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让小孩子学会吃苦,终身受益

 静乐斋 2016-11-23

本文参加了【护苗 • 成长】有奖征文活动

杨甲午 

古人云:“苦尽甜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老祖宗留下来的古训,既是人生经验的总结,更是人生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

小孩子从呱呱落地第一声啼哭来到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上,代表着人的一生很不容易。短短几十年,多则上百年的漫漫人生,不可能是一马平川,不可能事事如愿,肯定会遇到各种艰难和险阻。做父母的不能陪伴儿女一辈子,总要先他而去。因此,作为父母,让小孩子学会吃苦,是一堂必修课,更是一项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     

一个人的一生要有所作为,其他素质固然重要,但吃苦耐劳是必备的第一素质,特别是对一名男孩子来说,更是重中之重了。

 纵观历史,成就事业,担当大事的人,没有一个不是从吃苦,受罪走过来的。人的一生,让小孩子小时候吃点苦大有益处,尤其是男孩的培养,没有吃苦的经历,很难有所所作为,担当重任。

人的经历是资源、是财富。温室中长不出参天大树,庭院里养不出千里马。现在人人都“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可是成龙成凤的毕竟是凤毛麟角,平民百姓毕竟占大多数。网上看到一则著名演员姜文培养孩子的故事,十分感人,值得效仿。小男孩长大后最起码的要顶门立户,只有吃过苦的人,才懂得珍惜,才能顶的起门,立的了户。我的观点是培养孩子,主要是教育他们明事理,懂感恩,做一个普通而幸福的人就行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所以,培养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第一位的是教会他们不怕吃苦,勇于吃苦,才能独立生活,才能有所作为。不至于把他们娇惯成寄生虫,啃老族。

 吃苦可以磨炼性格。性格是磨练出来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追求享受的欲望大大提高。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占大多数,这一代人做父母的大都是“四加一家庭”娇惯出来的秧苗。在优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一代独生子女,基本上都是衣食无忧的一代,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忧无虑的生活,都是在双方家庭四个老人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百般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是在特殊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不知道什么叫生活的艰难和人生的不易。特殊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的年轻的父母们,任性的占大多数,自我意识比较强,凡事以我为中心,很少考虑父母的感受。衣食无忧必然会造成性格脆弱,经不起生活的挫折和打击,受不得一点委屈,这种性格的形成,自理能力差,步入社会,难以担当重任。这些年轻的父母还没有断奶的情况下,自己又做了父母,角色上很难适应,经济上很难独立,很难放单飞,于是就产生了“月光族”、“啃老族”,无形中给五六十年代出生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增加了新的压力,好不容易把儿女养大了,盼望着他们能够独立生活,自己能够休闲放松一下,可是新的一代又诞生了,还得没完没了的操劳,真得是熬到了当爷爷的年龄,实际上自己已经成了“孙子”。于是一种无奈无助的伤感之情油然而来。甚至有的哀声叹气的抱怨起来,发出了自己生不逢时,“注定了孝敬父母的最后一代”的感叹!

 

 无数事实证明,凡事贫苦人家出生的孩子,自立精神都很强,都比较懂事,都很孝敬自己的父母。所以。培养孩子,就要从吃苦开始,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是根,是育人之本.

 吃苦可以铸造意志。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坚强,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走向。在发达国家的家庭教育中普遍重视男孩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和都必须必备着这种能力和精神。

在一次战友聚会上,我听到一位将军讲了一个故事。晚晴期间,河北有一位七品县令,他养育了5个儿子,临终前在病榻前说了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充满了哲理。老先生说“人生有两苦、两难、两薄、两险。”即:黄连苦,贫穷更苦;登天难,求人更难;山湖险,人心更险;春冰薄,人情更薄;你们要吃其苦,知其难,识其险,履其薄方能出仕。”后辈人遵循家传的祖训,今天也做了将军。

人们常说,人年轻的时候,吃点苦,不算什么,老了不吃苦才叫有福。前半辈子吃了苦的人,后半辈子肯定有福,不无道理。

 

吃苦可以培养血性。血性就是忠义赤诚的品质。一般来说,有血性的人愱恶如仇,敢说敢做,敢作敢为,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绝不会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人有血性的人,当别人有难时他能站出来伸出援助之手,不会只考虑自己的得失而缩手缩脚,畏首畏尾。

男孩子应该有男孩子的样子。但是,现实是,除了农村的孩子,城里的孩子大都失去了野性,个个都跟小大人似的,失去了童真童趣,越来越没有了阳刚之气,越来越阴柔。

男儿没有血性,缺乏阳刚之气,没有脊梁骨,一副娘娘腔,妄为男人,何能顶门立户。军人缺乏血性,害怕战争,畏惧死亡,何以打胜仗,怎能保家卫国。推而广之,一个民族没有精气神,缺乏血性,甘居人后,懦弱无能,只能任人宰割,软弱可欺,被动挨打,永远站不直,何谈屹立于民族之林。

近期我读了《一军之长》一书,32位开国军长,个个都是血性男儿,他们对党无比忠诚理想信念坚定。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在民族危亡之时,投身革命,从来没有想过要贪图享受,战场上没有一个贪生怕死的。例如:解放军第12军首任军长开国中将王近山,电视剧《亮剑》李云龙的的原型。出生在湖北红安一个贫困潦倒的家庭中,9岁开始去大户人家放牛,做小长工。他15岁参加红军,打起仗来不要命,16岁就当了连长,跟着徐向前的大旗南征北战,20岁就成为红军年轻的师长。而后,又成为刘邓大军麾下的一员爱将。在战场上,被人们成为王疯子。刘伯承元帅评价王近山时说“那不叫疯,那叫革命英雄主义。”

奉劝做父母的在孩子的培养上,秉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向古人借智慧,向先人学经验,有意识的让孩子们经受吃苦的磨练,经风雨,见世面,增长见识,增长才干。做到该放手一定要放手,让他们独立的去闯世界!做暴风雨中的雄鹰,不做屋檐下的家雀,鼓励他们顺应人生的自然规律,自觉做好人生各个阶段应该做的事,发挥长项,避其所短,找准角度,把握机遇,发展自己,努力打开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