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偏头痛:我习用加味散偏汤

 杉木轩 2016-11-21

作者:靳文清

编辑:李邦源



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


本病为常见疾病,多见于女性,发作时很痛苦,常伴有恶心呕吐,或幻视。诊断时应排除五官科疾病或颅内疾病。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又为脑海所在,五脏六腑之气血上会于此。”故外感内伤都可发生头痛。常见有风寒外感,热结肠胃,肝风上扰,肝郁火逆,停痰留饮,瘀血阻滞等原因所诱发,必须随证求因,循因定治,故无专方统治诸般头痛。


但偏头痛为头风偏于一侧,其特点为时发时止,遇外感、疲劳,或诸精神因素,皆可触发,历代医籍有偏右属气虚,偏左属血虚之说。由于颞部属少阳经所循行之处,故亦有按少阳用药者。本人在多年临证中,对偏头痛患者用陈士铎《百病辨证录》中散偏汤治疗,始则拘于川芎药量,疗效较差,后经实践加大川芎用量,又适当增入升麻、生地、葛根、地骨皮、地龙等疗效显著提高。


加味散偏汤组成:

川芎片15g,北柴胡15g,杭白芍15g

香白芷15g,郁李仁15g,粉葛根15g

白芥子10g,绿升麻10g,生地20g

地骨皮20g,广地龙15g,香附米15g

生甘草10g


儿童及体弱者酌减用量,体壮顽疾者可加川芎至30g,广地龙至30g,葛根至30g,地骨皮至30g。

 

方中川芎辛温燥烈,为血中之气药,上行头顶,下至血海,行气活血,善治风寒入络所引起的瘀血头痛,为君药,用量可达30g;白芷辛窜,善行头面,助川芎祛风止痛为臣药;白芥子、地龙通经络,善行散;葛根、升麻、柴胡、香附升举清阳,疏肝达郁为佐药;白芍、地骨皮、生地、郁李仁之品为使药;甘草调和之,则不致有偏弊之患,可谓有帅之制,共奏通络止痛,去头风之效。

例一:刘某,女,39岁


左侧偏头痛五年,经常发作,经大同市某医院检查,诊为神经性偏头痛,曾服中西药及针灸,疗效较差,发作时伴恶心,食欲大减,心悸,失眠,一般止痛药已失灵。

 

检查:面部微红,体温正常,二便调,舌润少苔,脉弦滑。

 

治疗:给予加味散偏汤3剂,服药后头痛止,为了巩固疗效,继服3剂,数年未发。


例二:李某,女,25岁。

 

右侧偏头痛已三年,每月发作三四次,每次发作持续二三天,经河北省某医院检查认为属于偏头痛。

 

检查:患侧头部新旧火罐痕迹密布,神疲心烦,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疗:给予加味散偏汤3剂,头痛大减,休息3日后,又服3剂,头痛消失。半年后,复发1次,但较轻,又服3剂,十年来未大发作,仅在感冒或疲劳后患侧略感不适。


例三:患者王某,男,黑龙江省人


来信云:曾因头部被殴打,引起偏头痛十余年,中西药物疗效不著,看到《天津医药》1977年12期登载本文,按所刊上方配药,服3剂后,效果良好,来信要求根据病情函寄处方。复函后又接来信告说:“接到您的处方我即按方连服3剂,偏头痛已愈,但有神经衰弱宿疾,希赐方,......”云云。后给寄去治神经衰弱处方一纸。3月后接感谢信。


摘自《五十年临证得失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