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用印解密——到底该有多少印

 艳阳诗雨 2016-11-23

小编又半夜爬起来给大家写文章了,兑现上周的承诺,这周说说书法用印印章内容和形制,这样大家在定制印章的时候就知道该刻什么内容,用什么形状,要什么大小,否则白白剁了手。在这里先扫个盲,阴文印一般称之为白文印,用方言说叫“红底白字”,文字部分是空的(如下图所示);阳文印一般称之为“朱文印”文字部分是实的,与阴文印相反。

(阳文印与阴文印)

一幅书法作品为什么要钤印呢?其实大抵有两个作用:其一是验明正身,其二是对一幅书法作品的空间和色调起到调节的作用。书法用印的分类可以按照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盖在哪分类,比如“引首章”、“压角章”、“腰章”等;另一种是按照内容分类,比如“姓名章”、“雅趣章”等等,分起来麻烦得很,今天我们不管名头,就以书法钤印的常用位置为线索,了解一下每个位置的印章一般都用哪些内容,什么形状。

首先说一副书法作品的开始,右上角

摁在右上角的章叫作“引首”,一般不用正方形,都用长方形、椭圆形、半圆形、随形等……如果用阴文不要刻太大的章。通常情况下除了“姓名”、“表字”和“鉴藏”,其他内容都可以用,例如斋号、吉语、诗句、年号、际遇、动物肖像、佛像甚至别号,邓石如就把自己的号“完白山人”刻了一方长方形小章用作引首。印文的内容多看书者的喜好,最好能起到与正文相生相承的作用。引首章可以多准备一些,弄上三五十个都不算啥。

(邓石如“家在龙山凤水”印)

(金农“心摹手追”印)

再说说右下角

右下角的章一般用作“压角”,正方形的“压角章”见的比较多,内容通常也比较随意,除了姓名字号,其他的内容都比较常见,一般分量不宜过轻,既然“压角”,最好要有点“分量”,建议多准备几个阴文印或者线条比较粗的阳文印用来压角,但也不要太过分,印章弄得比字还显眼,你是让人看字还是看印呢?


(吴昌硕“归仁里民”印)


下面到了最重要的地方,用在下款的印章

落款以后要用姓名字号章,通常作正方形,偶尔见圆形或者长方形(邓石如就有“石如”、“邓石如”等长方形名章)。一般情况下用印要比款字小点,但赵之谦就经常用大印盖在落款的名字上,就像画押似的,这就叫“艺高人胆大”。姓名章可以把“姓氏”、“名”、“字”、“号”分开刻,亦可随意合在一起,甚至有的把字号都刻进姓名章当中,信息量那是相当大(邓石如就这么干)。两方一般格式为“x氏”、“xx之印”前面是姓,后面是名,注意了,只写名就行,姓别带上了。一方印的格式一般为“xxx印”、“xx印”甚至有的连“印”字都没有。可能是这样来的省钱,因为有的名家是按字数收费的。一般情况下阴阳没有特别死的要求,网络流传的什么“一阴一阳”、“上阴下阳”的说法都不知道从何而来,在书家用印时,很多都不按照这种“规矩”开。清朝书家邓石如,吴熙载,金农等人常姓氏章和名号章都用阴文或者阳文,伊秉绶甚至落款处连用三个阴文印,这都看个人喜好和章法需要。多枚印章同时存在,风格相近较好,通常情况下不要有太大的尺寸差距,先小印后大印。姓名章之下可加闲章,通常用方形,不要比姓名章大太多。

(邓石如“石如”印)

邓石如“邓氏完白”印

(邓石如“邓石如字颜伯”印)

邓石如“完白山人”印

(赵之谦“赵撝叔”印)

吴昌硕“吴俊卿”、“苍石”印

(吴让之“熙载之印”、“吴氏让之”印)

(徐三庚“徐三庚唯印”印)

(伊秉绶“伊秉绶印”、“默庵”印)

关于两边和中间

书法作品两边的用章叫做“拦腰章”一般也不用姓名做内容,比较常见的形状是长方形,起到拦腰聚气的作用,作品中间也可加盖闲章,形制一般不固定,根据需要而定。

吴昌硕“大吉大利”印

下面我们来看两幅书法大家的作品

林散之

(邓石如篆书)

以上是印章解密系列文章第一部,是不是和平常接触的知识感觉有点不一样了?小编这个可是有理有据的,为了写这篇文章上周熬夜看了百余幅清朝民国书法大家的传世作品,我自己可不敢随便立规矩。看完这些是不是立马想剁手找人抠印了?可别介,我们还有一部呢,等讲完了下一部“有关印章钤盖方面的知识”,再激动不急。另外还有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中书汇微信商城改版以后,会聘请一些有水平的老师为大家定制印章,价格可是直接在原有润格上打折的哦!Ω

中书汇书法学苑校训

高尚 · 认真 ·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