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那些低调到不起眼的寺庙,每一座都高逼格到让你惊呆了!

 积慧堂 2016-11-21

盛唐,之所以为盛唐,正是因为其包罗万象,方有文化的繁盛与多元。在西安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城因其建制而伟大,文因其融合而光芒。

与西安同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的罗马,不仅是世界天主教会中心,更有七百多座教堂与修道院。长安,是汉传佛教第二故乡”:拥有汉传佛教“四大译场”,中国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中的六个都起源自西安。长安城里传出的梵音,在天地之间传递。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重新发现,这些或深藏闹市或隐于山林之间的寺院。

这些寺院,无论是隐于山野,还是在藏身闹市。当屋檐滴水、当青瓦静默……一切时间,皆宁静下来。


我愿化身石桥,受那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求她从桥上经过……人间只爱,是否佛之爱?


穿越古今,故事从未停止……经年累月,众人前往,古刹因此而鼎沸。然万千过往,树犹如此,见天地日月。


我们谈起佛寺时,要么磕头燃香以顺遂己想;要么,认为它清净不得染半点尘埃。其实,山之光,水之声,是天地万物的禅意;庄严肃穆,是烦扰世间的虔诚信仰。



佛教的几大分支及汉传佛教 |Buddhism


汉传佛教融入了深厚的汉文化,

形成了佛教中独一无二的唯美极乐世界。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入华,以地理位置划分的佛教派别,形成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大地理体系。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公元6-7世纪传入西藏(藏、青、川、甘、滇),与西藏本土文化和苯教融合后的产物。近些年来,开始流传世界。南传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是指现在盛行于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是原始佛教时期之后,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


雪山高耸、自然壮丽、经幡飘扬……

藏传佛教,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神秘


今天,我们要进入的是汉传佛教——在“佛教的第二故乡”,在长安城。


自公元前二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与本土思想儒道融合。隋唐鼎盛,在长安城这个世界最包容万象之地,成为世人信奉、经典翻译以及普及之源,进而影响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并且影响了后世的藏传佛教。


隋唐时期,佛教完全中国化,进入“宗派时代”,多数宗派创立于长安皇家寺院。长安,成为中国佛教传播、教理研究之中心:高僧云集,或译经、或布道、或授徒,形成佛经“三大译场”,即:“玄奘主持的慈恩寺、义净主持的荐福寺、不空主持的大兴善寺”,与昔日鸠摩罗什的草堂寺,并称长安“四大译场”。鸠摩罗什、玄奘、不空和真谛被称为汉传佛教四大译师。


名闻天下的“六大祖庭” |Buddhism


汉传佛教,因对阐释角度和修习方法不同,“八万四千法门”形成许多宗派。祖庭,是佛教特指开创各大宗派的祖师所居住、弘法布道的寺院。


汉传佛教八宗派,六个祖庭在西安(其他:禅宗-河南少林寺和天台宗-浙江天台山国清寺)

三论宗祖庭:草堂寺

法相宗祖庭:大慈恩寺、西安兴教寺

密宗祖庭:大兴善寺、青龙寺

华严宗祖庭:华严寺

净土宗祖庭:香积寺

律宗祖庭:净业寺



||草堂寺-草堂烟雾几千年


草堂寺正门  (图:雨林)



草堂寺内高耸的悬铃木  (图:@她长安)


草堂寺,东晋十六国时期弘始三年(401年),迎请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来长安,成为佛教中国化的起点。经场以草苫盖顶,故得名为“草堂寺”。


鸠摩罗什采用意译译经,文字优雅,行文流畅,经文原意原味保留,开创意译一派。他首次将印度大乘佛教的般若类经典全部完整地译出,与弟子译成《大品般若经》、《法华经》、《金刚经》等经。这里有:“关中八景”之一的“草堂烟雾”井、唐太宗“赞鸠摩罗什诗碑”、柳公权篆额的“唐故圭峰定慧禅师碑”、日本佛教日莲宗捐建的“鸠摩罗什法师纪念堂”等。


当然,绝大多数人西安人不知道的,中国第一棵悬铃木(俗称“法桐树”),是由鸠摩罗什在草堂附近种下。一千五百多年后,由法国人引至上海租界。这个“世界行道树之王”,目前已扎根西安各地。

TIPS:草堂寺、大慈恩寺和青龙寺皆收取门票,除此之外,其它汉传佛教六大祖庭的五大寺庙中皆不收取门票。

地址:距西安约五十公里,位于户县圭峰山北麓。


||世界文化遗产-玄奘法师之荫


春花灿漫的大雁塔  (图:@雨林)


雪景大雁塔  (图:网络)



护国兴教寺大门  (图:网络)

兴教寺塔  (图:网络)


大雁塔、兴教寺塔——这两座在201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古迹,皆与玄奘法师有关:一个是他译经之地,一个是他的安葬之地。


大慈恩寺,创建于公元648年。大雁塔,为供养从印度请回的经像、舍利,由玄奘仿照印度雁塔而建。塔名加“大”字,代表大乘佛教之意。兴教寺,位于西安城南约二十公里处的少陵原畔,唐代樊川八大寺之首。玄奘圆寂葬于白鹿原,唐高宗因在大明宫远眺灵塔而落泪。武则天诏令将玄奘遗骨迁葬少陵原,修建寺院,命名“大唐护国兴教寺”。


一千三百年后,英国考古学者联合印度学者,手持英译本《大唐西域记》,在印度大地上按图索骥,让中世纪印度的历史从此得以重见天日,包括印度国家象征——阿育王柱的柱头。印度历史学家阿里评价:“若无玄奘、法显等人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

TIPS:兴教寺位于西安城南樊川,地处少陵塬之畔。这里自古以来,便是西安的鱼米之乡,沿路有许多美丽的白杨大道。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樊川(距离西安约二十公里)。


||大兴善寺-闹市之中清净地

大兴善寺大雄宝殿(图:@王小多)



僧人读经(图:@王小多)


香火(图:@王小多)



青龙寺樱花(图:网络)


大兴善寺,始建于226年,距今1700余年。占靖善坊一坊,隋文帝取城名“大兴”二字,取坊名“善”字,赐名大兴善寺。《长安志》载:“寺殿崇广,为京城之最。”


彼时,长安城有“六爻”,此地尊处“九五之地”,宇文恺当年扩寺而镇之。它是隋朝第一所国立译经馆。以密法奥秘,不经灌顶,不经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示别人,故称“密宗”,是中国汉传佛教最后一个形成的宗派。唐时,空海学成归东瀛,创造了日本真言宗(即密宗)和日本文字的空海,因其师父惠果,是兴善寺弟子。因此,大兴善寺也被认为是日本佛教密宗的祖庭。


青龙寺,位于乐游原。建于隋时582年,原名“灵感寺”。北宋元祐元年(1086)以后寺院废毁,地面建筑荡然无存,殿宇遗址被埋没地下。后复建,1986年青龙寺引进千余株樱花树,每年三、四月间,樱花盛开,春色满园,姹紫嫣红。

TIPS:密宗祖庭的两大寺院,皆位于西安闹市之中。这其中,大兴善寺位于小寨商业中心,闹市之中得此净地,实属难得。


||华严寺-寂寂无声边城远

华严寺老照片(图:宽昌法师提供)



华严寺双塔(图:@雨林)


修缮后的华严寺(图:宽昌法师提供)


修缮后的华严寺(图:宽昌法师提供)


华严寺,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年),位于西安城南少陵塬畔,俯瞰樊川,西望神禾塬。


华严宗,以《华严经》为根本典籍得名——“不阅华严不知佛教之富贵”,唐著名樊川八大寺之一。临高达三十多米的黄土屏障,依塬势掘窑,具有西北特色的“窑洞寺院”。清乾隆年间,发生少陵原崩塌事件,仅存砖塔两座、初祖和四祖的灵骨塔和石碑,其余建筑全毁。


后来,华严寺年久失修,寺院荒废,所存文物损失严重,曾是中国佛教界唯一一所没有恢复重建的祖庭寺。2009年,华严寺重建工作启动,目前修复已初见规模。

TIPS:由于其位于少陵塬之上,进入需从樊川路驶入,取道废弃大院,雨天谨慎前行。华严寺旁,有牛头禅寺和杜甫纪念馆。


||香积寺-数里云峰近远山

香积寺全景(图:@雨林)


香积寺内景(图:@雨林)



香积寺一景(图:@雨林)


腊梅与香积寺舍利塔(图:@雨林)


香积寺,净土宗祖庭。建于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创始人之一善导大师圆寂,为纪念善导功德,修建香积寺和善导大师供养塔,净土宗的首个道场。


香积寺殿宇庄严整齐、环境优雅、规模广大,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曾写《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日本净土宗直绍净宗创立者善导一脉,向来把善导尊为祖师,把香积寺奉为祖庭,《过香积寺》诗还被编入日本小学课本。


香积寺自建寺以来,千百年间,几度风霜,几经劫难,几多沧桑。唐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曾到此礼佛,并分别赐与寺院舍利千余粒和百宝幡花作供养。

TIPS:香积寺,南临滈河,西傍潏水,北接樊川,取道子午大道即可达到。在香积寺外,村落之中,有僧人舍利塔,少有人至,静穆异常。

地址:西安子午大道向南五公里以西


||净业寺-终南山上白云飞


净业寺山门,张锦秋先生设计(图:@网络)



净业寺,寺门百年国槐(图:@雨林)



净业寺后山山门,柴门轻扣(图:雨林)


净业寺后山(图:网络)


净业寺,佛教律宗祖庭,创建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实际创始人为唐代道宣,复因道宣住终南山,又有南山律宗或南山宗之称。


律宗,因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唐朝的鉴真,将律学传到日本成为日本律宗祖师。鉴真是我国第一位到日本开创佛教律宗的大师。唐时净业寺因道宣弘扬律宗而达极盛,後渐衰落。寺前有一株唐朝的空心古槐,“文革”期间已枯,八十年代后复活。


登临凤凰山,山形如凤、地脉龙绵、山势奇古高峻、林壑幽深。十年文革浩劫中,寺院被废,经像尽失,道宣塔被拆毁。位于终南山北麓之凤凰山上。

TIPS:在汉传佛教六大祖庭之中,净业寺是惟一一座位于三间之寺。需登临台阶数千,蜿蜒山路,林茂风轻,方可觅得。

地址:西安沣峪口往内一千余米。



我们未曾看到,印度“自豪”地宣称它们是佛教之根;我们也未曾看到,英国要世界人感谢它们发明了蒸汽机……


佛教,源自印度却在中国生根繁茂;并非诞自中国,却是中华文明最灿烂的篇章之一。文化从来不是封闭,任何文化都是在不断的交汇和融合,才可能不断自我更新、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唯有开放、交流和融合,文明才得以薪火传承,才可以不断进步。


(转载via 西安城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