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这时的太阳黄经到达240°。小雪表示开始降雪,通常雪量小,地面上无积雪。 古籍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是说,到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 小雪和雨水、谷雨、寒露、霜降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古人称“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时由于冷空气南下,中国北部温度会逐日下降,使气温降到0℃以下,于是降水就变成了雪。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是有科学道理的。一是小雪落雪,来年雨水均匀,无大旱涝;二是下雪可冻死一些病菌和害虫,来年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三是积雪有保暖作用,利于土壤的有机物分解,增强土壤肥力。
小雪之日“虹藏不见”。阴阳交才有虹,此时阴盛阳伏,雨水都凝成阴雪了,虹当然不见。 小雪后五日“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天地各正其位,不交不通。 再五日“闭塞而成冬”,冬为藏,冬为终。
俗话说“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空气干燥气温骤降的小雪时令,腌制品不易发臭腐坏,是做香肠腊肉的好时机。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江浙地区此时还会着手腌制酱鸭等。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其做法是把蒸熟的糯米放在凹槽中反复捶打而成。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冬天是天寒地冻、万木凋零、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会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要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在精神调养上要做到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避免烦扰,以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不要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证充足的睡眠。 阅读推荐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乡土 乡愁 · 乡音 · 乡情 欢迎关注:乡土人文地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