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示录:神曲改编是拯救音乐真人秀的又一剂良药?

 太赫兹 2016-11-23


如果说10年前的音乐真人秀为乐坛带来了生机,那么10年后的今天神曲改编,则是拯救了死气沉沉的音乐真人秀。从年初李宇春的《普通Disco》,到一个礼拜前华晨宇在《天籁之战》上的《我的滑板鞋2016》似乎二次元、“神曲”纷纷打破次元壁,离开过去生长的互联网络,开始了在传统媒介的生长。


何为神曲改编


“神曲”,通常指的是一些旋律或上口或雷人、旋律易于传唱、节奏简单鲜明、能让人产生类似“洗脑”效果的歌曲,有时也指一些风格奇特、“没有神力就唱不好”的歌曲,而且这些神曲大多红极一时。

 

近一两年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上经常可见神曲踪迹,神曲改编重新演绎开始被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和音乐人们青睐。同时,听了太多神曲改编的网友甚至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神曲审美标准”,因而无论是非专业的网友,还是乐评人之间的争执总是很激烈。

 

就TFboys的“神曲”《青春修炼手册》,在一年内的几次不同演绎,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几种不同的神曲改编案例。

 


今年3月,浙江卫视的《王牌对王牌》中,王力宏搭配Ella演绎钢琴版《青春修炼手册》,原版中满满的青春期荷尔蒙全无,取而代之的是钢琴和着人声的“婉转深情”;《中国新歌声》第三期中的学员姚希演绎的《青春修炼手册》,爵士、蓝调、摇滚、rap一个不落的玩了一把“大杂烩”,一首简单的歌瞬间复杂的让人摸不到头脑。

 

这些几乎让原作气质“踪迹全无”的改编,不免让人想到微博知名博主“耳帝”关于“神曲改编不良心态”的总结:品味屈尊式的优越,卖弄经验式的自恋。不过神曲改编好坏的评价见仁见智,个人却更偏爱蔡依林Jolin在今年6月巡回演唱会上的《青春修炼手册》,没有炫技、华丽舞美的“左右手一个慢动作”,仿佛回到了那些年还没有成为超级天后、唱着《说爱你》的时光。

 

而这次华晨宇对于《滑板鞋》的改编,也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在保留了歌词完整性的同时,打破了歌曲原有的段落结构重新书写,可谓让原作“脱胎换骨”的改编。正如知名乐评人邓柯多言:“ 华晨宇是那个把一首有闪光点但更有一大堆硬伤的残次品,粉碎回炉,重塑成了一首好作品的人。比写出这首好作品更宝贵的,是他从残次品中发现美感的感知力,以及去粗取精使其脱胎换骨的创造力。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神曲受到内容方和市场的青睐

中国音乐电视真人秀经过了十几年的演变,似乎在这两年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因大量购买版权而产生的缺乏创新、同质化严重、对资本的过于依赖等问题,让观众和节目制作方不约而同的焦灼起来。神曲改编的大量出现,适时地安抚了这股焦灼。

 

神曲越来越多地被搬上电视荧幕,一方面是对歌手的考验背后所反映出观众对节目新鲜感的追求,以及电视节目制作方的急于求新求变

 

音乐真人秀从素人比赛到专业歌手比赛,从原封不动的翻唱到编曲后重新演绎,从唱流行唱经典到唱洗脑神曲、二次元,是节目对于观众的迎合,也是观众对于歌手的挑剔。大家再也不想看到只会很安全的唱歌的歌手,而是不断的把“严厉”的规则加诸于音乐人身上,心跳随之飞快,也在享受节目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感知力。




现在独立音乐人的大量涌现和独立音乐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也许正是观众对于传统歌手的“抛弃”。在倡导彰显个性的时代,人们对于情绪出口有着迫切的需求,音乐真人秀中的“情感共鸣”被提升到了一个极高的精神需求层面,大打安全牌的音乐真人秀虽华丽却空洞,却也逐渐失去了对于观众的吸引力。在未来,原创音乐人选秀节目和更多考验歌手创作能力的节目,会越来越成为音乐类真人秀的核心。

 

而为何神曲改编能够成功敲开市场的大门?原因大致有二:

 

首先,神曲本身作为一种对于高雅、主流文化的消解,是现在繁忙工作中的人群的精神慰藉超负荷的生活压力下,需要神曲来放松身体和精神,或者说这些神曲、恶搞文化,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生活必需品。而神曲在电视节目上的出现,也似乎是主流价值观对于“非主流”的认可和肯定。

 

其次,神曲在网络上产生、发展,已经有其强大的关注度和“神曲效应”。电视节目中出现神曲,其实也是一个互相成就互相肯定的过程,电视节目需要神曲的强大效应,而神曲需要主流价值观的肯定,以及在传统媒体上的扩张生长。



神曲改编的价值


龚琳娜的《忐忑》可以算是最早的一批“神曲”,但此神曲非彼“神曲”,它的“神”主要体现在以人声模仿乐器以及演唱风格上的实验性。而此处提及更多的神曲,则是指那些旋律简单重复、具有洗脑特性,但是音乐性和鉴赏性并没有那么高的音乐作品,往往草根平民属性明显。

 

所以,首先从神曲改编的艺术性来讲,说回到华晨宇的《我的滑板鞋2016》,改编之前的原作像是小镇青年透过电视,借由一双滑板鞋聊出对繁华都市的渴望,但几乎没什么旋律的歌曲和破碎凌乱的节奏将真挚的情感削弱。而到了华晨宇那里,它将歌曲骨骼打碎重建,加入了电子音乐和类似于氛围音乐等元素,那个迷茫的小镇青年转眼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魅力之都,而此时的小人物情感升腾成了整个青年人群体对于成功的渴望和对梦想的呼喊

 


网络文化对于主流文化的消解,在神曲搬上电视荧幕后又重归了主流价值观的引导。生活的压力需要被纾解,但是过度的娱乐就会“致死”。而神曲经过重新编排和主流文化的洗涮,又将人们从“娱乐至死”的边缘拉了回来。但是适度地利用神曲的话题性和争议性,可以让市场更加富有活力,华晨宇改编的《我的滑板鞋2016》在网易云音乐新歌榜单霸屏一个多礼拜,以及无数的新闻报道足以证明这一点。

 

在网络媒体大行其道、传统媒体日渐式微的今天,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和网络文化的频繁接触与碰撞,也许反映出的是电视音乐真人秀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不是一个完全对立、你死我活的局面,而是一个相互融合、相互汲取的未来。


编译 | 王亚男   编辑 | visio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