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孝”? 孝,是童心未泯的孩子嘴下留出给父母的半粒糖; 孝,是孩子放学归来,在门口甜甜的一声“妈妈”; 孝,是饭前抢着给父母盛饭的那一举动; 孝,是成人后“常回家看看”的那份心意; 孝,是功成名就之后的丰厚报答; 孝,是父母卧病后的悉心照料; ………… 孝,每时每刻都在你身旁,不经意中,轻轻一举手,一投足…… 孟子说:“孝之至,莫大于尊亲。” “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西周,孝的含义有:一、尊祖敬宗。施孝(尽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二、传宗接代。孝敬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续下去,生生不息。 父母生儿育女,含辛茹苦,一生操劳。从十月怀胎到养大成人,无不渗透父母的心血和汗水。这其间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百般呵护和疼爱,有“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千遍叮咛和牵挂,有“不为己身苦,常怀儿女忧”的万种柔情和眷顾。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万善德为本,百行孝为先”。 饮水要思源,知恩当图报!我们的先人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不管情况如何,包公为了父母,能主动辞去官职,堪为当今一些人的表率。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到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孝,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良知和道义。“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赤子情深,山高水长,幸运的父母收获着幸福的慰藉。 孝,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品德。 |
|
来自: hejunwei_yeah > 《方寸话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