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46篇:方寸讲文学(56)

 hejunwei_yeah 2016-11-23

 《万卡》

  《万卡》,是契诃夫早期短篇小说的杰作,创作于1886年,成功塑造了在沙皇统治下的旧俄罗斯社会中,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揭露了社会制度的不合理。

 

小说通过万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人民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再现“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第 <wbr>246 <wbr>篇:方寸讲文学(56)——契诃夫与《万卡》
 

【写作特点】

 

这篇小说虽然篇幅较长,但脉络十分清晰。全文的主要线索是写信、发信,并把写信的过程与回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作家在小说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家乡的“天气真好,晴朗”,连星星也“快活地眨着眼”,而鞋铺却似牢房一般,“那个昏暗的神像”更增添一种阴森的气氛。两种环境,一个快活、美好,一个恐怖、昏暗,使人不得不为小凡卡的生活与命运而担心。

 

作家还写了莫斯科的繁华,富人奢侈的生活,与凡卡在莫斯科的痛苦、孤独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把深刻的道理寓于形象的描绘中,说明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社会的黑暗,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气氛。

 

第 <wbr>246 <wbr>篇:方寸讲文学(56)——契诃夫与《万卡》
 

【故事梗概】

 

三个月前,九岁的小男孩万卡·茹科夫,被送到鞋匠阿里亚兴这儿来做学徒。在圣诞节的晚上,他拿起笔,给他的爷爷康斯坦丁·马卡雷奇写了一封信。

 

万卡是个孤儿,他很想念自己65岁的爷爷。爷爷是地主席瓦列夫家的守夜人,总是笑容满面,睒着醉眼,夜里在庄园里走来走去。身后跟着两条狗,一条老母狗卡希坦卡,一条是泥鳅。现在爷爷肯定站在大门口,看着乡村教堂的窗子,跟仆人们开玩笑呢。

 

万卡给爷爷写信,讲述了别人对他的虐待和自己遭遇的不幸,祈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昨天我挨了一顿打。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拉到院子里,拿师傅干活用的皮条狠狠地抽我,怪我摇他们摇篮里的小娃娃,一不小心睡着了。

 

第 <wbr>246 <wbr>篇:方寸讲文学(56)——契诃夫与《万卡》
 

上个星期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动手收拾,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把鱼头直截到我脸上来。

 

师傅们总是耍笑我,打发我到小酒店里去打酒,怂恿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到什么就用什么打我。

 

吃食是什么也没有。早晨吃面包,午饭喝稀粥,晚上又是面包,至于茶啦,白菜汤啦,只有老板和老板娘才大喝而特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娃娃一哭,我就根本不能睡觉,一股劲儿摇摇篮。

 

亲爱的爷爷,发发上帝那样的慈悲,带着我离开这儿,回家去,回到村子里去吧,我再也熬不下去了。……我给你叩头了,我会永远为你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不然我就要死了。……”

 

在写信的时候,小万卡在哭泣,同时也回忆着自己在乡下的快乐生活,回想起爷爷总是到树林里给老爷家砍圣诞树的情景。

 

第 <wbr>246 <wbr>篇:方寸讲文学(56)——契诃夫与《万卡》

 

万卡还回想起了奥尔迦·伊格纳捷耶芙娜小姐,她是万卡最喜欢的。当初他的妈妈彼拉盖雅还活着,在老爷家里做女仆的时候,奥尔迦·伊格纳捷耶芙娜就常给万卡糖果吃,没事时候便教他念书,写字,甚至教他跳卡德里尔舞。可是等到妈妈一死,他就跟祖父一起住,后来又被送到莫斯科的鞋匠这来了。

  

万卡祈求上帝带他离开这里,他在这遭人打,饥饿、痛苦没人诉说。最后万卡写下地址:寄交乡下祖父收康斯坦丁·马卡雷奇。写完后,万卡跑到街上,把信塞进了邮筒。

 

夜里,万卡抱着希望睡着了,他梦见了一个炉灶,祖父坐在炉台上,耷拉着一双光脚,给厨娘们念信,泥鳅也在炉灶旁走来走去……

 

 

 

第 <wbr>246 <wbr>篇:方寸讲文学(56)——契诃夫与《万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