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名家佳作品鉴-八大山人》 人文2016-11-22阅读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八大山人的山水画迥然不同于常人。著名美术评论家李仲芳先生从历史、人文、艺术、技法等多角度评析八大山人的山水画,值得一读。
这是一幅比较典型的米家山水,米芾常以横点作烟雨山水。八大此画吸收了米芾的皴法,又增加了一些蓬松,笔墨变化多,对比强烈,浑厚、淡雅间,使得雨后山态更加鲜活灵动。八大山水多取法黄公望、倪云林,直接取法米芾的并不多见。
在中国山水画中,蕴含着中国人文精神所特有的文化内涵,与西方的风景画有着根本性的区别,西方风景画比较重视自然物态的真实性描摹,而中国山水画则常常借助景物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感知与心绪。八大山人的山水画,常常可以透过作品,看到画家的的人格与品位。
一幅优秀的山水画,境界高者画来可以是若不经意,用笔用墨的浓淡枯湿,勾、皴、擦、染以及泼墨、积墨、破墨、焦墨等运用娴熟,能够曲尽其妙。八大山人这幅山水画,用墨清亮,神采焕然,而又能自然和谐。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柳答以“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我想,八大山人或许也可以说是:格清则墨清。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石桠杈树,留得文林细揣摩。”是八大山人在《自题画山水》中的一首诗,这幅墨点无多的山水画,虽然是米家画法,也是他的“借物写心”。八大山人致力于画面笔墨和画面形象的统一,使视觉形态到精神形态的转化趋于直接甚至显示出一种极端。
八大山人晚年山水画进入了化境。他不再追求画面的写实,而只以自己奔放的思绪用大写意的手法展示山川的雄浑绚丽。这幅山水画,在八大山水画中,是比较丰富的一幅,其中有对董其昌一路画法的继承,也有他自己的创造。清代四王,也有董其昌的影响,但无论如何也没有八大山人的清旷。或许这需要一种禅悟。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
|
来自: 自华居 > 《朱耷(八大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