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第二十一招 审度:机敏选定命题的常险系数

 红瓦屋图书馆 2016-11-23

【树标的】

    学会从表象与深刻、简单与复杂、从众与出众、正向与反向等角度审度题目,选定自己能够把握的角度,写作最有把握的文章


【引话题】

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三个成语:车胤囊萤、孙康映雪、凿壁取光,说这是与读书有关的成语,让大家写写自己的感想。一生写道:我想那古人真的是很傻,你要读书嘛,没有蜡烛,你就不会去砍点柴禾烧火照明,非得去捉萤火虫、去等到下雪天才读书!即使没有柴火,又不下雪,你抓紧白天时间读书不行吗?还有那个匡衡,人穷,就该好好读书,以便改变命运嘛,可你就是不学好,去偷挖人家的墙壁,占那么点小便宜,要是被人家告发,你如何向父母交代?

显然这是笑话。可这笑话里却有满含讽刺的寓意。那位学生是知道那三个成语的含义的,但他说他想出点新意,来点幽默,大话经典。但是,搞笑文字在几个朋友间偶尔用用,来点调侃,也无伤大雅,而在写作文章中,这么调侃就要慎重对待了。面对一个材料或者题目,需要仔细审度,看看选择怎样的思考角度与表达思路。这对文章的成败很重要。【探绝招】

    1.见到题目,常要多想想,争取想出几种思路,那么,在一个题目有多种思路中,到底应该怎么取舍呢?

    面对一个作文题,大家都想尽力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以便拔得头筹,这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要把这个想法落到实处,则需要仔细深度,做好选择。而选择的机巧在于机敏判断常险系数,综合权衡各方情况,选择合适的写作思路。

所谓常险系数,就是写作时,成功的几率系数,主要指揣摩这样选择的合理度(在理据上是不是站得住脚)、合法度(符合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核心价值观等)、把握度(即自己的能力水平在跳一跳的时候达成目标的把握有多大)。 例如,最近网上连续出现两则新闻,一则是某市一教师在网络平台挂出一节课,每小时收费9元,结果除20%交平台以外,他小时收入1万8千多,教育主管部门表态:不准在职教师做;家长则担心影响在职老师的心态;而也有人表示这中存在无可非议。另一则是某市称正在打造官方平台,已经吸收企业参与,建设智慧教育体系,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挂课,并可以有适当收费,正在研究管理办法。面对这样的材料,可以有多种构思选择,怎么确定一个主旨做文章?常规思考,很可能文章平平,选新颖角度,就要注意是否与核心价值观相符,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材料和理论水平去支撑观点,这些都是必须考虑清楚的。
   
所谓权衡选择,是指分析各种因素后,估计各种选择的胜算比例,一般选择原则要考虑自身准备、新颖程度、价值导向等因素,对自身准备,要考虑跳一跳可否达到;新颖是相对的,不要为新颖而求奇以致伤了正确价值观。例如,对这样一个材料:

2015年,是邹韬奋诞辰120周年。他的女儿邹嘉丽在回忆录里写道:“1944年7曰24日清晨,父亲已经说不出话,病室里除了妈妈低的哭泣外,寂静无声……父亲瘦如枯柴的躯体躺在病床上,甚至还很清醒,胸脯却急速的上下起伏。妈妈给了父亲一支笔和一本练习本,父亲用仅有的微力,颤抖地写出了三个不成形的字;不要怕。”这三个字,是他一生奋斗的最强音。

如何确定作文主题?常规思路可写“心系祖国,无所畏惧”;超越一层,可写“精神永存,生命不息”,如果想出新,用对不手段,高度赞扬邹韬奋为国家民族利益而“不要怕”,鞭笞时下的某些人枉法谋私、害人害国而告诫自己“不要怕”:同是“不要怕”,境界相距千万里。第一个思路,比较平实,容易写得老套,如何出新和写出新颖之意不是很容易;第二个思路需要有较强的理论功底才能写好,尤其要善于把“不要怕”这种胆魄与无所畏惧的精神联系起来写;第三种思路,则要注意把握好批评的度,有辩证思维能力,切忌以偏概全、彻底否定。可用上述三点标准综合考虑,预测那种思路更有利于取胜。2.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学会对题目进行审度呢?

    可以从审题立意的几组常用角度入手来学习审度。

   1)表象与深刻

    表象角度,就是从词典意义理解题目,从字面意思理解材料,一般比较好把握,也不易离题,但往往难以出新。深刻角度,就是在理解字面意义的基础上,或作延伸性思考,或作追因性思考,或作反向性推测,从而确定一个主题。例如2014年四川高考作文题“人只有站起来后世界才属于他”,如从表现思考立意,可以写一个人生病了,他就想这样躺下去,这世界也与他无关了,所以一定要坚持治病,站起来,享受这个世界的一切。这也可以写出一个有意思的故事,给人以积极健康的启迪,不会跑题。如果用深刻思考法,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深入一步想到站起来,这是一种精神,这是一个境界,身体是自己的,也是大家的,要从为他人着想的角度去战胜病魔,为了这个世界更灿烂的人,也将赢得这个世界的回报;更可以从象征的比喻的角度想到这“站起来”更注重的是精神,是人格、国格、尊严。民族要站来,国家要站起来,站来来了,别人就不容易在你身上踏脚,趴着,别人就很容易在你身上踏脚。这样立意,容易站得高、想得远、挖得深、说得透,便于达到“深刻”的作文等级,但是,把握起来有相对的难度,稍不注意,容易缺少照应而跑题。

  (2)简单与复杂

有些题目,从简单的角度理解,也不能说错,但是,却往往写不出考生的较为出众的思维水平,这时,若从复杂的角度加以审视,就可能写出体现良好思维水平的文章。比如,“又是春光明媚时”这个题目,简单地看,去描画一幅春天景象,去叙写一组春天发生的故事,去抒发一番春回大地的喜悦之请,都无不可,但未免简单,不妨复杂一点思考:春光之前是冬寒,这是怎样一种变化?人都喜春光明媚,因出自何?春光明媚就是一个值得歌唱的季节么?曾经的春光明媚是怎样,而现今又是怎样?自然有春光明媚,人类社会呢?怎样才能使这个社会春光明媚?从自然与社会、自然与心理、自然与治国等等角度做复杂思考,文章就会出现新的境界。其它如“行与走”“鼓掌与奔跑”“大河与小溪”“钢筋与泥石”等等题目,都可有简单与复杂之别,能考察出考生的思维水平。

(3)从众与出众

    从众就是运用大众思维思考题目,确定立意;出众,就是走出一般大众思维的境界,找到一片新天地,写出出人意外的文章。面对平淡、老旧的题目,如果知识从众,也不离题偏题,但就是可能写出寡淡如水、平庸无味的文章,那么,是否可以想一想,有哪些别人想不到的理解与思路呢?如果能找到,就有可能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如前段时间网络炒得很热的某教师因“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而辞职事件,网民们几乎异口同声地点赞:太有个性了!你如果在跟随这个思路去炒作,恐怕难以写出新意。不妨找找“出众”的思路:世界那么大,而且很精彩,你想去看看,从个人角度看,那是你的自由,你完全有选择的自由;但是,当你捧起了教师资格证的那天起,你就开始担负起作为一个人的神圣职责,担负职责的人是不可拥有绝对自由的。一个哨兵因为瞌睡,就“自由”脱离岗位,一个战士因敌军冲锋就临阵脱逃,那都属于背叛行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不可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那种不顾社会责任的所谓个性不值得提倡,也不值得点赞。进而想到,民众的跟风习俗要引导,要改变,一个社会不可任由低俗、庸俗、消极甚至反动的风气无限制的张扬。当然也可以从材料中引出另一种思考:让那位老师想去看看的,仅仅是“世界那么大”吗?这“世界那么大”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在人们就现象论想象的炒作背后有没有隐情?是不是该反思我们的管理者的素质、管理的体制等等深层问题?   

(4)正向与反向

所谓正向、反向,就是对一个材料、对一个文题,从正面角度理解立意,也可以从反面角度理解立意,顺着材料或文题所主张所倡导的方向联想立意,叫正向,逆着材料、文题所明示或暗含的意思去思考立意,叫反向。如有这样一个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作家格拉德威尔在自己的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只要经过一万小时的正确练习,普通人也能成为某个领域的顶尖专家。”有人质疑:“既然诀窍这么简单,为什么多数人仍然是普通人?”格拉德威尔回答说:“诀窍虽然简单,但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900字的文章。

正向思考,可以顺着命题人的思路走,论述真做、坚持的重要性,人话坚持做下去的人都可以成就事业,无数的例子能够证明,但也可以反向思考:众多的人虽然坚持按照正确的方法做了,但是并不一定能够成为顶尖专家,因为成为顶尖专家的人还需要有人认可、赏识,有优越的制度维护他的成功,许多人一辈子都在坚持做一件事,但绝大多数并未成为“顶尖专家”,是因为“制度”的“评选”办法里是只承认极少数人的。


【赏例文】

容人就是容己

王西亮

    “一个人必须能容人,善容人,常容人,因为容人就是容自己。”这是我过去工作中一位历尽沧桑、资深望重的老领导在位时常说的话。多少年来,这句话常常回响在耳边,时时催人思量。

    从古至今,政坛商场,学界民间,因一时兴起、一言得失或争一事高低、一职上下,而激发矛盾、恶化事态甚至闹出人命、世代结怨者,并不鲜见。《红楼梦》里那位女能人王熙风,一辈子争强好胜,从不容人,对得罪过她的人、她看不惯的人,总是睚眦必报,想着法子把人家往死里整,“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结果,“挣了一辈子强,如今落在人后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最终墙倒众人推,“哭向金陵事更哀”,且死后尸体在家里停放了十来天送不出去。改编后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将王熙凤出殡的方式描写为用一卷破席裹着,被人在雪地上一步一挨地拖向荒郊野外——这结局简直惨不忍睹。


   
有一句老话,叫作“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这个风格,说白了,其实就是人的肚量、气度、胸怀的具体体现,肚量大些,胸怀广些,就能把生活中的他高你低和一些蝇头小利看得淡一些,轻一些,少生几多无谓的闲气,使自己的人生之旅减去几多无谓的负担。

    一位先人曾说过:人应有松柏气节,云水襟怀!就是说,一个人,立身处世,不可丧失气节,不可丢了做人的基本底线;但同时,要登高望远,胸怀宽广。二者辩证统一,一个人就能做到俯仰不愧、神人共敬。


   我有一位朋友,把“不较真、不马虎、不生气、不得意”四句短语书写在自己的厅堂之上,作为人生“座右铭”。静思之,细琢磨,这“四不”题得还真有点学问,确有可资借鉴处。四句话中,“不马虎、不生气”好解,“不得意、不较真”则意蕴深远。所谓“不得意”,不是“失意”,也不是“作秀”式的自讨苦吃自寻苦恼,而是省示自己,在顺境时要头脑清醒,断不可得意忘形,招致祸端。“不较真”,不是不认真,不是对一切漠然置之,更不是不要做人的基本原则和底线,而是要把握好认真的“度”,生活中不要大事小事都和人较劲、较真,和人过不去,应该“得饶人时且饶人”,就是要能容人、善容人。


   
的确,有时候,容人就是容自己;容事就是融矛盾。能容人、容事才能构建和谐,才能成就事业。很多问题,特别是涉及进退得失的一己之利,争强好胜,斤斤计较,势必会把事情引向复杂化,撕破的是脸皮,伤的是彼此之间的感情乃及事业。有句俗话说得好: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地!因此,面于世万物、芸芸众生来说,大地的胸怀永远是无限宽广的!因此,面对高低长短的人世纷争,宜以宽容的态度对待,钝化矛盾,融洽关系,人生旅途自是愈走愈宽广,而斤斤计较,就难免成了累死的牛。

    “千里寄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好一句“让他三尺又何妨”!正是凭借这种容人又容己的胸襟与肚量,而非当朝宰相的熏天权势,张英赢得了自己人生独有的“三尺地”,至今为人传颂。


  赏读:本文选取的是从众角度、一般角度、简单角度来理解与立意的,但是由于其表达式选材与论述开掘较深,能给人以积极的启示,故成就了一篇好文章。文章从一位领导的话写起,这也是很平常的人们都能接受的观点。再从王熙凤的反面例子作证,再从一些列名言中选取论证材料,从策略、胸怀、人品与成事等角度论证观点,很有说服力。




【做练习】

1.微博:坚持向上固然重要,但不要但等到了梯子的顶端,才发现梯子搭错了墙头。请有什么看法?选择后是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毕淑敏说并不反对“读图”,但最精彩的道理一定要用文文字表达。你有什么看法?请选择合适角度构思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