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看过这幅画 不算到过卢浮宫

 红翡綠翠 2016-11-22

 

这幅画就是:

德拉克洛瓦的《希阿岛的屠杀》(The Massacre at Chios)。见下图。





希腊的希阿岛与土耳其仅隔7公里,是大诗人荷马的故乡。十五世纪以来,一直被奥斯曼土耳其统治。1822年,一批战士秘密登上了希阿岛,鼓动大家参加希腊的独立解放运动。因长期受惠于土耳其监护下的乳香贸易,岛上大部分人摇摆不定。可是土耳其苏丹听信了谣言,相信全岛人要起义反抗自己,于是决定使用暴力惩罚岛民。随后,土耳其军队占领了毫无防御的小岛,残酷的烧杀奸掠持续了两周,五万余人被杀,另外五万人被卖身为奴,最终仅有两千人幸免于难。事件轰动了世界,作为不久发生过革命的法国,与信仰伊斯兰教的土耳其向来不和,自然是同情和支持希腊人民反抗独裁的斗争。

德拉克洛瓦创作《但丁之舟》,是想让人体会到地狱的恐怖与阴郁。这一次,他要宣泄的“激情”就是惨烈血腥的悲剧气氛。他又一次借鉴了籍里柯,使用了与《梅杜萨之筏》相同的“双金字塔”式构图。见下图。



前景的人物,如同籍里柯在海难现场中安排的“一堆死尸”一样,稠密地挤作一团。德拉克洛瓦在他的日记中写到:“画的结构务必紧凑,也许(这样安排人物)不够真实,不过会更加具有冲击力”。左边的“金字塔”内有四对难民相互依抱,人物表情中分别透露出绝望、祈求、无助、悲伤和垂垂欲死。阴影中是两个土耳其士兵。见下图。




右边的“金字塔”中,人物安排的旋挪向上,充满动感。见下图。





前方坐着的老妇面无表情地凝视着天空。德拉克洛瓦很喜欢这个姿态,并多次用于其他作品。见下图。




老妇右方,一位婴儿在垂死的母亲身上摸索。后方是土耳其骑兵劫掠希腊女子做奴隶。这个女性是按照画家爱恋的模特艾米丽·罗伯兹(Emilie Roberts)画的。其灵感来自于鲁本斯的《劫掠留西帕斯的女儿》(The Rape of the
Daughters of Leucippus
)见下图。






画作中远景是大屠杀的场面。见下图。






《希阿岛的屠杀》在绘画语言上,已经完全背离了古典主义规则。首先,古典主义历史战争题材的画作,通常是在表现英雄主义(为了歌颂画的买家)。这幅画除了烘托大屠杀的悲剧气氛,找不出一个英雄来(好像我们看文革电影时要找到好人坏人一样,一部分不出好坏人的电影,让小朋友蓝瘦香菇)。下图为大卫的名画《穿越阿尔卑斯山的拿破仑》(Napoleon Crossing the Alps)。





其次,人物造型毫无古典的姿态美,没有戏剧化的动作,就连《但丁之舟》中男性躯体中坚实的肌肉都不见了,显得那么平平常常,随随便便。也许正是画家要真实地呈现客观吧。





沙龙展组委会将《希阿岛的屠杀》与安格尔的《路易十三的誓言》并排挂在一起展示,目的是让观众“找不同”。自此,两人的矛盾开始公布于众,就像德拉克洛瓦开玩笑地说:学院是要向公众演示:什么是“不相融和的物体”吧(object of antipathy)。

安格尔也被彻底激怒了。他送给对手的评价简洁而刻薄:“高烧加癫痫”(fever and epilepsy’) 鉴定完毕!。没过多久,忍无可忍的安格尔威胁组委会:如果不将自己的作品单独布展,他就退展。很快,安格尔如愿以偿。

对于刚刚接触到浪漫主义风格的公众,德拉克洛瓦还有些前卫。大仲马和司汤达质疑道:这幅画好像没有反映屠杀,更像是瘟疫现场。曾经支持德拉克洛瓦的格罗也“叛变”了:《希阿岛的屠杀》名不对题,应该改为《绘画的屠杀》。

无论如何,德拉克洛瓦已经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会有更多艰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