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中成药名称主要有4类,每一种命名方式传达的含义都不一样,一起看看吧。 第1类是以中成药的功效作用来命名。例如:
对于此类中成药,只要通过名称,就可以大概了解这个中成药的基本功效,对于选药和用药有帮助。例如,便秘患者应该不会使用稳心颗粒治疗便秘,而感冒患者也应该不会选用眩晕宁片治疗感冒。但是也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此感冒非彼感冒,此眩晕非彼眩晕,这些中成药均有自己的适应证型,要对证用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2类是以中成药里的主要成分来命名。例如:
对于此类中成药,如果是不熟悉中药功效的老百姓,就不知道其基本作用是什么。对于中医药工作者而言,如果不知道全部中药组分,也难以准确把握其功效特征。但是,这种命名方式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复用药,因为如果同时开了六味地黄丸和杞菊地黄丸的话,患者是会有疑惑的。 第3类命名方式实际上是对前两种命名方式的结合。也就是说,在中成药的名字里既有功效作用,也有主要成分,是两者结合而来的。例如:
此类中成药命名方式实际上是比较科学和全面的,综合了前2类命名方式的优势,既能表达这个药的基本功效,又能体现最重要的主要成分,一举两得。 第4类命名方式就是完全与前3类不同的独特命名法。也就是说,有些中成药的名称传达出来的信息,既不是功效,也不是成分,而是一些其他信息。例如:
可以看出,不同的中成药的名字传递出来的含义不同,大多数中成药的名字与功效或主要成分有关。希望大家弄明白自己选用的中成药名字的含义,避免错服。 【小金药师说药事】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