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信期货】豆类专题:格局不变难见大趋势行情,天气主导仍存阶段性机会

 做好自己aa 2016-11-22

报告摘要

观点:

美豆方面,2016/17年度美豆产量尘埃落定,再创历史新高;不过拉尼娜或导致南美大豆减产。预计天气或带来波段机会,同时北美大豆需求将受益于南美大豆减产预期。总体上,全球大豆宽松程度减弱,但供过于求的格局仍难以改变,价格或仍呈现区间震荡走势。

连豆粕方面,2017年融资豆需求回落背景下,预计进口大豆压榨利润相对较好,继续保持在零值附近,套保盘给豆粕压力持续;下游养殖业虽进入盈利周期,但受制于绝对存栏低,补栏步伐慢,豆粕需求增幅有限。预计豆粕跟随美豆,重心抬升,猪存栏长周期回升,需求刚性缓慢利好豆粕。

关键因素:

(1)北美丰产已定,南美大豆或因拉尼娜减产

(2)进口大豆压榨利润尚可,套保压力持续

(3)豆粕蛋白性价比优势消退,总量趋势性增长但增幅受限

操作建议:

(1)单边:建议关注2017年3月-2017年5月,2017年5月-2017年8月,做多豆粕的机会

(2)跨期套利:逢高做空9-1价差和逢低做多1-5价差

(3)跨品种套利: 2017年3月逢高做空豆油/豆粕(1801)比值;

                2017年8月逢低做多豆油/豆粕(1801)比值

风险因子:

(1)南美大豆减产预期落空

(2)大豆进口量低于预期

(3)养殖存栏增幅有限或降低

 

一、全球大豆基本面:宽松程度减弱,格局不变

美豆2016/17年度产量尘埃落定,再创历史新高;不过拉尼娜或导致南美大豆减产。预计天气或带来波段机会,同时北美大豆需求将受益于南美大豆减产预期。总体上,全球大豆宽松程度减弱,但供过于求的格局仍难以改变,价格或仍呈现区间震荡走势。

1.1供应:拉尼娜仍是关键,南北美或接连减产,全球供需格局恐生变

2016年厄尔尼诺结束,拉尼娜却一再推迟。后厄尔尼诺时代,美国大豆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2017年拉尼娜能否发生以及发生强度仍是关键。如果强拉尼娜发生,则可能造成南北美大豆接连减产,全球大豆供需格局恐生变,从宽松转为紧缩。

1.1.1拉尼娜仍不稳定,若发生或致大豆减产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交替,气候指标变动异常剧烈。截至11月6日,SOI为-5,较10月初快速回落;NOII为-4.9,处于拉尼娜发生边界,相对稳定。从各大气象机构预测看,2016年年底可能出现微弱的拉尼娜现象。


12~2月的拉尼娜现象可能对全球气候产生以下影响:(1)中国中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马达加斯加,北西非,东南部非洲-南非,加拿大西部,阿拉斯加以及加勒比地区-南美洲北部和中部太平洋热带地区可能出现低温现象;(2)东西伯利亚中部,美国南部,波利尼西亚南及新西兰西可能产生高温;(3)东海及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东北部、南非-圣赫勒拿岛,美国西北部,南美洲北部等地区降雨可能偏多;(4)佛罗里达半岛-墨西哥降雨可能偏少。

3~5月的拉尼娜现象可能对全球气候产生以下影响:(1)马来西亚、印度南部、马达加斯加北部、白令海-阿拉斯加湾周围、南美洲西部和中部太平洋热带地区可能出现低温现象;(2)东西伯利亚西部,地中海东部沿岸可能产生高温;(3)巴西北部、澳大利亚中部和西南部等地区降雨可能偏多。


因此,不难看出,拉尼娜若发生,南半球作物播种和生长首当其冲,或造成巴西、阿根廷大豆播种放缓,生长延迟,单产降低;拉尼娜或在2017年持续,则可能对美国大豆不利。历史数据显示,拉尼娜可能造成大豆减产,阿根廷大豆单产最大降幅30%,美豆单产普遍低于趋势值。


1.1.2全球大豆供需平衡表或从宽松转为紧缩

除了单产降低的隐忧,种植面积可能也不乐观。阿根廷玉米和小麦出口关税全免,而大豆出口关税降幅有限遭弃种,预计大豆播种面积降低70万公顷。美豆/美玉米比价将决定2017年美豆种植面积增减,该比值自6月底触顶回落,目前稳定在2.8附近。


美国农业部11月供需报告中继续上调美豆单产至52.5蒲式耳/英亩,库存消费比上升至11.7%。美豆2016/17年度丰产尘埃落定,市场后期将更多关注南美大豆的种植和生长。


1.2需求:美豆压榨和出口强劲,后期或受益于南美豆减产

2016/17年度美豆压榨利润同比略增,美豆压榨量预计同比增长。美国农业部预计2016/17年度大豆压榨量从上年的1886百万蒲式耳增长至1930百万蒲式耳,增幅2.3%。


同时美豆出口表现强劲,出口市场火爆。2016年9月以来,美豆当年出口销售总量持续高于去年同期,直逼2014/15年度历史最好表现。美豆当年出口装船量创历史同期新高。美国农业部预计2016/17年度大豆出口量2050百万蒲式耳,较上年的1936百万蒲式耳增长5.89%。如果南美大豆生长和收获阶段遭遇拉尼娜,单产可能受损,这将继续利多美豆需求。


1.3季节性涨跌规律

取2000年1月-2014年9月,美大豆活跃合约的收盘价,计算月度涨跌幅。经过统计,可以看到上涨概率最大的是2月份,15年间有10年上涨,其次是10、11、12月,15年间有9年出现上涨。下跌概率最大的是9月,15年间有11年出现下跌,其次为6月,15年间有10年出现下跌。

对月度涨幅计算平均数,得到月度均值收益。最大是2月,达到5.28%,其次是12月的3.5%;最小是9月的-4.36%,其次是6月的-4.3%。

进一步计算最大涨跌幅差值可以看到,2月和3月的差值绝对值最大,说明2、3月市场波动幅度较大,易出现较为激烈的行情。

统计规律显示,1-12月份,美豆上涨概率最大的是2月、10、11、12月,下跌概率最大的是9月、6月;月均涨幅值最大可能在2月,月均跌幅值最大可能在9月。综合考虑活跃合约,2月做多主力合约,9月做空主力合约或许是较为稳妥的选择。


取2000年1月-2014年9月,美豆粕活跃合约的收盘价,计算月度涨跌幅。经过统计,可以看到上涨概率最大的是1月、8月,15年间有11年上涨,其次是4月,15年间有10年出现上涨,再次是12月,14年间有9年出现上涨。下跌概率最大的是9月、6月,15年间有10年出现下跌,其次为7月,15年间有9出现下跌。

对月度涨幅计算平均数,得到月度均值收益。最大是12月,达到4.06%,其次是4月的3.73%;最小是6月的-4.83%,其次是9月的-4.56%。

进一步计算最大涨跌幅差值可以看到,10月和12月的差值绝对值最大,说明10、12月市场波动幅度较大,易出现较为激烈的行情。

统计规律显示,1-12月份,美豆粕上涨概率最大的是1月、8月、4月,下跌概率最大的是9月、6月;月均涨幅值最大可能在12月,月均跌幅值最大可能在6月。综合考虑活跃合约,4月做多主力合约,6月做空主力合约或许是较为稳妥的选择。

1.4美豆2017年相关重要报告时间表

美豆价格影响因素众多,美国农业部等机构的报告对市场影响举足轻重。下文列出2017年各月份需要关注的重要报告,以供参考。

 

二、连豆基本面:跟随美豆重心抬升,猪周期缓慢发酵

2017年融资豆需求回落背景下,预计进口大豆压榨利润相对较好,继续保持在零值附近,套保盘给豆粕压力持续;下游养殖业虽进入盈利周期,但受制于绝对存栏低,补栏步伐慢,豆粕需求增幅有限。预计豆粕跟随美豆,重心抬升,猪存栏长周期回升,需求刚性缓慢利好豆粕。

2.1供应:榨利吸引进口,套保压力持续

连豆:种植面积或增,需求稳定,区间运行为主

2016年国产大豆在3300-4000区间运行,失去国储支撑的大豆价格重心下移,同时大豆播种面积或增,对价格不利。新食品安全法实施后,港口对进口分销大豆监管更趋严格,进口大豆散货在食品领域流通数量已严重抑制,国产大豆在食品市场份额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总体上,国产大豆预计呈区间运行。

连豆粕: 压榨利润好转,进口大豆预计保持增长

国内豆粕供应大部分来自进口大豆,2016年以来进口大豆压榨利润不断走高,推动进口大豆数量明显增长。海关数据显示,2015/16年度中国进口大豆8322万吨,较上年增586万吨或7.57%。2016/17年度预计大豆进口增长放缓,预计进口总量约8500万吨,较上年增2.14%。

由于2016年9、10月中国进口大豆到港量同比偏低,截至11月14日,港口大豆库存同比下降,油厂豆粕库存(含大豆折粕)呈现下降趋势,同比基本持平。预计11、12月分别进口到港700和800万吨,同比基本持平略降。而从港口大豆库存和油厂豆粕库存看,同比持平略降,豆粕供应压力不大。



2.2需求:生猪存栏回升趋势不变,缓慢利好豆粕

国内饲料产量中猪饲料占比最高(43.7%)、肉禽饲料次之(25.5%)、蛋禽饲料第三(14.7%)。豆粕需求分布在家禽(52%)、生猪(29%)、肉牛(7%)、奶牛(6%)等。


首先,比较不同原料单位蛋白的价格,豆粕目前价格优势并不明显。2016年7月以来单位蛋白价格呈现增长趋势。截至2016年11月12日,豆粕单位蛋白价格高于菜粕,低于棉粕。这将使得菜粕对豆粕反替代,预计2017年豆粕在水产养殖需求将下降。豆粕需求增长更多来自于生猪养殖和禽类养殖。


其次,生猪和蛋鸡、肉鸡养殖利润虽然较2016年最高水平有所回落,但总体上仍处于历史较好水平,预计利于存栏回升,利好豆粕需求。


生猪养殖方面,后备母猪生长周期约3.5-4个月,配种后的母猪怀孕期为114天,分娩后的哺乳期为1个月,仔猪断奶后步入育肥猪生长期,约5个月后出栏。从后备母猪补栏到育肥猪出栏共计约13.5-14个月。成熟母猪再孕到育肥猪出栏则只需10个月。


具体来看,农业部公布2016年10月生猪存栏环比持平(9月为-0.1%),同比-3.4%(9月为-3.2%);能繁母猪存栏环比-0.2%(9月为-0.5%),同比-3.9%(9月为-3.8%)。趋势上,生猪存栏量已经进入回升通道,能繁母猪存栏量止跌迹象明显。预计后期生猪存栏长周期上升趋势不变。不过也需要注意,2017年环保压力或继续加大,或影响生猪存栏回升力度。


肉禽、蛋禽养殖周期短,总体产能过剩。预计总量维持稳定。

按照肉鸡生长周期计算,从祖代鸡引种到商品代肉鸡出栏=24周+21天+24周+21天+45天=14.1个月。


蛋鸡生长周期,从幼雏到淘汰鸡=6周+8周+4~6周+20周+20周+12~14周=72周约16.8个月。


2016年10月在产蛋鸡存栏同比上升,后备蛋鸡存栏同比略降。假设2016年冬2017年春不发生禽流感,预计2017年蛋鸡存栏量仍保持较高水平,豆粕需求稳定。


综上,我们对国内豆类和豆粕的供需平衡表估算如下:



2.3季节性涨跌规律

取2003年1月-2014年9月,连豆活跃合约的收盘价,计算月度涨跌幅。经过统计,可以看到上涨概率最大的是8月份,12年间有10年上涨,其次为12月、2月、3月,12年间有8年出现上涨。下跌概率最大的是11月,12年间有9年出现下跌。

对月度涨幅计算平均数,得到月度均值收益。最大的是2月,达到3.52%,其次是12月的2.96%;最小的是7月-3.3%,其次是11月的-1.69%。

进一步计算最大涨跌幅差值可以看到,2月和7月的差值绝对值最大,说明2、7月市场波动幅度较大,易出现较为激烈的行情。这也解释了2、7月上涨概率不是最大或最小,但其月度涨幅均值表现为最优或最差。

统计规律显示,1-12月份,连大豆上涨概率最大的是8月,下跌概率最大的是11月;月均涨幅值最大可能在2月,月均跌幅值最大可能在7月。综合考虑活跃合约,8月做多1月合约,11月做空5月合约或许是较为稳妥的选择。


取2001年1月-2014年9月,连豆粕活跃合约的收盘价,计算月度涨跌幅。经过统计,可以看到上涨概率最大的是12月份,13年间有10年上涨,其次为2月、5月,14年间有10年出现上涨。下跌概率最大的是11月,13年间有9年出现下跌,其次为9月,14年间有9年出现下跌。

对月度涨幅计算平均数,得到月度均值收益。最大的是12月,达到3.31%,其次是2月的3.27%;最小的是10月-3%,其次是10月的-1.44%,9月的-0.87%。

进一步计算最大涨跌幅差值可以看到,6月和11月的差值绝对值最大,说明6、11月市场波动幅度较大,易出现较为激烈的行情。

统计规律显示,1-12月份,豆粕上涨概率最大的是12月、2月、5月,下跌概率最大的是11月、9月;月均涨幅值最大可能在12月,月均跌幅值最大可能在10月。综合考虑活跃合约,5月做多9月合约,11月做空5月合约或许是较为稳妥的选择

2.4连豆粕2017年相关重要数据时间表

连豆粕上游来自进口大豆,与国外大豆生长、运输关联,需要关注的重要数据已在上文列示,下表列出国内连豆粕重要数据时间表,仅供参考。



三、操作策略

3.1趋势性:单边行情不多,季节性波动主导

全球大豆宽松程度减弱,但供过于求格局不变;天气炒作仍会带来阶段性机会;国内生猪存栏回升趋势不变,但幅度预计有限。总体上,预计2017年国内外市场难见到大趋势性行情,季节性波动仍主导价格走势。

建议关注2017年3月-2017年5月,2017年5月-2017年8月,做多豆粕的机会。


3.2跨期套利: 逢高做空9-1价差和逢低做多1-5价差

鉴于市场仍处于反向,以及不同月份价差规律的差异性,可选择逢高做空9-1价差和逢低做多1-5价差。


3.3跨品种套利:油/粕比值

豆油/豆粕比值变化规律在1月合约较为明显,可择机介入油粕比值操作。



 






来源:中信期货研究资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