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第十五招 意合:片段聚合达意

 红瓦屋图书馆 2016-11-23



【趣味引入】

曾经有个老学究走夜路时忽然遇见了他死去的朋友。路过一个破屋,鬼朋友说:“这是个文士住的房子。”老学究就问鬼朋友是怎么知道的。鬼朋友说:“凡人白天钻营算计,把本性灵气都淹没了。只有在睡觉的时候一念不生,元神清朗明澈,这时候他胸中所读的书就会字字放光,从身体百窍涌出来,光芒飘渺缤纷,如同锦绣般灿烂。博通经典者如郑玄、孔安国,文采出众者如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这样的人,他们的文气直冲霄汉,能与星月争辉。差一等的文气有几丈高,再差的有几尺,极差者有像油灯那么一点儿的光芒。这家有七八尺的光芒,所以应该是个文士。”老学究又问:“我读书一生,睡觉的时候光芒有多高?”鬼朋友犹豫了很长时间,说:“昨天路过你的地方。看见你胸中高头讲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经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为黑烟,把你屋子笼罩,文气光芒什么的,实在是没看见,所以也不敢妄加评论。 

【问题讨论】

    1.老师,这个故事除了好笑以外,是不是启发人们读书要读活,读出自己的思想和出众文采?

有这方面的意思。读书要博通经典,关键在一“通”字,要读出自己的思想;读出自己的“文采出众”,关键是一个“用”字。如老学究,读书不“通”,谓之“两脚书橱”;读而不能用,嘴上君子,写不出半篇文章,只能是愈读愈迂腐,到处冒黑烟了。不过,由此,可以想到一个问题:有人学写文章,读了很多文章,读了很多“素材”,结果文章“那不叫文章,叫一堆材料”。原因就在于读书不化,或者不会表达。

2.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理出这些材料的内蕴,找到一个角度,用一个共有的意蕴编织起这些材料,就有可能成就一篇文章了。有很多有成就的作家,就用这种方法写出了精彩的文章,如冰心把不同时间、不同人物的三件不同的事情连缀在一起,写了一篇散文《笑》。一个材料是苦雨孤灯之中,月儿清光洒一片幽辉,浸着墙上的安琪儿,这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而笑。一件是在一条古道上,一个挂着新月的晚上,道旁有一个孩子,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雨过天晴,月儿从海面上来了,这茅屋里的老人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我微微的笑。还有一件是,一天雨后,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非常鲜丽。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猛然回头,看到茅屋里的老妇人倚着门儿,抱着花儿, 向着我微微的笑。第一个材料是读书时看到的,第二个是五年前看到的,第三个是十年前看到的。作者找到三个材料的一个共有的“意”: 人间的纯爱,真美。用这个“意”聚合起三个材料,就形成了完美的篇章。

从结构角度讲,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叫作片段聚合达意法。

3.怎样学习这种结构方法呢?

阅读一些文章,概括了解这些文章所呈现的不同类型,做些模仿练习。这里略举几例:

——标署数字法。文章的几个部分,不是一件连贯的事情,甚至所写对象都不同,用汉字数字或阿拉伯数字把这些各自相对独立的段落标识出来。如柳萌在一篇《流淌在心中的暖流》里就这样种方法结构文章,一共写了八个片段,分别从生活里常听人说某某很善良,善良的人没有害人之心占有之欲窃名之想,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善良和险恶是一对孪生兄弟,乐善好施的品德无比高尚,善良不是装饰品,善良是人类共有的通道,我从来不怀疑善良的存在等方面叙写,从不同角度指向文章中心意思。文章的每个片段分别用(一)(二)(三)标识,转换很自由,节省了一些连接贯通语,且单独也可成文,意合便更丰富,读起来很方便。

——添加标题法。给构成文章的几个片段分别添加小标题,让每个片段既有相对鲜明的述写对象或核心,几个片段组合在一起又表达一个集中的主题。如倪俊宇的《翠绿的乡情》,就是由八个小片段组成的,每个片段分别冠以小标题:清晨,声声鸟鸣;在初春的田野上;垄上,飘起耙田的歌谣;乡野间,牧歌悠悠;春到茶山;老屋的门;燃红春天的三角梅;邻家大婶。这几个相对独立的片段,共同指向乡情的温馨而有生命力(翠绿),令人喜爱、回味,赏之不尽,味之甘醇。

——空行留白法。有的文章不用序号,也不用标题,只在每一个片段结束后空一行再起另一个片段,也是很有特色的,虽然读者一眼看不出每个片段所言中心为何,但也留下阅读的悬念。如王久辛在一次乘坐飞机因晚点而等候的时候写了一篇《空中微笑》,由五个片段组成,每个片段之间用空一行来标识。五个片段看似五个在静候中的随意片段式联想,相对独立,很像一件事想完,就停一会,又想起一件事,于是一件一件记下来。这五个片段是:在飞机上被关闭两个半小时了,纯粹一组数字,显示平静中的烦躁。由我的苦笑比天还黑,想到做空乘工作的外甥女。想起的妹妹对我诉说的外甥女在飞机上的难堪遭遇。我由此想到的人的面对不可把握的世界的修养。我的体会和对外甥女的赞扬。几个片段意义相合,内在意脉前后贯通,蕴含的对旅客的理解,对空乘人员的理解与尊敬,对面对无奈时人们应有的雍容态度的倡导等,使读者读后回味无穷。

  其它还有,日记标识法、戏剧分场法、时序隔断法、空间标位法等。

4. 用数字,用甲乙丙丁,用空行留白等办法很简单,不用细说,而用小标题倒还是能显示思维水平的地方,能举些例子指导一下吗?

还是要多读一些文章,积累一些例子,做些规律性揣摩。学习拟制小标题,以下一些方法可资借鉴:

——时序隔断法。如“三年前(后)、五年前(后)、十年前(后)”,“立春、夏至、秋分、大寒”,“晨练、午休、夜自习”等。也可以在时序词语前或者后面加上标识特点的词语,如“百花争艳——春”、“绿草如茵——夏”、“果实累累——秋”、“银装素裹——冬”,或者直接用特点代替时序。

——空间标位法。把不同点同时发生的事情写出来表达一个主题,可以以不同地点的名称作小标题,如“西安”、“武汉”、“广州”、“哈尔滨”,再如“敦煌”、“故宫”、“长城”等。

——时空交错法。综合考虑时间与空间的组合,结合二者拟制小标题。如“公元前522年·曲阜”、“ 公元前 318年·江陵县”、“公元 99年·西安”,写有关孔子、屈原、司马迁的某个片段。

——戏剧分场法。借鉴戏剧的分厂名词做标题,如“第一场”、“第二场”、“第三场”。也可以结合事情发展来命制,如“序曲”、“误会”、“澄清”、“结局”,或“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相遇”、“相斗”、“相知”等。

——镜头组接法。如“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圆舞曲”、“思乡曲”、“小夜曲”,“蔚蓝的天空”、“高飞的小鸟”、“金黄的树叶”等。

——日记标识法。可以连续日期,更多的是用不规律间隔式表述。还可以在日期后面加天气情况以用来暗示心情或事情状态。如“7月5日,晴”、“7月15日,阴”、“7月16日,风雨交加”、“7月17日,台风”、“7月19日,雨过天晴”等。

——语言串联法。借用人物语言为小标题,串联起一篇文章。如“父母说”、“老师说”、“同学说”等。

——核心提炼法。如“橘红”、“新绿”、“雪白”、“水蓝”,“酸”、“甜”、“苦”、“辣”等。还可以用多词组合法命制等。

——设问警醒法。如“是他吗?”、“是她吗?”“是它吗?”,再如“这是怎么回事?”、“这是谁出的主意?”“他究竟想干什么?”等。

    总之小标题应该做到醒目、有意蕴、言简意赅、提纲挈领,小标题与题目之间有内在联系,与内容密切相关。


5.用片段聚合法结构文章,在选取片段时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吗?

首先,几个片段不要雷同,要从不同角度来写,写出不同的内容。如于涛的《风化中:三国历史的开启》,分别从“门”“圭形碑”“哀痛”“游荡”“受禅”等几个片段来写,各自角度不同,一起围绕题目,表达了一个立意。

其次,几个片段要有相同指向,在意义上要有聚合点,几个片段组合在一起能够表达一个中心。如有篇应试作文《明月山让我陶醉》,写了青山·白雾·翠竹”、 裸石·流水·人群”、“丛林·红旗·小道”等三个片段,写的是三处景点的不同风貌,各自瑰丽多彩的景物特色,但都集中于表现“我”陶醉于明月山山水的中心,从不同角度立体地、全方位地展现明月山“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意境。

再次,所写片段要精练简洁。片断内容不要求具体、详实,可以是截面,可以是点染,只要能抓取生活中的精彩瞬间或几道靓丽的风景线即可。

又次,片段组合要精心安排,要依据题目要求统一规划,使题文吻合、文气贯通。几个片段要匀称而美观,即几个片断所写字数基本相当,不可有大的悬殊。可以精心拟写开头和结尾,作为800多字姿的文章,片断以三四个为宜。 

 

【例文欣赏】

美丽的青岛之海

刘传进

青岛的海,是美。美得令人一睹而终生难忘。


  春天的青岛之海,是美的。当寂静的树林悄悄朦胧出一层鹅黄;当天真的燕子开始娇羞地呢喃;青岛之海,便以她耀眼的天姿国色,吸引了纷至沓来的游人。在和煦春风的吹拂之中,大海庄重地袒露开它无边无垠的胸怀,如同一册被打开的浅蓝色印张的诗集。那洁白羽毛的、天使般翔飞的海鸥,是诗行;那轻盈可人、蝶翅般竞发的船帆,是诗行;那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缓缓涌动的波浪,是诗行;那浸润于柔波之中的嫣红无比的春阳,是诗行;那于湛蓝的浪丛辐射而出的七彩斑斓的光束,更是诗行……这一行行绝美的诗句,组合为意境深远,涵盖博大的诗篇,凭任游人品读、赏鉴,一咏三叹!


  秋天的青岛之海,是美的。特别是秋风兀起时的大海之美、之阔、之剽悍,真真是撼人魂魄!那咸涩而狂猛的海风,吹散浓浓海雾,驱赶着重重叠叠、排排列列的波浪。波浪如烈马,如怒狮,如啸虎,奔腾着、喧嚣着、翻卷着,撞击在嶙峋的礁群上,迸溅起团团乳白色的浪气。浪气徐徐上升,渐次扩展,演变出各种各样曼妙的景象:似璀璨的花簇,似开屏的孔雀,似柔软的轻纱……吸引着万千游人的眼睛,丰富着万千游人的想象。那汹涌澎湃、碎石裂岸的涛声,固执地不间断地喧响,鼓荡着游人的血液,激越着游人的情怀!

  雪天中的青岛之海,是美的。那六角形的晶莹的雪花轻柔地坠落,被温和的大海悄悄地吻化。浩无涯际的大海在雪花儿的问候下,微笑着显示出一泓湛监湛蓝的深沉。波浪轻舒地呼吸着,海风细细地吹拂着,雪花儿优雅地旋舞着,经过雪之魂过滤的空气,清新之极,纯真之极,沁人肺腑。远处,幽幽的缄默的岛屿,恰似雄壮的船队航行在波光鳞次的海面上。岸边,海浪温情地濯洗着昂头挺胸的礁石,这些冥顽而倔强的礁石,骄傲地表露出它们褐色、紫色、青黑色的躯体,并对冠于它们头顶的雪之绒帽报以会心的微笑。雪天中,细沙铺满的海水浴场沙滩上,一幢幢造型迥异的小木屋,显得更加玲珑精巧,惹人爱怜。那些身着绛色、紫色、黄色、茄花色服装的徜徉于海滩的游人;那些撑一把图案精美的折叠伞,偎坐在木屋前的石阶上喁喁蜜语的情侣;那些欢快雀跃,不停嬉闹着的抛雪球的孩子们……把整个海滨,点缀的清寥、恬淡、明丽、谐合,如诗如画,宛若美丽的童话世界。


  青岛之海,是最美丽的。




    赏读:文章中间三段分别写了三个片段,每个片段的第一句话标明从时间的角度看青岛之美。三个片段写出三个季节的三种美。每个片段抓住特点勾勒,体现了简洁精美性。每个片段间用空行隔开。其实,中间段开头的这三句话也可以提出来做小标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