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历历耸睛空,十里金台一径通。 涧绕东西交二水,桥横上下跨双虹。 人家尽住松阴里,春鸟争鸣落日中。 最是隔溪山背上,数声清磬晚来风。” 乾隆年间,庠生周天玉一首《棠溪即事》对二水交汇,停蓄一潭,潆洄万状的棠溪风光的吟诵,不知让多少后来人为之向往,诗中的“棠溪”即指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棠口。 ▲古民居 棠口,村前发源于闽东第二高峰东峰尖的古均溪和白洋溪交汇于传说中的酒潭。神奇的酒潭烟波弥漫,似有陈酿飘香,古老的木拱廊桥飞渡两岸。九曲溪边上,神鲤吞云逐雾,红石隐约如印。金台上,老松古樗华盖绿荫,百年西洋建筑群尽显沧桑…… ▲村落一角 举人周大俊诗赞曰:“银汉迢迢天上临,派分两涧绕林深。雌雄剑合经秋净,牛女躔分静夜沉。终古茫茫飞白鹤,当窗浩浩入牙琴。杖藜缓步澜回处,云影波光思不禁。”溪边悬崖上摩崖石刻:“棠溪第一!”如此胜景深藏于千峰耸立的群山怀抱,让外人可望而不可及,正应了《诗》“棠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之佳句,而取溪名为棠溪,村名为棠口。 ▲田园风光 滴水成泉,众泉成涧,聚涧成溪、成河。溪是水的家,一滴流水,无忧无虑,朝着省力的方向前行,就归入溪,回到了家。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生活在棠溪下游熙岭墩里村的周子美,溯流而上,在棠口落地生根,生儿育女,成家成村,繁衍子孙。棠口村现有4500多人,周姓占3900多人,另居住有黄、张、危、苏等四个姓氏的传统血缘聚居村落。 ▲千乘桥 走进棠口,一座座静静孑立的古建筑,宛如一个个岁月老者,会让你的时光瞬间倒流。那一座一墩两孔以雄鸡展翅为造型的“编木”式木拱廊桥,就是拥有“中国最美廊桥美誉”的千乘桥。 ▲千乘桥晨韵
千乘桥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她以飞架两岸的雄姿,锁住村庄的一方水土,担当“北抵县城,南通省郡”之重任,她充满朝气与活力,没有一丝的老态,让你难以想象得到她竟是从南宋理宗年间(1225-1264)走来的。前人题咏是最好的写照:“曲岸斜阳双羽泛,平桥流水数有分”“十里烟霞迷处士,一潭素影斗婵娟”。
相比巍峨凌空的千乘桥,静栖于桥头的祥峰寺尽管曾经文人雅集,但仍显得有些沧桑低调。祥峰寺始建于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原址在现寺后山上墘,而眼前的祥峰寺是为了千乘桥而从上墘迁来的,她在两岸村民的恩怨与重托声中款款而来。山门前石锣石鼓,寺院内四水归堂,寺墙与民房仅一墙之隔,缕缕炊烟有情交织。清晨清脆的钟声与悦耳的鸡啼声,在潺潺的流水声中争鸣。
“高挹金台俯酒潭,樗坛松岛迭相参。好山好水来奔赴,直把屏南作剑南。”这首诗是进士张正元对八角亭的吟咏。八角亭又称观湖亭,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据光绪版《屏南县志》记载,“八角亭,上架崇楼三层,高出云表”。登楼四望,山色湖光,宛然如画。
楼下大溪水色深碧,时号曰“酒潭”。乾隆二十年,张世珍署屏邑令,叹曰:“阁名奎光,象文明也。凡州邑皆有,而屏独无……”想不到岁月仅更迭了40春秋,棠口村竟然人文蔚起,文武并进,“一门四举人”,“一村四豪杰”,兴建奎光阁传为佳话。 周氏宗祠位于村前岩头谷中,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由周氏第四世祖周文桂主持建造。宗祠坐东朝南,面对“笔架山”,祠前九曲环抱,方湖映月。祠内悬托“汝南堂”堂号牌匾,正厅大柱书“世守濂溪爱莲说,家传甪里采芝歌”家训对联,追朔周姓源流,训导后代子孙。 ▲方湖双镜 ▲重新修缮的镜湖 充满神秘色彩的人工湖方湖位于周氏宗祠前,中宽数亩,春涨湖漫,“有神鲤数尾,随波飞腾云雾间”,内有两口古井曰“方湖双镜”,是一个赏月怡情的好去处。湖外九曲溪环绕,溪中有红石印一方,相传石印若现,必主科名。进士张璜溪有《方湖》诗云:“露白风恬夜气清,湖光月色两盈盈。举头笑指嫦娥道,卿照人间我照卿。” ▲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 方湖边的松岛上有一组高4.6米、长35米的大型花岗岩浮雕,上面雕刻着闽东红军独立师与当地父老乡亲共同抗敌建功的场景,记录了在棠口集结改编为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的神圣庄严时刻。站在这组气势恢宏的纪念碑前,仿佛听到上世纪三十年代,闽东独立师在棠口教堂吹响了让这块大地苏醒的号角声! ▲棠口教堂西洋建筑群(旧照) 棠口教堂位于村后龙身冈上,由英差会利用清朝“庚子赔款”白银所建,占地面积31亩,建造有12座西式楼房,总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形成集教堂、医院、学校、工厂等于一体的大型西洋建筑群,其规模在闽东农村首屈一指。民国二十四年(1935)秋,中共闽东特委组织部长、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阮英平率闽东独立师击败反动民团进驻棠口村,受到棠口教堂的大力支持,棠口人民的热烈欢迎。“11月7日,阮英平率闽东独立师进驻棠口潘美顾医院,获取大批药品和医疗器械……”1999年版《屏南县志》记下这鲜红的一笔。 ▲潘美顾医院 ▲淑华女学校 潘美顾医院为棠口教堂医院,现院内保留有阴刻“妇幼医馆”四个大字,立于宣统二年(1910)的石牌匾。站在院内,感受到了从巴洛克式综合楼和西式小洋楼妇幼医馆散发出的浓郁红色气息。姑娘厝青砖黑瓦、高大玻璃排窗、木制百叶窗帘、齿状花边墙饰,卧室宽敞明亮,造有炭火暖气道,整个建筑给人以典雅、温馨、哀婉、崇高的美感。姑娘厝住的牧师、医生、教师等为青一色“娘子军”。 ▲老宅 ▲村道 ▲三圣夫人殿 ▲石牌坊 走在棠口,除上述古建筑外,还有始建于乾隆十九年的“夫人宫”,乾隆五十一年(1786)的山头奶殿、“三圣夫人殿”,道光二十五年(1845)的林公殿,以及老宅、古井、古墓、石牌坊、黄牛墓等无法一一详述。 棠口, 这个从“棠棣之华” 诗韵中走来的传统村落。 期待您的到来。 一村一品,一树一脉, 把深厚的文化底蕴根植, 把多彩的文化形态绽放。 留住乡愁,微享幸福, 屏南微生活。 原文:莫沽《棠口,她从“棠棣之华”中走来》 编辑:安生 声音:山奇 部分图文自:《留住乡愁》及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屏南微生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