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给鲍勃·迪伦的获奖理由是:“用美国传统歌曲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也就是说,表彰的是他那充满诗意的歌词。

1963年8月27日,马丁路德金发表了最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当时22岁的迪伦在演讲结束后,他用口琴和木吉他唱出了这个梦想的民谣《答案在风中飘荡》,这也是后来那部注定流传影史的《阿甘正传》的插曲。

<答案在风中飘荡by鲍勃-迪伦\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条路\才能被称为一个男人\一只白鸽子要越过多少海水\才能在沙滩上长眠\炮弹在天上要飞多少次\才能被永远禁止\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一座山要屹立多久\才能历经沧海桑田?\人究竟要过多少年\才能被永久许以自由?\人究竟要多少次转过头去\才能假装视而不见?\那答案,我的朋友,就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一个人究竟要抬几次头\才能够见苍穹?\一个人究竟得有几只耳朵\才可以听到人民的哭喊?\究竟要多少人死去\他们才知道世上早已生灵涂炭?\那答案,我的朋友,就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

种族歧视,并非美国民谣歌手唯一的灵感来源,年轻的鲍勃迪伦也曾拥有令人羡慕的甜蜜爱情,关于心碎和离别,这位天生诗人的伟大歌手创作了许多美丽动人的作品。1962年下半年,苏西在意大利佩鲁贾学习艺术,在他们天各一方的日子里,深陷思念海洋的迪伦为苏西写了不少传世情歌,其中有数首收录进了《放任自流的鲍勃·迪伦》,《别多想了,这没什么》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迪伦以当时女友苏西·若特露移民意大利为灵感来源,在这首歌中,他为苏西写下名句,“我给了她我的心,可她想要的是我的灵魂”。

<别多想了,这没什么by鲍勃-迪伦\亲爱的,坐下来再多想是没有用的\即使你到现在都还不清楚\亲爱的,坐下来再多想是没有用的\这从来都不会有任何用\当天色破晓,公鸡开始啼叫\你看向窗外,而我已经远走\亲爱的你就是我旅行的理由\不过别多想了,这没什么\亲爱的,打开你的灯是没有用的\我从来不曾看见过它的光芒\亲爱的,打开你的灯是没有用的\我走在道路黑暗的这一边\可其实我还是希望有一些事情你会说或做\来让我改变主意,留下来\而我们交谈寥寥\不过别多想了,这没什么\亲爱的,喊出我的名字是没有用的\就像你从来不曾做过的那样\亲爱的,喊出我的名字是没有用的\我再也听不到了\一路上,我沉思着徘徊着\我曾经爱过一个女人 我告诉自己她是个孩子\我将我的心交给了她,可她却还想要我的灵魂\不过别多想了,这没什么\亲爱的,再见了\我将要往何方,我自己也不知道\而“再见”是一个太好的词儿了\所以再说一遍吧,“拜拜”\我并没有说你待我哪里不好\你本可以做得更好 但我已经不介意了\你只是有点儿浪费我宝贵的时间\不过别多想了,这没什么>

1962年10月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被认为是冷战时期苏美两国进行的第一次真正的、直接的核对抗,而迪伦在这个时期创作的歌曲也充满了对霸权政治的暗讽。《大雨将至》就是这类作品中的代表,全诗带有强烈预言性质,连续的意象排列气势宏大,感情奔涌。正如迪伦本人所说,它的“每一句诗行都可以成为一首独立诗篇的开始”。而每组诗节都洋溢着一种生命的挤压感和恐惧气氛。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今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揭幕,联合国决定采用迪伦的歌曲《大雨将至》作为非官方主题曲。

<大雨将至by鲍勃-迪伦\噢,你去了哪里,我那蓝眼睛的孩子\你去了哪里,我那亲爱的孩子\我曾在那十二座迷雾山旁踟躇\我曾沿着那十二条蜿蜒的高速公路慢行\我曾走进那七座伤心森林的深处\我曾面对那十二汪死海\我曾进入墓地中一万里\那呼啸的、急骤的、暴烈的、凶猛的\大雨将至\你看到了什么,我那蓝眼睛的孩子\你看到了什么,我那亲爱的孩子\我看见一个新生婴儿的周遭饿狼环视\我看见一条钻石铺就的公路却无人踏上\我看见黑色的枝头上鲜血欲滴\我看见一屋子的人手持滴血的斧头\我看见一把白的梯子浸没在水中\我看见一万个有话要讲的人舌头皆被割去\我看见年轻的孩子手里攥着枪械和利剑\那呼啸的、急骤的、暴烈的、凶猛的\大雨将至\你听到了什么,我那蓝眼睛的孩子\你听到了什么,我那亲爱的孩子\我听见雷声轰鸣发出警告\我听见巨浪掀天似要吞噬整个世界\我听见一百位双手痉挛的鼓手猛烈地敲击大鼓\我听见万人低语却无人去听\我听见一个人忍饥挨饿,旁人对他狂笑\听到倒毙在臭水沟旁的诗人的歌\听到街角的小丑哭泣\那呼啸的、急骤的、暴烈的、凶猛的\大雨将至\你遇到了谁呢,我那蓝眼睛的孩子\你遇到了谁呢,我那亲爱的孩子\我遇到了一个孩子守在死去的小马旁边\我遇到了一个白人在悠闲的遛狗\我遇到了一个年轻的女人,她的身体在燃烧\我遇到了一个小女孩,她给我一道彩虹\我遇到了一个在爱中受创的男人\我也遇到了另一个在恨中受创的男人\那呼啸的、急骤的、暴烈的、凶猛的\大雨将至\你将来要做什么,我那蓝眼睛的孩子\你将来要做什么,我那亲爱的孩子\我将要在雨来之前离开\我将走进深深的黑暗森林的深处\那里会有许多人,他们两手空空\那里的水中全是毒药\那里的房子紧靠着肮脏潮湿的监狱\那里的刽子手总是隐藏在暗处\那里饥饿是丑陋的,那里灵魂被遗忘\那里黑是唯一的颜色,那里零是唯一的数字\我要讲述、要思考、要琢磨、要呼吸\我要在山巅讲述这些,以让所有的灵魂都看得到\然后我站在海面上直到开始下沉\但我知道我的歌将会传唱\那呼啸的、急骤的、暴烈的、凶猛的\大雨将至>

迪伦说,他的艺术使命是:唱出所有见到的黑暗——讲述它、思考它、说出它、呼吸它,直到他的肺撕裂为止。有人评价他是:三流歌手,二流作曲,天才诗人。事实上,除了这次的诺贝尔文学奖,迪伦还曾获格莱美终身成就奖、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金球奖最佳原创歌曲奖、普利策奖特别荣誉奖,这位75岁的艺术家可谓收获了“艺术界的大满贯”,只是相对于他那完美的诗人气质和锋利词句,民谣歌手的身份或许不够光芒。尽管并未出席诺贝尔颁奖仪式,但是诗人的殿堂里已经留下了他的歌行。

最后,借由此文怀念一位同样伟大的中国音乐人,不是写歌词的林夕和方文山,也不是唱民谣的李志和宋冬野,而是和迪伦同样坚持反战主义和充满民族情怀的黄家驹,那个Beyond的黄家驹,那个离我们远去的黄家驹,那个亲赴非洲苦难为曼德拉写《光辉岁月》的黄家驹。

<光辉岁月by黄家驹\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在他生命里\彷佛带点唏嘘\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 肤色斗争中\年月把拥有变做失去\疲倦的双眼带著期望\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可否不分肤色的界线\愿这土地里\不分你我高低\缤纷色彩显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年月把拥有变做失去\疲倦的双眼带著期望\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

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有能够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歌手,但或许每一个国家都可以有一个诗人情怀的歌手,忧国,忧民,世界,和平。或许他们都不是纯粹的诗人,但只要当他们的歌声不断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响起,白色的鸽子就永远不会放弃在自由的天空下飞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