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陵墓,1200年间没一个人能找到墓道口,竟被一农民一炮炸出

 船漏又遇头顶风 2016-11-23

中国古代向来是男尊女卑,女性要想在社会上得到一定的地位可谓是难上加难。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那些女强人,也如凤毛麟角一般。而谈到封建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能够说是妇孺皆知。这位女强人风光一世,死后也享受无尽的哀荣。唐高宗临终之前留有遗言:要将自己生前珍藏的珍玉珠宝和书籍字画都作为陪葬品随他一同下葬。而武则天最终也和高宗一起葬在了乾陵(建于公元684年,历时23年才修建完成。)所以这个墓中的陪葬品以及地宫中物品的陈设一定也是极为豪华的。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根据众多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者的推断,这个地宫主要是由墓道,天井,甬道,过洞以及三个主要墓室组成,而且很有可能还会带耳室。根据专家学者通过不断研究各类文献资料以及乾陵的一些碑文记载,最中间的墓室放置的就是皇帝的棺床,用来防止棺椁。而且为了避免受潮,当时的人们还在整个墓室的底部铺了一层防腐防潮的材料,并且用珍宝在上面又覆盖了一层。

棺椁的上面放置的是各类衣物以及被褥等皇家的器物,都是用当时最先进的工艺加上最上等的材料织出来的。皇帝身上的穿着那更是奢华,头枕玉匣,嘴里还含着各式珠宝,而且棺内都是用黄帛来装饰的,绘有龙凤、仙鹤、金乌等物。可以说中室就是用来停放皇帝肉身的地方,各种陈设无不体现着皇家的威严和奢华,一代帝王生前呼风唤雨享尽荣华富贵死后也要在地宫继续享乐。

地宫的后室则主要是用来放置皇帝生前的佩戴之物。里面设有一个玉石砌成的石床,陈列着皇帝生前所佩戴过的宝剑以及衣冠这类东西。并且死者生前的那些极为喜好的物品也会出现在这里,这儿就相当于是皇帝的一个储物间。而前室就又略微有些不同了,里面的布置都是按照供奉祭祀的标准来建造的,有神座,还有刻有文字的玉册,这一部分相当于皇帝祭祀祈祷的地方。接下来就到了耳室和石门,这里存放着大量的随葬物品。根据当地博物馆的副馆长多年的考察研究,他曾撰写了一篇文章将地宫内可能藏有的文物分为六大类:

一、金属类,也就是金银铜铁这类材料制成的各种礼仪器具或者是日常生活用具;

第二类,就是陶瓷、琉璃所制作的装饰品,和一些人物或者是动物形象的陶甬类器物;

第三类,珍珠、珊瑚、以及各种珍稀动物的骨头、角等制成的日常生活器具或者是工艺装饰品;

第四类,石头雕刻而成的石像、石画像或者是用石头雕刻成的那些富丽堂皇的棺床;

第五类,壁画和朱墨题刻等文献价值较高的文物;第六类,随葬的各类书籍字画以及丝绸、皮革、漆器等杂项器物。种类繁多,价值连城。

在这些推测的随葬品中,最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就是武则天的一部书籍---《垂拱集》。根据各类史书上的记载,这本集子最终是被陪葬到墓中的,因为这算的上是武则天用自己的心血一点一点记录下来的,而且整本书都是用的王体行书写成的。因为当年她还在服侍李世民的时候就受到了王羲之书法的不少影响,私底下也经常练习王体,后来连唐太宗都非常佩服她在书法方面的造诣。

这本书一共有一百卷,内容大致可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主要记载的是她自己的人生履历,主要就是如何从一个才女一步一步走到皇帝的过程,是她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

另一部分则是记录她在治理国家方面所积累的经验,记录了很多的重大历史事件。

这部书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环境以及揭开唐代在历史上遗留的各种疑点都有非常大的史料价值。同时,这部书还是全部用王体的行书写成的,肯定又会成为我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一件珍品。

此外,令考古工作者以及专家们更为痴迷的是,在地宫的陪葬品中还有可能会出现武则天的画像。据说是当年阎立本被召进宫中,特意为她画的一副写真画。如果这件事情是真的话,那么这张画像很有可能也被一起带入了地宫。

当然,乾陵也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挖的一座帝王陵寝,12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就有17人之多,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民国时期的将军孙连仲就曾出动40万多万人,乾陵所在的梁山几乎被挖走了一半,愣是没有被盗。

最终一直到了建国后,1958年冬季,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西兰公路复修,需要大量的石料,于是乾陵附近的农民便到梁山上炸石取料,岂料在第三炮炸响之后,半空中飞出几块石条,之后,他们上前看去,发现这个尸条跟别的不一样,像是人工凿过的。

此时,一农民立马就说:“莫非把姑婆陵炸开了!”世代居于乾陵的农民跟着武三思称武则天为姑婆,他们知道炸乾陵是一件大事,就立即跑到乾县政府上报。自此,乾隆墓道被揭开,然后在1960年,陕西省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并于4月3日开始发掘乾陵地宫墓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