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然而好景不长,妻子二十七岁去世,对苏东坡打击之深不言而喻。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语句中的沉痛悲思让人心疼,比起刘安、陈世美之流的负心汉,苏东坡这样又会做饭又有文采还专一的男人才算是真正的好夫婿。 9、《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仕途不顺的李之仪被贬到太平州。祸不单行,先是女儿及儿子相继去世,接着,与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夫人胡淑修也撒手人寰。事业受到沉重打击,家人连遭不幸,李之仪跌落到了人生的谷底。这时一位年轻貌美的奇女子出现了,就是当地绝色歌伎杨姝。杨姝是个很有正义感的歌伎。早年,黄庭坚被贬到当涂做太守,杨姝只有十三岁,就为黄庭坚的遭遇抱不平,她弹了一首古曲《履霜操》,《履霜操》的本意是伯奇被后母所谗而被逐,最后投河而死。杨姝与李之仪偶遇,又弹起这首《履霜操》,正触动李之仪心中的痛处,李之仪对杨姝一见倾心,把她当知音,接连写下几首听她弹琴的词。这年秋天,李之仪携杨姝来到长江边,面对知冷知热的红颜知己,面对滚滚东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心中涌起万般柔情,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爱情词。 8、《国风·邶风·击鼓》 佚名(周)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此诗出自《诗经》,是一首典型的军旅情诗,表达了对战争的抵触。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卫国公子前人亦称“卫州吁”)联合宋、陈、蔡三国伐郑,抢了郑国的庄稼.这两次战争间有兵士在陈、宋戍守。前三章以第一人称描写被迫当兵出征,如怨如慕。后两章为兵士之间彼此勉励,浓浓的战友情。“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更是脍炙人口。本意是指战士之间的战友情,后也被引申为夫妻、情人之间的深情。 7、《铜官窑瓷器题诗》 佚名(唐)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恨君生迟,君叹我生早。 若得生同时,誓拟与君好。 年岁不可更,怅惘知多少。 咫尺似天涯,寸心难相表。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来世愿同生,永作比翼鸟。 和鸣相伴飞,天涯复海角。 有日老难飞,互抱栖树杪。 老死化树藤,情根亦缠绕。 这是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全诗有多个版本流传,背景。作者均不详。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创作或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1974-1978年间出土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感叹两人相爱却不能长相守,古时的年龄差距还是鸿沟,从诗句中也能感受到那份无奈,好在我们活在这个相对自由的时代,相比之下还是比较幸福的。 6、《上邪》 佚名(汉乐府民歌)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是一首汉代的民间情歌,是一种女子忠贞不渝的表现。还记得那个暑假,《还珠格格》中的深情对白吗? 5、《越人歌》 佚名(先秦)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说君兮君不知。 按《史记·楚世家》,灵王十二年( 公元前529 年),子比趁其兄灵王在外,杀了留守的太子,自立为王,其弟子哲当了令尹;但政变仅十余日即失败。所以子哲泛舟新波(破)不像是在当令尹之时,而应该是在此之前。比照襄成君的情形来看,子哲还可能是在初至封地鄂之时举行舟游。而榜枪越人则以认识新来的领主并为之效劳为荣。 在盛会上,越人歌手对鄂君拥楫而歌。一位懂得楚语的越人给子皙翻译道:“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子皙被这真诚的歌声所感动,按照楚人的礼节,双手扶了扶越人的双肩,又庄重地把一幅绣满美丽花纹的绸缎被面披在他身上。 这首《越人歌》是我国历史上现存的第一首译诗。这首诗接近《楚辞》作品的缠绵悱恻,艺术水平很高,它和楚国的其它民间诗歌一起成为《楚辞》的艺术源头。 4、《摸鱼儿·雁丘词》 元好问(元)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 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天也妒,未得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 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年),十六岁的青年诗人元好问在赴考路途中听一位捕雁者说:“天空中一对比翼双飞的大雁,其中一只被捕杀后,另一只大雁从天上一头栽了下来,殉情而死。”年轻的诗人被这种生死至情所震撼,便买下这一对大雁,把它们合葬在汾水旁,建了一个小小的坟墓,叫“雁丘”,并写《雁丘》辞一阕,其后又加以修改,遂成这首著名的《摸鱼儿· 雁丘词》。也许有人不知道出处,但应该无人不知这句“问世间情为何物”。 3、《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是北宋时期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但他家道中落,仕途不顺,皇帝说他“且去填词”。仕途的不顺使他的词更富有色彩,生动而辽阔,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他虽才高八斗,却依然受人鄙视,抑郁而不得志。 2、《鹊桥仙》 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自古佳话牛郎织女,这首词相传是秦观在为官之前,写给邻村一位名为娄琬的姑娘。可能命运的捉弄,他最终没有和这位青梅竹马的姑娘成亲,却被迫娶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女子。 后来他们有短暂的相遇,离别之后的某个七夕,他写下了这首词,寄托对这女子的思念。 1、《离思五首·其四》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此诗也是一首悼亡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韦丛20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7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