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可以,请把我留在南信大!

 江海报览 2016-11-21

原作:马頔  演唱:刘昊  

文稿:邢力丹(刘言、闫鸣、白梦天、刘昊参与歌词改编


很多人对南信大并不熟悉,直到说起南京气象学院的时候,他们才会恍然大悟,原来就是那个有五颗大柱子的学校啊,是啊,那就是我的母校。



为气象而生,半世纪峥嵘


南信大不像南大、东大那样能够在市区繁华地带建校,而是偏安一隅选择了一个叫盘城城乡结合部,旁边还挨着一座听名字很霸气但是一点也不出名的龙王山,私下里我们都叫他龙王山皇家气象学院


还记得小时候课本上那篇《看云识天气》的作者竺可桢先生吗?多亏了他在国立中央大学设立气象专业,又经过新中国首任气象局局长涂长望的努力,1960年的时候教育部才正式批复同意南京大学气象系为基础成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


竺可桢先生(左)与涂长望先生(右)


2004年南京气象学院升格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高级气象人才的高校,南信大担负起了中国气象行业发展的重任,亚历山大啊。


王牌到底多强,用事实来说话


大气科学学科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一,全国气象系统70%的技术骨干都毕业于这里,曾有人戏称要是南信大撂挑子了,全国气象系统不得瘫痪啊。


你还在担心找不到工作的时候,我们却要考虑到底去哪个地方好,尽管我们不是985,也不是211,那又怎样呢?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

世界气象组织副秘书长颜宏

▽▽▽

历届校友

▽▽▽



我们的老师很牛气,大气科学专业教学团队获得过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还记得当初稀里糊涂地选了不太喜欢的光信息专业,老师还曾笑着安慰我们说“既然上了贼船,那就把贼作好吧”,还有敬爱的物电院裴老师,总是嫌我们懒,经常拿自己龙王山晨练的事情笑话我们睡懒觉,但是被窝真的好舒服啊!



南信大还有很多别人家的学校所没有的硬件支持,个顶个的牛比。

世界气象组织第一个国际培训班

▽▽▽


全球大学中最大的气象台

▽▽▽



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

气象实习基地和农业气象实验站

▽▽▽



中国第一台固定站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

▽▽▽


那么生活在这么牛的学校里,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我只能说,那绝对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幸福


与南信大结缘,四年一个轮回


除了本部东大门口的柱子,南信大还有很多有特色的地方。印象最深的就是学校太长了!每次从东大门走到滨江都算得上是一次小旅行,沿途风景看了一遍又一遍总也看不厌。为了节省时间,很多人逐渐开始骑上了自行车

(↓前方大图,请旋转手机↓)


在中苑和东苑交界处有一个南信大地标性的建筑,我们喜欢叫它搓衣板

其实这里就是一条上坡路,因为上面布满了减速条,猛一看跟家里洗衣服的搓衣板一般无二。曾经有人想测试它的减速效果,便骑着自行车带着基友从上而下冲了过来,短短二三十米的下坡足足让他俩冲出去百多米,屁股都快被颠开花了,那叫一个刺激。



也有人想挑战自己,选择骑车上坡,远远的就开始蓄力加速,前面的同学纷纷让开道来,等着他们的精彩表演,但是往往都在半坡停住骑不动了,无数次尝试少有人成功。现在毕业了好想再回去一次,骑上车什么都不去想,不去管,一股脑地冲上去,哪怕半坡跌倒在搓衣板上,那又怎样呢?别人家的学生想摔还没得摔呢!


南信大的图书馆应该是不输南京其他任何高校的,总建筑面积达到32414.72平方米,藏有印刷型文献147万余册,电子阅览、多媒体阅览室应有尽有。


冬暖夏凉的图书馆深受大家喜爱,上学那会可是没少跑来这里占座啊,高兴了就看看喜欢的书,累了就趴桌上睡一会,无忧无虑的日子那是相当快活室友几人还经常戏称自己是图书馆某层小霸主,其实也就是多睡了几张桌子罢了。



蓝天白云红花绿叶,衬托着南信大图书馆,从这个角度来看,有一种放空的感觉,特别舒服。当年总想着一定要多来看点书,多学点知识,可很多时候还是宁愿躲在了青春的坟墓里(被窝),往事不堪回首啊。


我们还有一位和蔼可亲的猫馆长,整日游走在图书馆周围,威风凛凛(肥肥胖胖)嫣然一副图书馆馆长模样。走过路过时总是忍不住会逗逗它,猫馆长也乐得如此,要是有一包小鱼干它能跟你玩上大半天。



但是有时候,它又胆小怕事怂到爆,会被一群小狗子吓得爬到树上,也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平时太装逼让这些狗友看不惯,还是说它想秀一秀自己爬树的本事...每次看到这种情况也没人去帮它,谁让它是馆长,谁让它平时那么吊呢!


据校友爆料,猫馆长现在已经不跟狗友们玩了,正式入主南阶教室,整日与学霸为伍。只不过人家学霸是学习,它则是图个睡觉的好去处,软绵绵的小坐垫厚厚的书堆是它最喜欢睡的。


很多人都好奇中苑的这个露天游泳池逼格这么高,为啥就没见有人用过呢?最多也就是看到小学妹在泳池边舞剑罢了,如果你要是早几年来南信大说不定还真就赶上了。


当年游泳池还在使用的时候场面也是相当火爆啊,小学妹们比基尼上阵,不知道饱了多少老学长的眼福,是不是恨不得下去一起呛几口水啊?现在浮萍长满了水面,不知何时才能恢复当年的荣光。


学校大礼堂也是我们的小电影院,虽然画质被吐槽过,但是上新却很快,很多小伙伴也乐得来这里看看电影或者谈谈情、说说爱


毕业了,可我还欠它一张电影票,何时能还上...


如果说中国第一台固定站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是南信大的实力象征,那么这座长望塔则更多的寄托了信大学子的回忆


与尚贤楼顶的多普勒雷达、龙王山顶的气象球不同,这里有过我们嬉笑打闹的身影,有过我们雪中奔跑的足迹,有过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这里承载了我们太多的青春与回忆


龙王山气象观测站

▽▽▽


尚贤楼气象球

▽▽▽


长望塔旁边的这座老水塔你应该不陌生吧,很多小情侣喜欢来这里谈情说爱,而我们这些单身狗都不太敢来这里玩,因为太虐狗了...只能趁着没人的时候来脑补一下谈俩爱是什么样的体验...


但也有传言说曾经听到过水塔里有人哭的声音,而水塔的铁门也被锁了起来,似乎给这里增加了不少秘感,故事传开以后,小情侣也渐渐的少了起来,倒是多了很多想要进去一探究竟的好奇宝宝,但一直都没得逞过。


藕舫园那画意天成的风景,迷倒了无数信大学子。而我则更喜欢来这里看老头钓鱼,晒着太阳,盯着鱼漂,哪怕有小学妹从身边走过,也不会回头(故作镇定ing),只为享受这美好的午后


银装素裹的藕舫园如梦如幻,如知如醉,来到这里都不舍得团个雪球打一场雪仗了,因为南京的雪实在是太少了,生怕一不留神,雪就没了,就像我们的青春,匆匆而逝


都说南理工二月兰好看,但是我们不用出门,在自己学校也能看到不错的二月兰啊。四年间我竟然没有在这里驻足过,每次都是匆匆而过,直到工作以后才被这片花海吸引,停下车来忍不住拍了几张照片。


还记得曾经的老校门南京气象学院,如今虽然只是校园一角,但是每当说起这个名字的时候还是让人倍感亲切。老校门旁边的桂花,每年都会散发出沁人的香气,每当走到这里都忍不住要放慢脚步,只为多感受一会。


还记得老校门内的尚贤楼,就是在这里让我遇到了物电院那些可爱的老师,感谢你们四年来无私的奉献。曾经为了完成一个实验,为了搞清楚一个东西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忙到很晚,但是最后成功的喜悦总能淹没一切疲惫。


还记得这座古老的南阶教室里既没有空调也没有崭新的桌椅,有的只是二三十年前的老教室模样,但这里却是一座千金,因为你只要一坐下来,就会忍不住想要发奋读书,这大概就是被考神保佑的地方吧。做为学渣的我虽然经常经过这里,但每次也只是轻轻地瞥一眼,不敢亵渎学霸啊。


电影致青春曾在这里取景,身处大山里的我们没见过啥明星,当时为了看一眼赵又廷很多学妹把整个南阶教室围了个水泄不通。电影既是还原当年大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是对南信大学霸的一种写实,拍电影的时候都不用群演,因为我们平时就是在这里这么用功啊,哪怕是节假日,这里也能看到学霸们的身影。


青春易逝,时光不老,这里是我们关于青春的回忆,这里有曾经为了考研、为了各种证书而奋斗过的回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多想再回去上一次自习,上一节专业课,这一次,我一定不会再睡觉不会再玩手机只想看看你,熟悉的教室,熟悉的老师...


还记得每次走在校园里,不必刻意地去寻找,你总能看到逸夫钟楼的身影,它就在你眼底不偏不倚,黄昏下的钟楼指引着我们回滨江的路,像一位长者站在门口等待孩子的归来。


钟楼更是一个时间的守护神,不分昼夜地矗立在图书馆旁,在超级月亮的映衬下,安静地犹如一个美男子。以前总喜欢在晚上从宿舍阳台往这里看,边看边想,时间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今天自己都做了些什么,一晃四年过去了,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看它了。


还记得那些关于南信大的神秘传说防空洞、天井、老水塔等字眼总能引起大家的遐想。每天晚上的卧谈会,除了聊哪个妹子好看哪个游戏好玩,也会经常扒一扒这些神秘的老故事,不论真假,只当是睡前小故事,胆小的室友总会拒绝参与这种话题,早早的戴上耳机睡去了。


还记得龙王山上有座庙,听说后来庙里来了个老和尚,还养了一只小猴子,原本破旧的小庙开始有了香火。虽然无缘见面,但是好歹我也是去过龙王山防空洞,爬过山顶那座叫不出名字的塔,翻山到过南大浦口校区的人。而传说中的龙王山碎尸案一直是萦绕在我们心头的一个梗,既害怕,又期待,期待真相揭晓的那一刻。


还记得中苑老教师公寓枇杷树修车铺的老大爷,摆满瓶子的小酒吧...还记得那年捡起树下掉落的枇杷,那是第一次吃到这种水果,甜甜的软软的一切都还是那么熟悉,却再也无法触及...


还记得每天早上骑着自行车巡回演唱的老大爷吗?南信大当之无愧的歌神,无论是在本部还是在滨江,每次遇到他,我们都会亲切地问个好,老大爷嘹亮的歌声响彻整个校园,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直到现在,很多人还不知道老大爷到底从哪里来。


还记得校史馆前的这条梧桐大道我们总会疯疯癫癫地走过,嘻嘻哈哈,好像永远不会离开,从来没有想过会有毕业的那一天。


还记得滨江老食堂臊子面阿宝汤包瓦罐汤小炒肉,还有楼下徐州老乡卖的鸭脖...吃了四年,尽管每次吃完都会拉肚子,但还是会忍不住再去买,尤其是他家卤的豆腐皮,真是怎么都吃不够。



还记得南门的小吃街臭豆腐烤面筋肉夹馍...好多东西直到毕业,都还没有吃过,什么时候回去一定要吃遍疏导市场。这里还有很多既便宜又好看的衣服鞋子,很多女生也乐得来这里挑挑拣拣,选一些自己喜欢的物件


还记得那些年我们在滨江田径场晒过的被子,南京的天气说变就变,一个晴天的周末是很珍贵的,想晒被子那是一定要早起的,不然哪有位置呢?经常睡过头的人总会说“特么的,这些家伙怎么起这么早,今天又晒不成了。


还记得南信大的宿管阿姨、大叔如亲人般的照顾,天要下雨了,大叔会在楼下大声喊道“下雨啦,收衣服啦!”若是没人应,大叔则会拿个大盆先把衣服收起来放在一楼等我们来领,以免被雨淋湿了;要是衣服破了、拉链坏了,只要来到宿管那里,他们一准能帮你补好



还记得兄弟四个曾经住过的那间宿舍,13栋625毕业后回去过一次,也只是在楼下静静地看了一眼,看着阳台的灯亮着,有人影走动,似乎是在晒衣服。不禁想起我们曾经在这十几平的小房间里一起睡,一起吃,一起打游戏,也曾为了不挂科而彻夜不眠整理考点,现在都过去了再也回不去了...再也找不到这种有空调有热水器又便宜的房子了...


我们在这里度过了四年,就像一个完整的四季轮回大一我们带着满腔激情把身影充斥在校园;大二的放肆与张扬,拉扯着青春继续往前走;大三的我们送走了学长学姐,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离别大四时我们措手不及,还什么都不懂就要离开象牙塔了,忙着学习人情练达,忙着培养就业技能,忙着怀念和伤感


如果可以,请把我留在南信大


还记得毕业那天,下着雨,哥几个走在校园的路上,任凭雨水打在脸上,一个个都默不作声,周围同行的人大多都很安静,学弟学妹们看到拎着行李的我们也都是驻足目送,生怕打破这片刻的宁静。走出校门坐在那再熟悉不过的606上,却觉得再也熟悉不起来,我们任凭车子开走,始终不敢回头看,怕哭,怕忍不住跳下车再回到那熟悉的校园...



车子到站了,要分道扬镳的时候,大家再也忍不住内心的不舍,哥几个像孩子一样抱在一起大声地哭了起来,泪水混着雨水打湿了彼此的肩膀,却迟迟不忍离去...四年的时间真的是一晃而逝,有可能,说了再见,就是再也不见了...



藕舫园里偶相逢,长望塔下常相望,

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的重逢。

当夕阳染红了天,当归鸟再次吵闹了龙王山,

此时的信大游子,你身在何方?

是在高校继续深造,还在为了理想奋斗在职场上?

曾有人问我为什么选择南信大

我告诉他是因为南信大要我,如此而已。

此刻,若是彩霞满天,多想回母校看一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