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314篇:方寸讲文学(124)

 hejunwei_yeah 2016-11-23

《茶花女》简介(一)

 

《茶花女》,是小仲马的第一部扬名文坛的力作,开创了法国文学“落难女郎”系列的先河。小说中所描绘的一场俗世的爱情,成全了一个漂亮女人最终的美丽,从而也使这部小说有幸成为19世纪法国的一部优秀作品,世界百部经典著作之一。

 

小说《茶花女》所表达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了人间的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宽容与尊重,体现了人性的爱。这种思想感情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共鸣,并且受到世界人民的普遍欢迎。

 

《茶花女》当时一经出版,尽管上流社会的恼怒批评——渲染妓女生活,是“淫荡堕落”、“低级下流”,但更多的人们则为真切感人的故事所征服。妓女玛格丽特的悲惨命运,她的灵魂悲号,以及男主人公阿芒痛彻肺腑的悔恨,都强烈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令人“心神飞越”。

 

第 <wbr>314 <wbr>篇:方寸讲文学(124)——小仲马(二)


    据称,《茶花女》当时一经出版,立即轰动全国。小仲马也因此一举成名。之后,他又把小说改编为剧本,受到了全球的关注与大家的喜爱。1852年,五幕剧《茶花女》上演时,剧场爆满,万人空巷。

 

《茶花女》也许在社会道德方面,未必替小仲马争得好的评价,但却实实在在令这位作者在死后能够流芳百世,名垂千古。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大小仲马”,构成了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父子双璧”的奇观。

 

《茶花女》后来被改编成歌剧,由意大利著名的音乐家威尔第作曲,影响更为深远。不久,无论是剧本还是小说,很快就跨越国界,流传到欧洲各国。它率先把一个混迹于上流社会的风尘妓女,纳入文学作品描写的中心,开创了法国文学“落难女郎”系列的先河。而它那关注情爱堕落的社会问题的题材,对19世纪后半叶欧洲写实主义问题小说的产生,以及写实性风俗剧的潮起,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第 <wbr>314 <wbr>篇:方寸讲文学(124)——小仲马(二)

 

《茶花女》一经问世,立即轰动整个法国,乃至整个世界。小仲马也因此声名鹊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这巨大成功之前,小仲马的文学创作道路上却布满了荆棘,可以说是到处坎坷,处处碰壁。但他矢志不渝,坚持不懈。

 

一天,大仲马得知儿子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总是碰壁,便对小仲马说:“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们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写一句话,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好了。”

 

小仲马固执地说:“不,我不想坐在您的肩膀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其他姓氏的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

 

面对冷酷无情的一张张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在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自己的作品。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编辑。这位知名编辑曾和大仲马有着多年的书信来往。他看到寄稿人的地址同大作家大仲马的丝毫不差,怀疑是大仲马另取的笔名。但作品的风格却和大仲马的迥然不同。带着这种兴奋和疑问,他迫不及待地乘车造访大仲马。令他大吃一惊的是,《茶花女》这部作品,作者竟是大仲马名不经传的年轻儿子小仲马。“您为何不在稿子上签您的真实姓名呢?”老编辑疑惑地问小仲马。小仲马说:“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老编辑对小仲马的做法赞叹不已。《茶花女》出版后,法国文坛书评家一致认为这部作品的价值大大超越了大仲马的代表作《基督山恩仇记》,小仲马一时声名鹊起。

 

第 <wbr>314 <wbr>篇:方寸讲文学(124)——小仲马(二)


    小仲马改写的话剧《茶花女》初演时,大仲马却正在苦度流亡生涯。小仲马给他打去电报:“巨大的成功!就像你的剧本初次上演时所获得的成功一样!”大仲马真是又嫉妒又骄傲。

 

当后来又有人再次把仲马父子的作品做比较后,仍然认为大仲马的所有作品加在一起也比不过小仲马的一本《茶花女》时,大仲马幽默地说:“我从我的梦想中汲取题材,我的儿子从现实中汲取题材;我闭着眼睛写作,我的儿子睁着眼睛写作;我绘画,他照相。”

 

 

 

第 <wbr>314 <wbr>篇:方寸讲文学(124)——小仲马(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