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看古代的人们对皇帝的六种称呼,有一个很少见

 玉稻筱麦坊米 2016-11-23

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一种职业,既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也有随时令人丢掉性命的危险。但即使如此,还是会有人前仆后继,不惜为此伏尸百万。是什么职业令无数人狂热地追求?它就是皇帝。

看看古代的人们对皇帝的六种称呼,有一个很少见图一/皇帝

“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皇为上,帝为下”。

这里的“皇帝”,指的就是天地,而我们都知道“皇帝”最早是由秦始皇嬴政首创的。公元前221年,秦国一统六国,结束了几百年的争霸战争,平定了天下,因此他认为他的功绩已经是盖过三皇五帝,一直是“王”的称号,是显示不出他的文治武功,于是就从中取“皇”和“帝”两字,合并为“皇帝”,自己则称“始皇帝”。

看看古代的人们对皇帝的六种称呼,有一个很少见

图二/秦始皇

既然有了“皇帝”这个称号,那自然要那些臣民学会称呼他们的统治者皇帝了。于是也就是在后来不断诞生了各种各样人们对皇帝的称谓。

1.陛下

这第一个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一些历史剧上经常出现过。那么这里面有啥意思?“陛”指的就是皇帝宫殿的台阶,这个称呼一般是朝廷大臣所用的,最早是从秦朝开始的。在封建社会,作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自身的性命肯定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一定会有侍卫守护在身边。臣子要想向皇帝进言,就必须通过台阶下的侍卫或者侍者进行传达,因而称为“陛下”。

看看古代的人们对皇帝的六种称呼,有一个很少见

图三/陛

从这儿看出,要想与皇帝说话,你就得和皇帝身边亲近的人打好关系,通过他们来传达,也就是表示自己对皇帝的尊敬之意。

2.皇上

“皇上”应该是最为常见的,它是从明清时期开始的。那怎么来的呢?我们来看,虽然皇帝至高无上的,但想把国家全部的权力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那肯定是不现实的,也正因为如此,从秦至清,近两千年不断有威胁皇帝的权力,甚至有通过政变来当上皇帝。

到了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皇帝的专制制度到达了鼎峰。皇帝可以直接越过中央政府插手地方上的管理。可以说是真正到达了“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个“上”就是指皇上。

看看古代的人们对皇帝的六种称呼,有一个很少见

图四/清朝皇上

3.官家

它也是臣子对皇帝的尊称。

《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三年》胡三省注:“西汉谓天子为县官,东汉谓天子为国家,故兼而称之。或曰:五帝管天下,三王家天下,故兼称之。”

通过这上面的意思,皇帝可称呼为“官家”。意思就是一个皇帝贤明的表现就是大公无私,应对天下子民一视同仁。这个称呼在宋朝会比较常出现,你比如《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里面那些人经常嘴上挂着赵官家,说的是谁?就是当时宋朝的皇帝,宋朝皇帝是姓赵的。

看看古代的人们对皇帝的六种称呼,有一个很少见图五/赵官家

4.万岁

在电视上,通常会很多百姓称颂皇帝为“万岁”,那它是怎么来的呢?

一开始它并不是皇帝的专用,到了宋朝,皇帝才不允许别人被称呼“万岁”,只能是他本人被称呼。当然了这表示老百姓对皇帝能够万岁的祝颂。任何人都不能被称呼为“万岁”,否则就被视为造反,要被抄家灭族的。即使明朝最有权势的太监魏忠贤也只能给自己称呼“九千岁”。

看看古代的人们对皇帝的六种称呼,有一个很少见

图六/九千岁

5.圣上

“圣上有旨……”是不是有一点熟悉感。那“圣上”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

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古代封建君主专制社会,皇帝是最大的,当然权力也是最大的,自然而然其权力不受王法制约(因为王法就是他)。那怎么办?于是古人就想出个“办法”,用道德来约束他,也就是所谓“圣贤之言”来教育皇帝(古代圣贤就是被圣人的)。久而久之,大家都期望皇帝能成为“有道圣君”,所以就有了“圣上”。

看看古代的人们对皇帝的六种称呼,有一个很少见

图七/圣人孔子

6.大家

咋一听,会不会感到奇怪?怎么会有“大家”这种称呼。这个比较少见,在官方语言上是没有怎么提及到,它一般是皇帝最亲近的人或者近侍称呼的,就像我们平常生活里叫自己亲人的昵称。

至于叫“大家”的原因,可以理解为皇帝在国家这个大家里的地位是最大的。这让我想起了太监对自己的称谓“咱家”,还有太后对自己的称谓“哀家”,这三个有异曲同工之妙啊。古代是以家为先、国为后,家国天下嘛,看来有这一方面的原因。

这六种称呼,你们如果仔细去看,会发现它们都是对皇帝的赞美,不过要是昏庸无道的皇帝,那老百姓的称呼则不一样。比如叫“独夫”“民贼”之类的,都是贬义词。看来皇帝这个职业也不好混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