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第二十二招 分辨:冷静透析命题的名实所指

 红瓦屋图书馆 2016-11-23

文章。【引话题】

          今年428日下午,单位里的几个同事想着明天就可以休息,都有点按捺不住兴奋,有人在聊天,有人在收拾包,还有人在打电话。突然处长走进来,看到这一幕,似乎有点不高兴,但口吻还算轻松,说了句,过几天上头来检查,大家工作都做完了?做好的可以不用来上班。”才从部队转业不久的小陈没有在意, 429日在家睡了个懒觉,又出去跟朋友聚了个会,等到他下午四点多上网的时候,却发现办公室包括处长在内的几个同事似乎不约而同都在线上。办公室的同事平时除了上班,极少上线,明明是休息,怎么他们都上网呢?小季心中顿时有不祥的预感。跟其中一个关系好的同事在网络上一问才知道,原来当天大家都在上班,就他没去。小陈当然要遭遇冷脸了。

        小陈的失误是没有听懂处长的话中之意。那天处长说大家工作都做完了”,并非是询问,而是责怪“现在就不工作啦,你们到清闲”!“ 过几天上头来检查”意思就是说“这几天要加班”。说“做好的可以不用来上班”,此时谁都不敢说自己把工作做好了。生活中,有些人常会用具有隐含意思的话语,需要我们既知其明意,更懂其真实意思。

这对我们面对应试作文题目,确切弄懂其真义所在,准确立意很有些启示。

【探绝招】

         有道题目:

        为了探究青年学子在心理上把“自我”放在世界的什么位置,某心理学家在纸上画了一座山和一个圆。然后让受测者分别在山和圆的上面用一个点标出位置。 心理学家发现,多数青年都将自己的位置标在山顶和圆心,少数青年则标在山腰或山脚和圆的边缘。 经过询问,未将自己的位置标在山顶和圆心的青年说出了他们的想法:

    甲:山中处处有风景,而山顶只是山的一小部分。何必挤在山顶?    

    乙:我是来欣赏这座山、丰富这个圆的,而不是来占领它们的。

    丙:我不在乎自己处在什么位置,我处在这个世界中已经很幸福。

    丁:能处在山顶当然好,但我觉得很多人比我更有资格站在山顶。

    戊:这个圆需要拓展,所以我愿意处在它的边缘。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全面分析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理解这个题目,先要弄懂测试者设置山顶、圆心、山腰、山脚、圆的边缘的预示意义,那些被试者是理解了这些意义的。我们还要理解几位被测者话里的意思。否则,只在原题的表面文字上打转转,就写不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那么那样才能准确理解题目的真实意思呢?我们可以用名实辩证法来思考推断。所谓“名实”,就是指题目或材料的面上的文字意义和隐含字里行间的隐喻意义、象征意义、联想意义等。

        1.追寻隐喻义

        上述题目中的山顶、圆心、山腰、山脚、圆的边缘,就具有隐喻意义,五个被测人的话语也都具有隐喻意义,他们各自实际上隐喻的是五种人生观、价值观。测试者强调的是“位置”,命题人用它来要求考生思考人如何给自己定位置,简单说就是人生“定位”。设置几个人的不同说法,意在告诉我们自我定位,可以有多元认识和理解,可以从认清自我,明确方向的角度阐述;可以从量力而行,实实在在地踏实做事,诚实做人的方面思考;也可以从学会欣赏自己的角度阐述,学会悦纳自我,发现自己的不同凡响之处;还可以从发展自我的角度立意,锻炼自己,增长社会经验,再选定目标,勇于创新,坚持不懈地奋斗,力争到达成功的彼岸。甲的隐喻意义可以是:人生处在何种位置并不是最重要的,不必跟风、争抢,在哪里只要踏踏实实做事业,都能发挥价值。乙的寓意可以是:弄清人生的本来价值,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人都抢占一个位置,只能是造成混乱而对这个社会无益。丙的寓意可以是:人生应该达观乐观,人生的幸福在于自己的一种感觉,而不是抢占什么位置、争得什么地位。丁的寓意可以是:人应该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别人,谦让是一种美德,让更合适的人但当更合适的责任是一种高尚品质。戊的寓意可能是:眼界不妨放宽一些,与其挤在一条路上争名夺利抢位置,不如另辟蹊径,另创事业。


        审清寓意,写作时,就可以灵活自如不逾矩了,既可以从整体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某一个观点的角度立意,既可以从个人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社会或高层管理者的角度立意。如果从管理者的角度讲,可以想到,社会就是一个大圆,处在这个圆的没一个位置都是有价值的,要尊重没一个位置的人,要放弃那种尊崇少数位置而鄙视大多数位置的错误做法,废除那些所谓的授荣誉,搞等级,拉差别的政策。


    2.探究象征义

有些题目或材料,如果只是就事论事,很可能就只能浮在表面写,把握不住命题者的实际意图,写不深刻,也写不新颖,这时我们不妨仔细审读题目,看看题目是否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所谓象征,是指说的是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而实际要表达的是特定的品质或事理,传达某种感情或深刻哲理。例如这样一道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个人同一口井喝水,一个人用金杯玉盏盛着喝,一个人用瓷碗泥杯舀来喝,一个人干脆用手捧着喝。于是,用金杯玉盏的人觉得自己富贵了许多,用瓷碗泥杯的人则觉得自己贫贱了许多,只有那个用手捧水喝的人痛快地说了一声:“好解渴啊!”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准确把握本题写作要求,需要对材料中的一些物象作象征方向的思考。如果只就事论事,写金杯玉盏,写瓷碗泥杯,写双手,就难以有所突破。如果找到这三种物象象征意义,思路就会豁然开朗。这三种物象分别象征的是富有豪华的生活、基本的生活资源和自身的生存基础。三种喝水的方式,则象征的是三种不同的生活生活态度。第一种人,以豪华奢侈为荣光,以夸耀炫富为得意;第二种人,以平常生活为低贱,以朴素平凡为羞耻;第三种人,以生存所需为满足,以自然生活为惬意。作为故事的本身,有一种较为明显的倾向性,即暗示人们不要忽视了生活的本质,而把目光投向了更多的外界事物。前两种人更多关注的是物质财富的多寡和荣誉名声的得失,他们或以富贵骄人,或因贫贱羞人,注意力都在外在物质上,而忽视了生活(生命、人生)的本质,把生命、生活的价值与人生的意义都放在了获得、占有与挥霍上。只有第三个人关注的是生命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所在,抓住了本质,所以没有陷入无谓的烦恼之中,而真正享受着生命的乐趣和人生的幸福。按照这个思路去理解,就可以由“喝水”之名而悟象征意义之实,进而想到人生的意义并不完全取决于物质的富有与否,“富”并不能意味着“贵”,“贫”并不代表着“贱”;贫富不是人生幸福与否的标准,而贵贱之分则取决于有无高尚的灵魂。“独乐”不如“众乐”,一人独享豪华不如与众同享豪华,一个独得荣誉并不荣耀,置身民众之中才是幸福。以“特级”博名邀利,以“专家”傲视群物,还要从众人碗里攫取一大杯羹,其品质本来就很低下了,何谈为世人之范。这样想来,立意角度大致就有些眉目了: ①抛却虚名与浮利,追求平淡与本真;②戒浮去华求质朴,远声离色守根本。③外物皆浮云,内美才是真。④莫为虚幻遮望眼,坚定置身生活中。⑤修身养性置身民众,劳心劳力同享幸福。

  3.搜索联想义

       作文题目往往要求我们根据自己的“感想”自由立意写文章。这“感想”由何而来?怎么“感”?怎么“想”?“感”就是读题目文字,外感文字之“表”,看文字写了些什么,知其意;所谓“想”,就是由文字之“表”而求索其“里”,知这些文字到底想说什么,给我的其实是什么。“想”的方法很多,联想是其重要方法之一。所谓联想,就是联系的想,由此及彼,触类旁通。联想具有发散性,所以,由感而想就具有多义性,也就是说题目的联想义既具有表里性,又具有多义性。例如这么一道题:

        狮子醒来发现自己的尾巴上挂了张标签,上面写着“驴”,有编号,有日期,有圆圆的公章,旁边还有个签名……他向胡狼、袋鼠求助,但谁也不敢把标签撕去。狮子于是越来越憔悴了。有一天早晨,从狮子洞里传出了“呃啊”的驴叫声。

    你读了上述文字,有什么感想?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的作文。    

     读着这篇材料,可以有多个角度的联想,如从狮子自身的角度联想,可以想到号称是百兽之王,却连撕去被强加的标签的勇气都没有,多么可悲!从中联想到,人应该有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不要被外界的强加而迷失了自我。在价值多元的时代,一些人常常缺乏主见,缺乏自信,错失良机,错失成功之机。从胡狼、袋鼠等动物们的角度联想,可以想到,这个群体独立精神丧失的世界是多么可怕。面对客观事实,都不敢站出来指正,缺乏纠错的勇气,或者盲信“上级”,迷信“权威”,或者屈从“霸权”“恶棍”,不是吗?大家明明知道越来越与真实事实相背离的制度、政策早已是“刻舟求剑”的笑话甚至已经演变成阻碍社会进步的刀子棍子,但就是要么愚昧盲从,要么就是逆来顺受。从贴标签者,可以联想到,一个不当的评价、一个错误的断语,对人的伤害将是多大呀!为官者,为师者,甚至社会闲人爱给人下断语、贴标签的还少吗?都要慎重呀!


   
 有些题目以双向对立的形式出现,审题时也需要善于联想,才便于打开思路。如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面对此题目,需要联想起你读过的书,了解的人,看到的社会现实,才能逐渐明白自己的“看法”。下面的李文就很能说明问题。


 【赏例文】

且以作品论英雄

浙江—考生

    自孔孟以来,我们的阅读模式、欣赏模式大致便是“知人论世”,我们大多认定“文如其人”,这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全面。如是我言,逢人先勿论人品,且以作品论英雄。

    我们很容易理解“言为心声”,即作品反映其人品。所谓“郁结乎心而发乎声”,作品本身定然有着作者个人人品的渗透。引美学家蒋勋之言:“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我认为不是诗歌上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同样是一堆白骨,很多人走过去了,却没有看见。”试想,若是杜甫没有忧国忧民之心,又何来发自肺腑之言?伟大的心灵,投影在文学上,依然是伟大的作品,是高尚的品性。


   然而这并不是说高尚作品背后一定是脱俗之人。我们从小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读犹太人斤斤计较、视财如命的险恶心肠,然后明白人不能为金钱奴役,要追求人性、人品上的美与良善。但事实上呢?莎士比亚成名后一直为钱财奔波。他敛财如命,甚至发放高利贷敛资,更因一欠债者无法如期还清财物而气急败坏、对簿公堂。这时候,我们再看元好问的“文章宁复见为人”,便显得格外讽刺而引人深思:高雅的作品并不能看出写就它的笔杆人品如何。如此,你又怎能像孔夫子一样操琴无数、推演其人为文王;又怎能像孟夫子一样“知其人、论其世”呢?

    既然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未必挂钩,那又何必究结其人品如何?人类的文明本身就是宽容的,它看重作品本身。所谓“文以载道”,作品之“道”,为其根本。我们不妨说,如果—部作品传递了人品的真善美,读之令人动容、发人深省,那它就已经达到了作品所应达到的目的,至于作者本人如何——你从作品中无法推知的情况是可能发生的——并不在对作品的考虑范围之内。作者或许依靠作品而不朽,但文学史最终告诉我们,它保存的,是“不朽的作品”,不是“不朽的文人”。

    所以我认为,面对作品时,且以作品论英雄。我们固然尊敬杜工部的情怀并愿意将其内化为修养,但我们也能从《威尼斯商人》中汲取正义忠诚的不竭力量。作者终将逝去,其人品也会销蚀不见,但只要其作品高雅,便足以光照千古,惠泽后世。对于作品,道为重,人品须臾如苍狗,应以作品论英雄。

    赏读:

    本文从题目的材料中联想到了孔孟的观点,联想到杜甫的诗与人、莎士比亚的剧与人,于是很快形成了新颖独特的观点。考生不是简单地认为作品与人品的一致或背离,而以其锐利的见识强调忽略作品背后的人品,且以作品论英雄。论事视角十分独特。


【做练习】

         1.近日,安徽某中学教师因收缴学生考试卷与学生发生冲突,推了学生一下,招来四五名学生对教师的拳打脚踢。此事一出,舆论哗然,就教育的种种怪象的讨论由浅入深,从中学教师到专家学者都发表了很多见解。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表述之。

         2.请以“累”为题写一篇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