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冠冕全城的制高点-----大慈阁

 唯我英才 2016-11-23

您知道保定有个大慈阁,不一定清楚大慈阁坐落在真觉禅寺。听着“我身骑白马, 走三关,我改换素衣, 回中原,放下西凉,没人管,我一心只想王宝钏。”这首歌,拉回到了遥远的那个时代,我的渺小就如风中的一粒沙。

——太行人家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身骑白马 徐佳莹;陈银玲;潘氏姐妹;刘嘉 - 我想和你唱 第9期

    大慈阁,又名大悲阁。始建年代不详,复建于元朝初年,为“上谷八景”之首,称之为“市阁凌霄”,由元朝蔡国公张柔建造。位于保定古城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会处的大慈阁顶高23米,三层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面积726平方米。由二十八步石阶与平地相接。底层四周用精雕的白玉石栏杆环绕。数百年来,大慈阁一直是冠冕全城的中心景观,也是古城的制高点。清初文人陈正咏大慈阁诗云:“高阁凌空敞梵筵,丹题碧瓦冲忆当年,云开夕影含只树,接星辰动远天,平时登阁远眺,可饱览全城风景战时用,还可作观敌嚓哨之用。    

四国联军来保定时,注意大慈阁前有个水井。

大慈阁原名大悲阁,20世纪50年代的保定及周围各县老人称大悲阁(gao)。蒙古定宗后二年(1250),元好问《顺天府营建记》称大悲阁。清顺治四年《重修大悲阁碑》亦称此名。清《高宗(乾隆帝)实录》载四十六年(1781)和五十七年(1792)至大悲阁拈香。大悲阁之名始见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修大慈阁碑》。
水井看到了吧,今天从这个位置往下挖,应该有遗址。

大慈阁不是庙宇名称,是真觉寺的主体建筑。因其规模宏伟,为保定的标志性建筑,称大慈阁而忽略了寺院名称,正如定州塔,本是开元寺的主体建筑,也是定州的标志性建筑,人民都称定州塔不提开元寺。 民国期间,大慈阁前是保定最大的菜市。

真觉寺大慈阁的建筑年代,《清苑县志》《保定府志》《畿辅通志》均按《顺天府营建记》撰写的元庚戌(1250)时间,定为初建年代。该记是元好问根据张柔副帅贾辅口述写成的。贾辅的口述亦有失实之处,把鸿福寺说成元初建。该寺在北宋元丰三年(1080)《满城县抱阳山宝教院重修相公堂碑》记有该寺名称。该记有不能自圆其说之处,如:“为佛寺十五,自棲隐而下,创者四,复其旧者十一”,不含大悲阁,故加“大悲阁一……独大悲阁出候新意,尤为殊胜,金碧灿然,高出云际……”未提始建或复建。因贾辅不知它的创始年代,则以含糊之言述之,给后人留下了错觉,故多种书籍记元庚戌(1250)张柔建。日伪期间,菜市还在,穿制服的警察。

2005年,吴占良在满城抱阳山碑廊,拓北宋元丰三年(1080)《重修相公堂碑》,碑阴功德主记载了捐资的单位和人名,有保州城内真觉寺、永宁寺、鸿福寺、崇严寺、奉袛院等禅宗五座寺院,真觉寺列在首位。真觉寺捐资人有长老僧海信,讲经论僧海山、海从、海隆、海永、海觉、海全,管内僧正纯琼,寺主僧纯海等九位僧人。该碑是纪念已故重修相公堂的保塞左领军卫将军邢化基(字宗本)逝世十周年而建的。可知真觉寺建寺年代的下限为北宋神宗熙宁三年(1080)以前,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保州城建成以后。
比上一张照片时间晚些,大慈阁前建了座建筑。

真觉寺的规模,为宋金时期保州城内五大寺院之首,次为永宁寺(今二中址)。永宁寺占地35亩(按清光绪《保定府志.保定府城图》比例计算),该寺占地应超过永宁寺。大型观音寺(院),中轴线上应有牌坊、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大悲殿(阁)、藏经楼等。两翼有法堂、祖师堂(殿)、明楼穿堂、斋堂、香积厨、方丈院、寮房、水云禅房等建筑。其范围包括今大慈阁前广场,垮穿行楼北街至芝麻胡同以西地域。1970年重修大慈阁前电影院,出土一批有铭文的宋代窑藏铜器,有狮子熏炉、铜盆、执壶、铜镜和生活用具,在原真觉寺范围内。
五十年代,大慈阁前人来人往。

金末贞祐元年(1213),蒙古军屠保州,真觉寺与众多建筑被毁。蒙古太祖二十二年(金正大四年,即1227年)前后,重建保州城时,复建真觉寺及其主体建筑大悲阁,其规模不会小于宋金时期,大悲阁可能超过宋金时期建筑。成为古城一大景观。南宋末宰相文天祥被元军俘虏,押赴大都燕京途中经保州。咏《过保州》(注:文天祥被押送大都日程: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九月二十日过滹沱河,夜宿河间,二十一日发往保州,写《保州道中》诗,夜宿高阳。二十二日往保州道中写《赵太祖墓》诗,夜宿保州。二十九日由保州北上,经梁门,写《梁门》诗(徐水城),宿安肃(徐水城)。三十日过定兴北河,写《白沟河》诗,同日宿涿州,写《楼桑》《咏刘备》《涿鹿》诗。十月一日至大都。在保定期间写《忆孔明》《刘琨》《祖逖》《颜杲卿》《许远》等爱国英雄诗。文山《过保定》:“沃野茫茫眼界宽,朔风吹雪晚生寒。一泓鸡水城边过,万仞郎山马上看。拱极门连云渺渺,看花亭废草漫漫。通衢谁建凌霄阁,留与居人作伟观。”元著名文人刘征君(刘因)《大悲阁》诗:“十载鸡泉隐,今朝市阁晴,民谣混列国,里号带军营。辽海依依见,尧山隐隐横。怀仙与思古,独立若为情。”

元末,保定再次遭兵灾。一是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泰定帝卒,燕铁木耳在大都(今北京)立图帖睦尔为帝。上都(今内蒙正蓝旗闪电河北岸)诸王忽剌台等,于十月率军入紫荆关,守关军卒溃,南走保定,大肆剽掠。同知保定路事阿拉沙和原平章政事张珪之子武昌万户张经武(张柔曾孙)等,率众持梃击死溃军数百人。蒙古军首领也先捏率军至保定报复,杀死阿拉沙和张景武兄弟人,掠其家资,大肆焚掠。二是元末帝惠宗至正二十年(1360)三月,以田丰为首的红巾军攻陷保定。四月,元朝廷派司农事乐元臣至田丰营招降被杀。元军攻保定,红巾军焚掠保定而走。兵灾使官署、官员宅第及庙宇等公共设施被焚毁。保定路总管署、治中署及张柔、贾辅、乔维忠等府第,真觉寺、鸿福寺、崇严寺等被毁。明《重修城隍庙碑》载:“元运终,庙毁于兵。”
从大慈阁观看古城。

明代重建时,于原张柔府第建保定府署,大宁都司移驻保定,保定府于崇严寺遗址新建衙署。在鸿福寺遗址建清苑县学和文庙。真觉寺无力恢复原来规模,仅重建了大悲阁,把山门建在大悲阁前。由于真觉寺规模缩小,官署在大悲阁后建关王庙,紧贴大悲阁东侧辟为道路,在真觉寺废弃遗址上建民居和店铺。
从南城墙遥望大慈阁。

明朝重建大悲阁后,历经多次修葺。清顺治四年(1647),保定府官绅重修,五年竣工,增建钟、鼓二楼。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修大悲阁碑》载:“至乾隆年毁于回禄(火灾),旧制已不可复睹,斯时之基址,皆乾隆年之所更造也。”碑文是大慈阁主持僧明法提供资料写成,因时间久远,未能讲清大悲阁焚毁和重建的具体年代,用含糊之词称寺毁和重建年代为乾隆年。保定市档案馆《保定大事记》称:“大慈阁于清康熙四十年(1071)毁于火灾,乾隆三十八年(1773)重建”。写明了该阁毁与重建的具体年代,应有根据,与乾隆帝于四十六年诣大悲阁拈香的历史相符。
乾隆年间重建大慈阁,官绅布施。满城县李家左李洛布来布施,旁者见他身穿小棉袄,腰系猪毛绳,以蔑视的目光问道:“你也上布施?”洛布说:“不错,我也上布施。”旁者又问:“你上多少布施?”答到:“白灰足用。”再问;“你有多少白灰。”答曰;“到山区各石灰窑,提我李洛布,随便取用。”其实李洛布家有千顷耕地,李洛布成了大施主。

《清高宗实录》载:“乾隆四十六年,乾隆帝陪其母孝圣宪皇太后幸五台山,三月十九日壬辰,驾至莲池书院,诣大悲阁拈香。是日驻跸灵雨寺行宫。”“乾隆五十七年四月初十戊申,上诣灵雨寺拈香,是日上诣大悲阁拈香,仍驻跸保定府行宫”。道光二十六年《重修大悲阁碑》载:“嘉庆十六年(1811),圣驾西巡,驻跸保阳(保定),复经丹绘。”传“海臧法施”横匾为嘉庆帝题。

主持僧法明,以该阁年久失修,木石渐凋零,砖瓦多残缺,阁东北立柱复柁俱少朽,誓愿重修。上不资依官府,下不籍乎商者,以数十年之积蓄,于道光二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兴工,历时80天,于五月十一日竣工。

1942年《重修大慈阁碑》载,宣统二年(1910),邑绅樊榕重整边柱、阁顶。主持僧旸盼复修钟、鼓楼。民国二十六年(1937),东南隅明柱(被日军炮击)摧折,庙宇垂危,主持旸盼忧之。伪河北省公署建设厅拨款兴修,恢复旧观。天津海关郭监督募金藻饰。旸盼以寺余金修复剥饰地砖。
      1957年8月,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拨款,将大慈阁主体建筑、钟楼加固,并对金柱披麻加灰油饰。1983年1月,省、市拨款20余万元维修大慈阁;将该阁主体建筑、钟楼、鼓楼、山门等维修,历时两年,1985年初,将阁后关帝庙落架重修,1989年5月1日竣工。从山门至关帝庙,占地1400平方米。

2005年,对大慈阁进行扩建和维修,大慈阁前至裕华路辟为广场,在原山门外新建歇山布瓦顶山门,门前建约700平方米月台。新山门内西侧建文管所,文管所西套院建方丈院和市佛教协会办公室。总占地面积由1400平方米扩展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由600平方米达到2000平方米。

清末民初,士绅吴昶、谢琪、朱廷桢、樊榕,于大慈阁背面关帝庙创办民众阅报处宣讲所。20世纪30年代,保定公安局于此设两级小学(由民众学校改)。保定解放后,原西康各庄大乘庵尼姑迁入关帝庙,亡故于“文革”开始时。

1949年1月5日,保定市第二区政府在大慈阁成立。同年4月4日,冀中群众剧社由津来保驻此。同年8月,冀中群众剧社与冀南文工团合并为河北省文工团,音乐研究组驻该院。1950年8月,以河北省文工团为基础建立河北省艺术干部学校,迁北大街路西贺家大院。此院为戏曲艺人训练班,后为省文化局宿舍。1956年,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大慈阁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省文化局由张家口专区涿鹿县调运来《大清三藏圣教真经》全套,珍藏于大慈阁三楼。原红关帝庙主持寂顺入驻大慈阁,1966年,“文革”初被赶出,病故于保定东关敬老院。“文革”中大慈阁神像被毁。该阁藏经移保定市图书馆保存,后移交莲池管理处。20世纪70年代初,戏剧道具厂占用。1983年维修大慈阁,市文物管理所入驻,并负责管理。1987年5月28日,泰国曼谷金山寺赠释迦牟尼鎏金铜佛像一尊,上午举行交接仪式,供于二楼,副市长赵燕宴请泰国贵宾。2006年10月16日,保定市佛教协会入驻大慈阁西院。是年,公布大慈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