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篇 白居易:晚年蓄伎自风流
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对中国古典文化贡献很大,对后世影响颇深。据说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罗隐,宋代梅尧臣、苏轼、陆游以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文学界大名人都曾受到白诗的启迪和影响。尤其是他晚年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思想和生活态度而写的闲适诗,就因与后世文人心理较为吻合,故而影响更为深远。而白居易的晚年,也就是他的后期政治生涯更加是乏善可陈,简直就是一尊“政治遗佛”。这正如他自己写诗所表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万念俱灰的样子,不仅不想和相恋几十年的湘灵再续前缘,甚至于还做出了逼死歌女的荒唐事,打击不可谓不大,每天与诗友饮酒唱和打发时间,不然就是蓄雏妓歌舞升平及时行乐,反映在诗歌上也是闲适诗和感伤诗过多,早已没有了前期讽刺诗的那种忧国忧民的锐利和进取,甚至于还不惜以请求外任的形式来逃避朋党的殊死争斗来自保,佛道思想滋长,消极厌世的佛老观念非常严重。
话说痴情的白居易为了“惩罚”母亲的爱之伤害,自从她拒绝白居易和湘灵的两次结婚申请之后,就抱定了终生不娶做“钻石王老五”的决心,在沉浮幻灭的官宦生涯中,不管做朝官还是地方官,都以饮酒作乐寄情花草为能事,他的《戏题新栽蔷薇》一诗就反映了自己的真实心声:“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作夫人。”居然到了要把鲜花当作美艳夫人的可笑程度,也反映了他当时的颓废心情和对湘灵的坚贞不移的爱情。
此外他还借酒浇愁,和李白、杜甫一样都是海量,与陶渊明喝酒只能和农夫樵者一起干杯不同的是,他大都和社会名流干杯,比如名相裴度以及他的好朋友刘禹锡等,而且正如李白所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白居易的饮酒诗还特别有名,如“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以及上面提过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好诗,据说他流传下来的二千八百首诗中,饮酒诗就有八百首,这个数字相当令人咋舌。
反正有花有酒有好朋友相伴,独身的他也不寂寞,直到37岁时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才告别大龄青年生涯,经人介绍与“诗压过他”的同僚杨汝士的知书达礼的妹妹结了婚,还算是门当户对,据说婚后他和杨妻关系处得还不错,夫妻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样子。
然而,白居易早年性格和晚年性格,却判若两人,犹如人格分裂一样。因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甚至于自负(毕竟怎么说他都是唐朝三大诗人之一),而且他是他所处那个时代的“诗坛至尊”,没有谁能超越过他,是当时的“超级巨星”,粉丝无数(据说流行纹身的唐朝,有些老白的超级粉丝就为他在自己身上狂纹了几十处纹身,还经常裸露出来加以炫耀),有这样的才华,所以久负盛名的白居易早年也特别渴望建功立业,养成了刚直不阿脾气火爆的性格,连皇帝都敢当面顶撞,后来被贬江州还是矢志不移,好不容易回来之后面对逐渐变得黑暗的政治和社会现实,最终他自己也扛不住了,意志也逐渐消沉,甚至比谁都“嬉皮士”,晚年大量蓄雏妓及时行乐,早年的锐意进取也早已被现实粉碎,身心俱疲伤痕累累,棱角也被消磨得全没了,这就是老白的性格悲剧。
所以他做出逼死歌女的“大逆不道”的事也在情理之中。就比如他和元稹哥俩好,一个歌女两人用,还分别写诗纪念,就比较“出格”,要多荒唐有多荒唐,逼死个把歌女也没什么奇怪的了。不过从这事来考量,唐朝诗歌界“元白”的称谓也不是白叫的了,简直就是珠联璧合天衣无缝。
其实唐朝蓄妓还比较普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而且艳遇指数特高。据某些资料显示,当时的家妓不仅要做侍妾,还要做歌女舞女丫环什么的,一身兼几任,玩玩一些“暖手”、“妓围”、“肉蒲团”之类的乱七八糟的游戏,往往家伎的数量和质量还能反映主人的品味、身价和地位,简直就是另类文化。
晚年的白居易非常喜欢蓄妓,家里12、13岁的雏妓很多,整天“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地花天酒地莺歌燕舞,和早年的纯情公子早已判若两人,早年的他还反对皇帝选美呢。
好在他很老很老的时候玩不动了,便决定把众妓也放了。甚至于他最宠爱的两歌妓,也就是能留名青史的最出名的小蛮和樊素(这两人《旧唐书》有提到,倒是做了四品官还是边塞诗派代表人物的岑参不能正史入传呢),也都遣散回家了,非常彻底非常决绝的样子,可谓是良心发现。
说起这两个美丽动人的小歌伎,还大有来头呢,因为樱桃小口和风摆杨柳等成语,就是典出于大诗人白居易的这两位明艳动人又能歌善舞的小歌姬。
据唐孟棨《本事诗?事感》记载:“白尚书(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这段文字就一目了然地引出了樱桃小口和风摆杨柳等成语的出处。也就是说,善于唱歌的樊素嘴唇小巧玲珑(据说风流元稹借用老白一个月的歌女就叫玲珑),如樱桃般鲜艳;而善于跳舞的小蛮的小蛮腰(哈,想起了广州新电视塔的称号 ),如风摆杨柳,柔弱纤细婀娜多姿。据此很多历史研究者都把现代人形容美女的专属名词“樱桃小口、风摆杨柳”归结于白居易的这两位著名歌女身上,青史留名也不冤枉也,太强了(与杜牧的“绿树成荫”有一拼)。
经过逼死歌女关盼盼一事之后,晚年有点醒悟的老白也开始放妓,让他自己十分钟爱的樊素和小蛮自主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不要步关盼盼后尘,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心存歉疚的白居易还为此写了一首诗“病共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闲听莺语移时立,思逐杨花触处飞。”美丽樊素与明媚春天一同逝去,诗人也只能在莺语杨花时节浮想联翩思悠悠了,那份凄怆心境难以形容。
因为老白如此风流倜傥,据说还有一个和他有关的笑话,也就是唐朝红灯区里的妓女,一和客人说自己会背诵白居易的名诗《长恨歌》,立马身价倍增,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老白的诗的普及程度(以至于当时的外国政府首脑要一篇百金地搜罗老白的诗收藏增值)。
白居易每作诗,除了自己精雕细刻反复吟咏,还把之唱给不识字的老太婆们听,如果老太婆听不懂,他立马大修,直到老太婆能听懂为止,所以白居易的诗歌朗朗上口流传极广,“自有篇章以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元稹语)宋朝大诗人王安石也叹道:“世间好语,都被杜甫说尽;世间俗语,又被白居易说尽。”装傻皇帝唐宣宗写给白居易的挽诗也有曰:“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评价不可谓不高。这皇帝蛮逗,知道唐武宗不给老白当宰相,据说甫一上台立马想给白居易一个宰相当当(凡是唐武宗反对的他都拥护),可惜白居易命薄,委任书没到,他已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啦,可惜此座。
白居易死后,还是大名鼎鼎的李商隐为他写的墓志铭,据说是白居易点的将,值钱也。又据说白居易非常欣赏李商隐,说死后投胎宁愿做李商隐的儿子,可谓是惺惺相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