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型城镇化需顺应自然

 易tkkfiwxawbmt 2016-11-22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刚刚闭幕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既为我国未来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给当前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敲响了警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取得显著进展。有数据显示,1990年,我国城镇化率仅为18.9%,而到了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2.57%,城镇人口达到7.1亿,城镇化率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毋庸置疑,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带动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明显,如土地资源供求矛盾突出、能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等。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但城镇化更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应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

  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既有可能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也有可能演变成影响全局的不安因素。因此,明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镇化”这一重大问题显得格外迫切。

  究竟是“地”的城镇化还是“人”的城镇化?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这一表述再次明确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方向。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同样的,新型城镇化应该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就是强调和维护人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使民生不断得到改善,让人们生活变得更幸福、更美好,这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群众的普遍愿望。

  如何让人们的生活更幸福、更美好?在众多要素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点,就是在城镇化进程中坚持生态文明理念不动摇。用会议提出的表述来说,就是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做到“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天人合一”。这一提法既是对过去我们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反思,也是今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方向。

  “顺应自然”提醒我们,城镇化应是循序渐进、顺势而为的,而不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的。要遵循客观规律,该种树的地方种树,该种草的地方种草,该建设的地方建设。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来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要因地制宜,根据每个地方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科学设置开发强度,不要去搞“千城一面”的建设。

  “尊重自然”警示我们,推进城镇化进程要对自然存有敬畏之心,不能肆意妄为。在此前多年的城镇化进程中,有的地方没有很好地坚持这一理念,总以自然的主宰者、征服者自居,移山、砍树、填湖……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造成了严重恶果。但在今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各地要依托地方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镇融入自然环境,决不能忽视当地的环境承载能力制定不符合实际的设计规划。

  “天人合一”告诫我们,城镇化过程中需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换言之,就是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来推进城镇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划定生态红线等。唯有环境友好的举措,才能带来“天人合一”的城镇化境界。

  巨大的环境代价已经说明了过去城镇化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性。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也强调要“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经济发展速度。“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天人合一”可以说是让新型城镇化建设少走弯路与保有生命力的关键。

  道法自然地推进新型城镇化,体现出的是执政者的智慧,但要想真正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预期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坚持不懈,稳扎稳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