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马读书会
当今过眼多少所谓「读书会」,其实都是「嘴炮会」。 先正面的描述一下「读书会」,「读书会」的团体互动方式基本上是T-group 。 「读书会」的目标是共同成长的小团体。所谓共同成长,成员共成一个生命共同体。 一个智慧的生命共同体,所以也避免成为私人情感互相发泄的泥淖。 「读书会」实际运作方式,也可以说是沟通的方式, 基本上类似教会的「查经班」。所以,实际以「诠释学」的方式进行。 当前有多少「读书会」知道什么叫做「诠释学」? 尤其带领「读书会」的老师,与成员们一起成长,既不是先知,也不是走马看花的名嘴。 「读书会」绝对属于 face to face 的沟通范畴。透过大众传媒那是搞什么「读书会」? 以前遭遇过某位大学校长对我带领的「读书会」颇为嫉视,特别约见我, 然后说:「李教授带领的读书会,我知道,就类似兄弟会的组织嘛!」 但他口中的兄弟会,重音放在「兄弟」还是「会」呢? 但是上行下效,解严后「读书会」从毒草变香草。 我在该大学带领「读书会」的业绩,竟然被副校长冒名向教育部请功。 此后我带领的「读书会」由黑翻红,由地下组织转成合法社团。 但是在校长眼中,还是「兄弟会」。 其实「读书会」的本质与资本主义的精神违和。 二十五年前,我在长庚大学带过一个「读书会」,相当值得怀念。 二十五年后的长庚大学,却怎么样也搞不定一个像样的「读书会」。 我与昔日读书会的学生重逢,他已经贵为医学博士与医学系副教授, 已经浑然不复记忆当年好学深思的岁月。 资本主义改造人性的力量,真是巨大的令人战栗。 然而,每每听闻有人办「读书会」,我就十分雀跃得一探究竟。 结果却是屡屡废然而返,失望透了。 仔细想想也不足为奇, 因为当年在「读书会」历练过的学生如今也只能迷恋网路上名嘴打嘴炮的视频。 而且还一再劝诫我:「(老师你之所以不红)就是你不肯打嘴炮。」 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啦。 谁还懂得读书人的风骨,读书人的气节是神马东西? --------- 引申阅读MAG世代教育革命:如何翻转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