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平原乡村茶馆

 成都蕭 2016-11-22
  脚
  成
  都
  成都平原乡村茶馆
  文|王庆源
  茶馆之多,是四川的特殊现象么?假如你到过北平的话,你便可以看见在北海公园中的游廊下,太庙的森森柏林中,中央公园后面的护城河边,……摆着一些铺着洁白台布的方桌,圆桌,有些上面还摆了些瓜子花生之类;假如你是游人,是一位须从静中观察园林之美的,你可以大胆地坐下,那么你不必招呼,自然会有侍者很客气的问你要些什么,你要茶,自然可以,或者只要另一种满意的东西如汽水呀,啤酒呀,以及各种糖类,糕点,……任便你挑选。这样你会很快的想到“这不是茶馆”,也很快的感觉,他们不是为卖茶而卖茶的。
  假如你到过北方的乡间,你更看不见像在四川这样的饮茶之盛,他们不需要水么?他们是生物,自然水分也是唯一的生存要件,不过他们对茶,不像四川兄弟的那样发生兴趣。因而一部分人喝的白开水,一部分农民简直取饮井中的冷水,喜欢饮茶的差不多都是些老人,或是比较讲究的乡绅之类。
  我历经冀、鲁、豫、辽、吉、黑、皖、陕……等省,有的只经过都市,乡镇,集,有的也到过乡村的深处,没有见到像四川茶馆这样的设备。普通认为自己烧茶不是一件经济的事,什么地方都如此,有些地方的农人在煮饭的灶上,插一个铁桶似的东西一面煮饭便把水煮沸;有的人家另用一种中间是大桶四周灌水的家伙去烧。前一种比较经济,不过一天只是三餐,沸水不久便凉,因而免不掉要饮些冷水,后一种便比较不经济。为应付需要,卖水的因而产生,如像上海天津街头的“老虎灶”,他们的设备不是一个大的场所,只设一个如虎样的座子,上面放一个叫做汤罐的家伙,升上煤火,可以整日的煮着沸水。在街头巷尾,往往有这种东西,用水的人可以用几分钟买一壶“白开”去,多半是提回家去饮,或是作其他洗濯的用途。
  广东有一种茶楼,从表面上看很类似四川的茶馆,不过那显然是为资产阶级开设的,并不像四川这样的平民化;茶楼四五层不等,大概总是每上一层,其价钱也就高一等。茶资之多,并不是因为茶的关系,乃是因为设备的精致,因而无形中把饮客分成几个阶级。假如你腰缠多几贯,不自觉的便要“更上一层楼”,桌、椅、杯、盘、阳光、……什么都比较讲究,四顾饮客,也都是富商绅士者流,当然比较神气。
  茶楼也不是以售茶为专业,多半都有点心,顾客也多半不以饮茶为主要目的,而多半去吃点心,很像北平和扬州等地的风采。最有钱的人每天总要去四五次,有的竟要逗留终日,至于顾客在里面的工作,也颇与四川类似,尤其是商人,许多事都是拉到茶楼里去谈,去解决。
  据说福建饮茶之风也相当盛行,不过那里更富文人雅士之风,茶杯普通都像酒杯,把茶作得非常精致。甚至火候,水壶,……都有特别管理和选择。
  所以把各种现象综合起来,四川之茶馆的确特殊,茶馆不但非常普遍,顾客也特别平民化,尤其是成都平原,茶馆几乎到处皆是,这是其他地方所未见的。
  (一)成都平原茶馆其多的原因
  四川茶馆之多,的确是一种特殊的现象;而成都平原这种茶馆业,更较其他地方兴旺,也自有他的原因,据我留意的结果,以为主要的原因:
  传统的观念:大凡一种社会的风气,最初倡行者有他的观点与道理,但行之既久,成为一种习气之后,便不一定有其理解在里面,只是不如此便觉不合适,比如厚葬来说,最初倡行于儒者,直到现在,不管他的经济情形如何,仍然感觉不厚葬便是不体面。
  四川饮茶有其悠久的历史,据吴觉农考证,以为中国嗜茶之风始于蜀,而且这种习惯从秦代以来已经相当深刻。他说“茶古作荼名见尔雅,又有‘茗’,‘槚’,‘荈’等称。惟茶字虽见于诗经及周礼,但所指乃苦菜”,而非普通所谓茶也,他如本草,晏子春秋等书,虽载有茶或茗之名,并言其功用,但此等著作,似皆出于汉代,不足引以为信也,大约中国之有饮茶习惯,乃始于蜀,即今之四川,且似自秦以来即已然矣。至汉代蜀地以茶为饮料,及此项产品之成为商品,可于王褒童约一章‘烹茶尽具,酺已盖藏’,‘式都买茶,杨氏担荷’等语证之。吾人更就司马相如凡将篇及晋张孟扬登成都楼诗所叙,而知蜀地饮茶习惯之盛行。”(注一)
  川省同胞们既然对饮茶有这样悠久的历史,加以一般文人雅士之倡,所以造成一种很有力量的风气,这种习惯没有什么理解在里面,不知不觉便走进茶馆去了。
  我曾和许多老农谈话,当我提到家乡土风与四川不同的时候,他们都认为没有茶馆是一件极可惊讶的事。
  普遍产茶:其次重要的原因,便是四川产茶甚多,按川省产茶区域非常普遍,就川东来说,有万源、达县、开江、铜梁、梁山、宣汉等地。川南则有合江、綦江、高县、筠连、兴文、屏山、……等区。川西产茶尤其丰富,北起北川,南经灌县、大邑、邛崃、以迄西康的雅安,都是产茶的所在,而且成都平原的北边都市灌县,便是一个重要的茶市。四川的茶因为地理的关系,输出行销又非常困难,比如说由川东运出,很难与长江下游各省来竞争,西路运销因为都用人兽之力,越岭爬出,输出量既然很少,同时也需要相当的时间,所以印茶一来,西藏的销路便大受打击。因而川茶大部分皆推销于本省,四川人既然有饮茶的习惯,茶水的成本又较低,大家对经济消耗上遂不甚加以计较,于是茶馆逐渐增多。
  饮料的关系:成都平原,河流如网,左右居民,多汲取河水以作饮料,但此平原的水,与其他地方不同,盖以两岸植物丛蒙腐枝烂叶杂落水内,作为饮料,必须煮沸。而井水在成都平原,因河流太多,地层浸润,深井甚少,同时以土质关系,井水多浊而不清,且含卤性,所以亦须煮沸,始能作为饮料。对于茶馆的兴隆也有极大的关系。
  交通的关系:四川交通,虽然今年公路大兴,但自动车仍不敷用,一带交通还是依靠人力,尤其是成都平原,水田纵横,田间小路不利于新式交通工具。一般运输,除最普遍的鸡公车外,有担夫,马牛驮载,包车,以及人力挽行的板车。综计起来罕有利用兽力,或其他机械的方量,就是牛马驮载,驱赶的人,也得在地上奔跑,根本没有像在骡马车上稳坐的御者那样省力。这样出售体力,以行运输的工人,不时需要水分。假如你到乡间,对于这种现象将有深刻的了解,乡间的茶馆,除了一部分是为闲人准备者外,有些茶馆的门口,堆满了鸡公车,满坐着头戴汗圈的工人。从记忆中,北方大路上的集镇,中间如果相距百里,那么中间卖水的地方,至多不过五、六处而且那些地方也非常简单,有的摆着几条长凳,有的什么都没有。饮水的人有时匆匆的坐下来饮几杯,有时立着喝一碗,然后坐在他的骡车上,摇着鞭子驰去。挑夫多半是短途的旅者,在家喝足之后便一气儿赶到他的目的地。
  在成都平原,则不相同,因为交通工具多用人力,茶馆几乎到处皆是,路旁的小茶馆,尤其明显的是在等待着满脸大汉的车夫挑夫,希望他们坐下,饮几杯清茶,因为茶素罕有刺激作用,可以恢复他们疲劳了的精神。
  土地权关系:四川土地自民元以来,兼并之风甚烈于是地主与佃户,显然划出分野。据民国二十五年四川省政府调查,成都县内自耕农占百分之二十,佃户百分之六十二,半自耕者占百分之十八;华阳县内,自耕农占百分之二十,佃户百分之六十,半自耕百分之二十。(注二)
  自耕农及地主生活比较优裕,一般大的地主固然都跑到都市去享受,而那些小地主们,仍多留于乡间,彼等悠闲无事,又以娱乐休闲甚少,于是在经济力及时间上皆允许彼等到茶馆去谈天。
  经济、农事及嗜好:闲坐茶馆是费时耗钱的事,但他们为什么能够如此,中间必然有其因素,不然虽特别便宜,恐怕也不能如此之盛。大概这种现象,与四川的富庶有密切关系,四川的土地大半都是肥沃的。每年田间收入,比较丰盈。一般佃农固然生活困难,然普通半自耕农,自耕农生活比较容易,故其能有余资,从事寻求享受。
  关于农事方面,以成都平原水利关系,比较旱田省工,水田用水,多靠自然沟渠,罕有假诸人力,有利用水车者,亦多靠水流自行推动。自插秧后。田间稍行施肥或除草后,以至收获之期,田间几无农人劳动,此与旱田之锄而复锄者,大不相同。所以在农事方面也有余暇允许其去消遣。
  川省同胞嗜好富有刺激性的食品,如花椒、海椒之类,此种嗜好,皆能刺激其生理方面多需水分,而饮茶可以减少这些东西过度的刺激。
  根本是嗜好品:茶叶嗜好,与喜吃“海椒”有同样的道理,习惯既成,若突然换以白水,便感觉得淡而无味,同时久而不饮,也容易感觉没有安慰。大凡一件事养成嗜好后,在经济现状上就不易加以计较,比如就吸食纸烟作说,有些人很知道是一种无益消耗,但是断吸却是非常困难,只要袋里有几元钱,便要不自的觉要买他一盒。茶馆生意的兴隆,与茶本身即是一种嗜好品很有关系。
  (二)茶馆是社交接触点
  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把茶馆的本身来检讨一下,那你可以很快的把他划出两大类来,一类是与其他小生意合作的,一类是纯粹为卖茶而卖茶的。
  茶馆里的小生意,有些是自由的像把茶馆座城一个自由商港一样,他们进进出出,茶馆的管理人,并不加以干涉。因为这些都是为饮客便利的,这些小商人有时作些有助茶房的事,但是其中并没有什么预定条件。这些小商人都是营些什么呢?笔者很难确定的说出,大概以卖纸烟的为最多,其次是卖糖果之类的,擦鞋的……有些是卖零星用品的,像刷子、扇子、草鞋、草帽,……等。假如你在集日到乡间场上的茶馆,还可以看见一些卖水烟的,这些卖水烟的似乎是专门的职业,大概有些是从这场到那场,专门赶集日,他们背着两个袋子,一个装着火纸,手里提的烟具像一只大喇叭,吸烟的管子可以因吸者的距离而连长或缩短,他们的主顾完全是赶场的农民,大概一元钱可以买到十几口。
  这些小商人对茶馆的生意很有帮忙,因为他们既然可以便利顾客,同时还可以减少茶房的不周,所以他们和茶馆是默然的合作。至于与茶馆有密切合作的,多半是些有固定性的营业者,大致皆与茶馆有股本或其他经济上的关系。这些商人,以肉商、饭馆、理发与糖果商为最多。肉商和饭馆多在茶馆的门口。买肉的人,多半是有钱阶级,往往是先泡一碗茶,后才提了肉回家的,饮茶的人也顺便割一点肉;吃饭的人是饭罢要喝一杯茶,所以他们是不但不冲突,并且是相依相存的;至于理发的人,差不多是百分之百先泡一杯茶,然后命令式的告诉茶房,理发的座位上出了缺,茶房自然会来告诉你,或是理发匠来请。据我观察大部分的理发者,就直接在自己的茶座上来理,理发匠的水是不另起炉灶的,所以他们的关系也更密切。
  有些茶馆还附有旅店,或各种机关性质的东西,在崇义场(成都北门外的一个乡下集镇)三十几家茶馆中,我发现十几家门口有旅馆的标记,不仅成都平原的茶馆如此,在川北广元的公路上,我有几次是住在茶馆后面的旅店里的。至于各种工会或公会,虽然柱子上挂有牌示“某某工会或公会”等样字,但据我观察多半皆无办公室在内,那么无疑的他们的会场便是茶座。
  所以茶馆往往不是一个简单的所在,他的本身便是很复杂的,除了他本身以外,要明其究竟,还有检讨顾客的必要。
  就这方面看,有的是纯为消遣的,无所事事的有钱阶级,不躬耕的农民,农闲中的农民,以及其他职业之有闲者,因为没有娱乐来满足他们的欲望,于是无聊中茶馆便作了他们的消愁解闷的地方。他们在茶馆里可以坐半天差不多一整天,像几只绵羊似的。
  有的是会客的:家里的客人可以领到茶馆里去,路上的客人可以约会到茶馆里去,甚至于可以预约某日某日里茶馆里会;找人的也可到茶馆里去,因为他晓得某人某时间常到这里来,所以他在那里等。
  商人可以到茶馆里去讨论交易,或是联络感情,有些简单的商品便根本在里面实行交易,不能的,也多半在里面讨论好,然后再去交钱交货;不仅商人,有些农人的长工短工也在茶馆里去商雇。所以茶馆里常有“茶轮”的组织;“茶轮”是十几二十个朋友或同行,约在一定的茶馆,一定的时间聚会,采取轮流作主人的方式,依轮子付钱;在茶馆里,尤其是乡镇上的茶馆,壁上总悬着写满了姓名的牌子,这就是轮流吃茶的名单,往往这“茶轮”成为一个社会的集团,有许多成为社会的潜势力。
  有些是休息的,路上走得口渴或疲倦,可以坐在茶馆里,恢复一下疲劳。有的茶馆的里面或外部便停有鸡公车或包车,那么要雇车,也可以在茶座上办好。有的茶馆备有赌具,无聊的人,便可以坐在那里,夜以继日的玩下去,不过这些茶馆多在比较背静的地方。还有一些人常在茶馆里举行集会,这些集会有的是公开的,有的是秘密的。或者是清唱几出戏。
  所以说茶馆究竟是一个什么所在,这个定义却非常难下,按字面讲,“茶馆”应该是“吃茶”的所在;其实却大大不然,不仅以上数端,甚至于送客的礼品,婚嫁的礼品,有时也先买到茶馆里去,然后从茶馆里找抬盒,雇挑工,抬到应送到地方去。
  因而按实际讲,茶馆不仅是饮茶的所在,还是社交的接触点。
  (三)茶馆的改良及利用
  一般人对于茶馆的批评,都认为有其存在足以使人民不振作,消耗时间,助长不良行为,以及传染疾病等。然此等言论似皆肤浅,因茶馆的存在,自然有其背景。如交通工具不改良,则路旁茶馆颇有其存在之需要;社会的劳动分配不改良,则一般悠闲分子,必另寻出路已资消遣。一般恶劣行为可以在茶馆内举行之亦可以在另一地方进行,取消茶馆并不足以杜绝之。故对于茶馆,不必积极取消,而满可领导至另一路上。据拙见茶馆之急待改善者为卫生问题,所谓卫生不仅为物质方面,精神方面亦须讲求。
  普通茶馆之共通现场则为地址狭窄,桌椅脏垢,洗濯杯盘草草了事,同时浊水乱泼,使人不起快感。欲求饮者适意,关于路旁茶馆,以资本有限规模甚小,不必加以过苛要求,不过应注意:
  1. 地址选择适当:令其所在地方分配不能过近或过远,以便旅客。
  2. 移走附近赃物:如粪坑、垃圾堆等。
  3. 培植左右风景:如植以竹、木、草、花,以快人意。
  4. 清洁用具:如馆内必须打扫干净,杯盘须用沸水煮过,桌椅洗刷清洁等。
  凡此数端,并无若干奢侈的地方,不过视茶馆管理之勤否而定。
  关于场上茶馆,规模多半较大,则其改良方面也比较费事,最好:
  1. 选择宽敞地址。
  2. 统制数目及合资:最好不令其零碎发展,以致卫生、设备、种种方面不易管理。欲达此种目的,最好令原有地位不适当,卫生方面太劣者,合资经营,以使其有改良力量。
  3. 沸水煮过杯盘:茶馆开水,得之甚易,所以杯盘必切实用开水煮过。
  4. 桌椅洗刷干净。
  5. 洁除馆内,并培植自然景物。
  6. 取消茶馆内的小生意,或划固定地址。
  以上种种,所费亦甚有限,不过加强其组织,并限制一般肮脏的茶馆开设而已。如能照此施行,不仅精神上物质上均有享受,对茶馆的将来亦有裨益。
  至于对茶馆有何利用,据拙见,最好用之为社会教育场所,按平时召集民众,颇为困难,然实际能常常使民众聚于一堂者,茶馆有其可能,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笔者会参与暑期农村服务,所办农村补习学校,希望农民报名,实际上真正农民来的寥寥无几,农民为什么不来?据我调查,农民有一个偏见,认为有时间还是休息一下好,何必白费工夫。所以要发展乡村教育,茶馆是一个很可利用的场所,这种教育,可采取自由式而不注重强制灌输。对于符号教育方面更要取乎自动,而不加以任何强制。主要是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他的思想,加添他们的知识,提起他们改进的自动,同时改正其不良习惯。而教育的方法,最初可用极经济极简便的办法,然后逐渐改进。茲述之于下:
  1. 说书:茶馆为招引顾客,本有说书的举行,但其所用小说,不是武侠小说,像青萍剑,施公案之类,便是些陈腐不堪的旧著,像引证着大清律法的鸡进士……等。为增高教育价值,必须改进说书的内容,重新编制关于农民思想有裨益合乎时代的东西,惟这种东西还有两点要注意,一是通俗,一是兴趣。按说书对农民的影响,最为深刻,所以是极好的陶冶其思想的办法,这种举动对于茶馆的利益既无冲突,同时也是茶馆愿做的事,所以推行起来很易顺利,并且也经济。
  2. 循回图书:添购各种浅近书籍,以灌输普通知识,国家思想,及正确的人生观。此等书籍必注意农民的实际生活,并须具有启发阅读兴趣之功效。循回箱由乡公所或中心学校负起指导传流的责任,由茶馆的出纳负责借出收回及暂时保管的义务。
  3. 添购报纸及杂志:报纸可由茶馆自订,中心学校或乡公所负有随时督导责任。至于杂志,宜选择对农民直接有关系者,将来最好能组织适当之杂志社,务求刊物浅近通俗,以供给农民之需要。
  4. 添置挂图及标语:由中心学校负责写制之责任,此种写制务与农村事实有密切关联,以使其易于接受。如近来广告画图多将面孔及服装西洋化。此种画图绝不能打动农民,务宜避免。
  5. 组织民间问字处:此种职务,不必雇人专责,而由乡公所或中心学校聘请义务授字的人,人数愈多愈佳,令彼等轮流负责,而免其茶资,授字的必择品德较高的人。年龄高低不限。它的优点在能与谈话之间加以指导,且素为乡愚仰望者对其指导易于接受,完全由乡民之自身组织,对于经费无甚担负。
  6. 添设简单娱乐工具:此等可由茶馆出资,一则费资不钜,二则对其职业并不冲突,由此并可转移乡愚的不良消遣,如赌博……等。
  7. 如将来电力可能的话,添置收音机,以广播方式授之以时代知识。
  综上所言,费资极微,不过是作不作的问题,倘能如上改良,茶馆不仅变成有意义的所在,并能随时利用农闲从事教育进展,据拙见,茶馆内进行教育,比较成立正式学校,强拉乡民,或能更奏功效。
  一种社会问题或现象,其演成若有相当历史,一时取缔甚为困难,吾人应切实考查其存在理由与其利弊,然后加以调整,则不至错误忙乱,为害民生,乡间茶馆虽病点甚多,然大可利用,不若一般批评之甚也。
  注一:见吴觉农著中国茶叶问题,民国廿六年六月商务印书馆版,第十至十一页。
  注二:见四川省政府印行之(民书廿五年)四川省概况经济概况栏第五页各县田权分配表。
  本文选自《风土什志》杂志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