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53篇:方寸讲文学(63)

 hejunwei_yeah 2016-11-23

 《三姐妹》

   《三姐妹》,是剧作家、小说家契诃夫的一部剧作。在1900年新世纪到来之际,契诃夫在重病期间完成了这部作品。作品描述了一家三姐妹,饱受生活磨难,却又始终坚持梦想的故事。

 

《三姐妹》写于1900年,写于新世纪已经来临之时。而此时的契诃夫却已重病在身,自知不久于人世。因此,《三姐妹》可以说是小说家契诃夫留给世人的艺术的遗嘱。他的这份遗嘱归根结底一句话:做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

 

第 <wbr>253 <wbr>篇:方寸讲文学(63)——契诃夫与《三姐妹》

 

【作品主题】

 

    俄国著名戏剧家丹钦科,1940年排演《三姐妹》时,曾作过一个关于《三姐妹》的主题的说明。他把此剧的主题归结为:“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后来俄国的学术界普遍接受了丹钦科的这个观点。

 

    1998年,中国著名导演林兆华排演《三姐妹》,对此剧的主题在表述上作了个微调:由“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改变为“对于美好明天的等待”,或简洁地说是“等待明天”。

 

    这样的主题揭示是受启发于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两个流浪汉要等待的“明天会来”的戈多,其实也是三姐妹期盼的“明天要去”的莫斯科。永恒明天决定了永恒等待。

 

第 <wbr>253 <wbr>篇:方寸讲文学(63)——契诃夫与《三姐妹》

 

【故事梗概】

 

故事围绕一个俄罗斯军官家庭的孩子们的生活展开。十一年前,身为旅长的父亲带着军队和儿子安德列、三个女儿奥尔伽、玛莎、伊琳娜来到了远离莫斯科的小镇生活,从此孩子们的梦想们始终围绕着“到莫斯科去”,回到他们的故乡去,回到母亲灵柩身边。

 

一年前,父亲的去世使得这个家庭从以前的车水马龙变为门可罗雀,用玛莎的话说:“以往的命名日,家里都会有几十个军官热热闹闹,而今天,却只有这么几个人!”

 

这一天,正是最小的妹妹伊琳娜二十岁的命名日。她年轻貌美,充满活力,拥有众多追求者,意识到劳动的美好和伟大,迫切地渴望参加劳动使生活真正变得有意义。

 

28岁的大姐奥尔伽,是一个未婚的小学女教师,每日劳累的工作使得她常常头痛,却依然尽自己的能力操持着整个家庭,关爱着妹妹们和哥哥。

 

老二玛莎才貌双全,在18岁时,就嫁给了看似学识渊博的小镇小学教员,却在婚后发现自己的丈夫不过是个市侩、浅薄、爱卖弄的懦夫,虽然满心恼怒这种无趣的生活,却还是得陪着丈夫去无聊的校长家待上一个傍晚,进行所谓的应酬。

 

哥哥安德列,是姐妹三人的希望。他们兄妹四人,从小就被父亲按照博学多才的标准进行教育,通晓多国语言(尽管在这样的小镇显得多余而浪费)。安德列的梦想是去莫斯科当教授,大家也都在期待着梦想成真的这一天。“到莫斯科去”这个梦想始终鼓励着这个家庭的每一个人。

 

    然而,生活却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岔路口。安德列爱上了小市民的女儿娜塔莎,并和她结为夫妻,担任了地方自治局的秘书。尽管婚后一年,他还在为自己成为一个地方自治局的秘书而大加鄙夷,对将来最多不过担任地方自治局委员的“光明未来”嗤之以鼻,为不能去莫斯科实现自己的梦想而苦恼纠结。

 

但很快的,在庸俗妻子的影响和生活的胁迫下,安德列渐渐染上赌瘾,独自将兄妹们共有的老屋拿去抵押还债,而当初的梦想也渐渐远去,他开始为自己终于成为地方自治局的委员而沾沾自喜,却不知全镇的人都在背后议论娜塔莎和地方自治局主席的奸情。

 

奥尔伽却依然忙碌着,代替生病的校长代理起了小学的诸多杂事。玛莎爱上了新来的旅长中校,尽管他有着一个疯妻子和两个女儿,且人到中年,可是他对未来生活的梦想,对一个自由自在没有束缚的新世界的满怀乐观感染了玛莎。他能够充分理解玛莎一家三姐妹的才华与这个小镇是多么地格格不入,他也鼓励着三姐妹:“尽管今天只有你们三个人,可是以后会是六个,十二个,到最后这个小镇的十万人都会变成像你们一样高尚而有才华,而你们就是最初的影响者。”

 

当伊琳娜做了四年电报局的话务员后,她开始绝望了:“我的工作每天消耗了我大量的精力,搞得我疲惫不堪。我能够感觉到,我的青春和梦想,正在从我身体里流失,而我也终于明白‘到莫斯科去’只不过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

 

  最后,驻扎了十几年的部队终于开拔了,他们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驻军,大家来和三姐妹告别。面对着和情人的分离,玛莎悲痛欲绝,再次吟咏出那句她曾反复吟诵的诗:“在海湾那面有棵绿橡树,上面挂满了金锁链。”

 

奥尔伽无奈地当上了小学校长,诸多庸尘俗事缠身。男爵为了伊琳娜退伍,并希望带着伊琳娜离开这里,一起用劳动开始新生活,却在最后的决斗中死去。而伊琳娜只能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

 

生活给了三姐妹太多的变故。看似一切终归平静,却又像是再次回到了孤独和寂寞中。而三姐妹的梦想犹在。三姐妹虽然孤单、悲伤,但她们没有失去最重要的东西——对生活、对未来的信心。送别炮兵部队后,大姐奥利加拥抱着两个妹妹,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中……

 

三姐妹就那么站着,像身后笔直的白桦树,她们遥望远方,眼神坚定,充满希望。

 

第 <wbr>253 <wbr>篇:方寸讲文学(63)——契诃夫与《三姐妹》

 

 

 

第 <wbr>253 <wbr>篇:方寸讲文学(63)——契诃夫与《三姐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