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豪情壮志

 江山携手 2016-11-23
                        唐诗:豪情壮志  

“天为国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拥灵台。浩荡深谋喷江海,纵横逸气走风雷”(李白)。古往今来,人们崇尚英雄、国家需要英雄,英雄的本色千古不衰、英雄的气概传颂千古。唐诗中有关对理想的追求、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抱负的施展等豪言壮语,时至今日仍是那么铿锵有力、震撼人心。“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豪情满怀:唐诗中慷慨激昂的诗句,既教化了世人、也勉励了来者。唐太宗李世民的“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唐明皇李隆基的“长怀问鼎气,夙负拔山雄”,表达了封建帝王一统江山的雄心壮志;杨炯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岑参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戴叔伦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表达边城将士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特别是韦应物的“甘从锋刃毙,莫夺坚贞志”,写的是安史之乱初期,张巡率领将士死守睢阳,为大唐军队的部署和调整赢得了时间,最后以身殉国的悲壮故事。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道出了豪迈的胸襟;李白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写出了磅礴的豪气。至若李白的“大略驾群才”、“登高壮观天地间”,亦为满怀豪情之写照。“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

气贯云天:重气节、讲气势、有气魄,这是英雄所见。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讲的是气势;胡皓“但得将军能百胜,不须天子筑长城”、史俊“凌霜不肯让松柏,作宇由来称栋梁”,讲的是气魄;源乾曜的“奉国知命轻,忘家以身许”、李白“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讲的是气节。李白的“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皎然的“气吞江山势,色净氛霭无”,大有气吞山河之举;李白的“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盖云天之势。至若李贺的“少年心事当孥云”、李白的“生前一笑轻九鼎”、李商隐的“欲逐风波千万里”,皆为至理之名言。

踌躇满志:立志才能成才,有志者事竟成,“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岑参)。贾岛的的“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李白的“欲折月中挂,持为寒者薪”,踌躇之志、跃然纸上;李颀的“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杜甫的“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志趣高雅、道出心声。杨炯的“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刘长卿的“知君志不小,一举凌鸿鹄”,指立志而有成;白居易的“凭高视听旷,向远胸襟开”、武元衡的“目随鸿雁穷苍翠,心寄溪云任卷舒”,指怀志而致远。至若白居易的“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岑参的“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胸襟是何等的开阔!

忠心报国:耿耿忠心、报效国家,诚为历代忠臣义士之所为。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戴叔伦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写的是守卫疆土的忠诚;杜甫的“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白居易的“誓心除国蠹,决死犯天威”,写的是朝政大臣的忠诚;高适的“纵横负才智,顾盼安社稷”、李咸用的“壮士难移节,贞松不改柯”,写的是草莽英雄的忠诚。“执心思报国,效节在忘躯”(权德舆)、“甘心赴国难,谁谓荼叶苦”(独孤及),乃英雄之本色;“剑共丹诚在,书随白发归”(刘长卿)、“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为侠士之所为。“孜孜莫患劳心力,富国安民理道长”(韩昂)、“年长有心终报国,时清到处便营家“(罗邺)。系贤达之箴言。

男儿气概:唐代诗人以优美的诗篇抒发豪情、表达心声、挥臂呐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砥砺壮志,真正表现出热血男儿的气概。李白的“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贯休的“男儿须展平生志,为国输忠合天地”写的是男儿的忠贞;高适的“即今江海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李白的“寄言燕雀莫相,自有云霄万里高”孟效的“丈夫四方志,女子安可留”写的是男儿的志向;刘禹锡的“天地英雄气,千秋沿凛然”、吕温的“丈夫可杀不可羞,如何送我海四头”、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写的是男儿的气节;卢照邻的“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头”、李白的“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写的是男儿的侠骨;李贺的“男儿屈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张祜的“平生镆铘剑,不报小人仇”,写的是男儿的胸襟;骆宾王的“轻生长慷慨,效死独殷勤”、陆龟蒙的“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写的是男儿的坚强。

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多少英雄人物的雄心壮志得不到施展、雄才大略得不到发挥,空怀一腔热血和激情,“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耿  的“枥上骅骝嘶鼓角,门前老将识风云”、王维的“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张籍的“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讲的是壮心不改,雄心依旧;李的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说的是时机可待、壮志能酬。只要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的精神和“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王建)的勇气,就能够实现“莫愁千里路,自遥到来风”(钱起)。

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写到“诗三百篇,大抵对圣贤发愤之所作也。”《诗经》的作者如是,唐诗的作者更是如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诗中有关“志向豪情”之名辞佳句,是永恒的生命赞歌,并将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报效国家。正如杨巨源所写“倚天长剑截云孤,报国纵横见丈夫”。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这就是著名的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名篇《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这是诗人三十四岁时,在京都长安所写的一首送友人颜真卿出使河西走廊的赠别诗。正如诗中所描写的,友人要到边地去,赤须碧睛的胡人吹的胡笳会触动戍边的士卒的思乡之情。现在天气冷了,北风吹黄了天山的草;昆仑山南的月亮将要落下,夜已深沉;诗人从长安遥望西方,无限思念友人。在边城因思乡而多愁梦的友人,怎爱听到朋夜悲凉的胡笳声呢!在这样一种境遇里,吟诵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诗人的诗句,使我产生一种在清晨回忆起昨夜的个美妙的梦般的奇异的感觉……唐朝是一个强盛的王朝,但战事不断,边患无穷。而唐帝国发扬踔历的时代精神,又大大激励了士人们的豪情,使得当时的读书人心仪金戈铁马,情系壮美军旅,纷纷走出书斋,奔赴边关,去感受刀光剑影血火弥满。“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唐代诗人的从戎,既为勤王报国,立功扬名,更是一种心灵的追求和心理的需要。他们正是从壮美的边塞,从铁血军旅才汲取到诗歌那鲜活的血液、不朽的养料,获得了澎湃的诗情;这直接促成唐代边塞诗的蓬勃局面。从李白到高适、岑参……无一不激昂呕歌了悲壮的军旅生活。诵读李白的《塞下曲》,充分展现出“想落天外,局自变生,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清·沈德潜)的独特风格。骏马似风飚,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塞下曲》不写马上之人,只写骏马与马鞭,却有形有影.有声有色.虚实相济,将人物形象烘托得更加高大威猛,英气勃勃。写壮土战斗的雄姿:他盘马弯弓,羽箭破空。带着凌厉的啸响,裹挟着钢铁意志和英雄豪情。射向敌人阵营;为了汉家天下,为了大唐帝国的江山社稷,勇士在义无反顾地忘我鏖战。“汉月”借指唐室,“天骄”称代异族侵略者。写了这场战斗的结束:厮杀过后的战场,如云飞星散,冰洒雪融,一片烟消雾落;敌人溃退了,刚才的刀光剑影喧嚣沸腾,而今归于一片宁静,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以静衬动,以虚写实,笔法洒脱,举重若轻,寥寥十字,胜过千万言正面铺叙。写对这位战功赫赫的勇土的奖赏,莫过于将其画像悬挂于象征着光荣和骄傲的凌烟阁上,让后人瞻仰景慕,青史留名。西汉大将霍去病曾为嫖姚校尉,“霍嫖姚”在此比拟将军。全诗以一系列动感强烈的画面与场景的组合,如电影蒙太奇一般,活生生刻画出一位战场虎将,歌颂了勇士那血染的风采;血写的风流,堪称英雄的赞歌。全诗字里行间,透出一种英气、豪气、俊逸气,时时可见生命激情的喷涌和生命灵光的迸发;既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又清新俊逸,风流倜傥,将两种迥然不同的审美形态融汇化合于一体。
        而唐宋以来,高适和岑参是经常被人们并称的两位诗人。例如杜甫说:“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严羽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沧浪诗话》)辛文房说:“参……诗调尤高,……与高适风骨颇同,读之令人慷慨怀感。”(《唐才子传》)胡应麟说:“高岑悲壮为宗,王孟闲淡自得。”(《诗薮》)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诗风相近,都以“风骨”著称,他们都曾厕身戎幕,擅长以古诗尤其是七古的形式来写边塞题材,而且诗中充溢着感激不平之气。不过,这两位诗人同中又有异,在诗坛上各自作出了不同的贡献。
        高适(约公元704—765年)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高适一生的经历比较丰富。他早年生活困顿,二十岁时西游长安,开元十九至二十年间曾北上蓟门。以后约有十年滞留宋州,过了多年“混迹渔樵”的落拓浪游生活。四十六岁时应试举有道科中第,然仅得汴州封丘尉之职。三年后弃官,赴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充掌书记。安史之乱发生后,高适自骆谷西驰见玄宗,陈潼关败亡之势,又从玄宗至蜀郡,拜谏议大夫。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受肃宗命征讨永王璘,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此后数任地方大员。代宗即位后,先后入朝为吏部侍郎、刑部侍郎,进封渤海县侯。《旧唐书》说他“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他最坎廪不遇的是在第一次出塞前后的时期,那时他漫游蓟北一带,想投笔从军,但未能如愿,不得不在梁宋一带栖游,但这却是他创作力最旺盛的高潮时期。晚年做了大官后,虽也间有佳作,较之以前却不免有所逊色了。有《高常侍集》。
        高适的性格狂放不羁,年轻时结交游侠,过着“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别韦参军》)的放浪生活;浪游梁宋时,也是“酒肆或淹留,渔潭屡栖泊”(《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行止不定。杜甫称他“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殷璠称他“性拓落,不拘小节”(《河岳英灵集》)。他又是具有纵横壮志和实际政治才干的人物,生平第一次任官(封丘县尉)即因与宏阔志向不合弃印而去。安史乱中他主动诣阙献计,又先后得到玄宗和肃宗的赏识,受命于危难之际。可见他志大才雄,并非好作空言之辈。诗人的性格和经历反映在创作上,使他的诗歌具有沉雄深厚的特色。他对历史上的英雄勋绩也不胜向往,(《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现实中的不遇使诗人格外愤激不平。在《效古赠崔二》诗中,他讥刺那些“邈然在云霄”的贵宦唯知游宴享乐,而有才之士只能沉沦草泽,揭示了布衣与权贵的对立。但是,坦荡不羁的性格使诗人即使在失意时也不失英雄气度,如《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蹇步蹉跎竟不成,年过四十尚躬耕。长歌达者杯中物,大笑前人身后名。
        高适的诗以古体见长,尤以七古为胜。他的古诗显然受到张说的影响。如张说有五古《五君咏》吟咏当代功业人物,高适则有五古《三君咏》,两诗的形式和主旨完全相同。张说的《邺都引》是七古名篇,高适也以七古写了《古大梁行》,显系步武前者之作。但高适的七言歌行更具创造性,历来被认为是诗中典范,如胡应麟称为“音节鲜明,情致委折,浓纤修短,得衷合度”(《诗薮》),宋育仁誉为“七言不祧之祖”(《三唐诗品》)。他的七言歌行不仅上承四杰以来歌行的体制,而且还吸取了汉魏古诗简老遒壮的特色,气势浑雄而飞跃自如,在驰骋纵横中以“筋骨”取胜,例如《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风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这首诗突破了以前同题诗作铺陈、渲染征人思妇缠绵相思之情的格局,而大大开拓了歌辞的内容。举凡出征的军容、军情的紧急、塞漠的荒寒、战争的酷烈、军中的苦乐不均、战士的勇武、别离的悲怆、和平的祈愿等等,俱熔为一炉。诗中骈散相间的句式和平仄互换的用韵,以及援声律入古体的写法,和卢、骆以来的歌行并无二致,但局势的动荡排阖却非前人可比。诗人的笔触并不固定在某种单纯的情思上,而是在复杂的内心波澜间跌宕回旋,在激越的抒情中又不时变换着场景,形成规格整炼而又一气斡旋,淘洗藻饰而又意象鲜明的特色。高适的一些绝句也写得境界阔大、风骨凛然。如《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把空廓苍茫的塞外雪夜化为无比绚丽的画面。《别董大二首》其二: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荒凉的塞漠正因有了英雄的襟怀才变得壮美动人。后两句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更具有一种豪杰气概。
        岑参(约公元714—770年),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为中唐时期杰出的边塞诗人。他的曾祖父岑文本、伯父岑长清、堂伯父岑羲等都曾官至宰相,但未得善终。他的父亲岑植,官至仙、晋二州刺史。其兄岑况官至单父尉,且颇有文名。杜甫曾作诗赞曰;“岑参兄弟皆好奇”。岑参幼年丧父,由兄教养长大,20岁时到长安献书,想以此求取功名。但蹉跎10年,一再出入于长安、洛阳间,为仕途奔波,却未能如愿。直到30岁时,才应举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是一个位卑职微的小官。他的生平遭际因而和高适颇有相似之处。他的思想也和高适颇多相通之处,例如对于从军立功的向往:“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对于权贵的反感:“何处路最难?最难在长安。长安多权贵,珂珮声珊珊。儒生直如弦,权贵不须干。”(《送张秘书》)这些都可以说是高、岑的共性。但是岑参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并且性格好奇,在诗歌创作上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个性。
        生活在唐代盛期的岑参,因而向往到边塞去建功立业。度过了六年艰苦的军旅生涯,他的许多优秀诗篇就是这时创作的。他不愧为盛唐时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其诗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
   他的诗歌题材很广泛,而其中边塞诗占数量很多,而且质量很高。他有《岑嘉州集》传世,《全唐诗》中收录其诗400余首。今人有《岑参诗校注》等。他写的边塞诗,或讴歌奇异的风光,或赞美戍边官兵的英勇的战斗精神,或反映民族间的交往,题材较为丰富多彩。诗人善于用多变的笔触,新奇的想象,磅礴的气势,慷慨的情辞,高昂的音调,绚丽的色彩,描写塞外山川和战争场面,光怪陆离,给人以惊险,奇伟的感觉,形成雄壮奇丽的独特风格,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与高适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绘了边塞奇丽多姿的生活。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是岑参边塞诗的基调。《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他的三篇代表作。最后一篇尤为突出,他竟用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北国八月飞雪之美,使荒蛮雪封之地顿时春意盎然。天气的寒冷,依依的离情别意,悠悠的思乡愁绪,在诗人的笔下都着染了奇丽豪迈、浪漫乐观的奇情异彩。除此之外,岑参还有不少描写边塞奇景风俗的诗作,如《火山云歌送别》、《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首秋轮台》、《玉门关盖将军歌》等,这些作品更增添了岑参边塞诗浪漫多姿的艺术丰采。岑参诗风,境界开阔,真力弥满,笔势磅礴,奇丽峭拔,虽不能与李杜一决轩轾,却也气象壮姿,自成一体,具有不可替代性。
         作为盛唐天空中最具奇光异彩的诗星之一,岑参如猎猎的旌旗,卓然飘拂于中华诗坛。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在轮台幕府雪中送人归京之作。它将边关军营中的奇寒与天山、瀚海的壮丽雪景融为一体,读来真有天地苍茫白雪飘飘之感,犹似暗夜得见紫电青霜,令人振奋。凛冽的雪花.将送别的场景衬托得异常动人:这百诗在运思和用笔上是十分奇特的。—会冷色调.一会暖色调,冷暖交杂,旖丽自然.全篇因之充满可感可触的笔润。
        诗人写北方飞雪,却用南国的春风和梨花作喻,这里不仅是因为梨花和雪都有相同的颜色,而且梨花盛开时花团锦簇的景象恰能传达出大雪纷飞的势态。这一奇想把萧索酷寒顿时转化为绚丽烂漫,从一开始就给全诗定下了豪迈乐观的基调。雪花,这洁白的精灵,似乎也随诗人的心境而变化。“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神使鬼差,于冰天雪地的苦寒中,忽地现出一派阳春景致,诚为生花妙笔。藉着想象的翅膀,诗人那浪漫而狂放不羁的艺术思维才得以尽情的舒展。
        诗人在这场奇丽的大雪中与友人诀别,写来荡气回肠,有英雄气,无儿女情,全诗格调是昂扬奋发的。看,北风卷地,白草摧折,扬沙飞石,日月惨淡;作者笔势一变,转而写边疆八月,天降大雪,一似春风先至,催开万树梨花,满目皆是花团锦簇;继之笔势又转,复写瀚海阑干,边塞苍茫,彤云万里,在冰天雪地的凛冽寒风中,将士们的手冻得握不住弓箭,护身的铁甲冷澈难耐;
        “风掣红旗冻不翻”,诗人笔势再转,在冰封雪凝的萧瑟中,点染凸现出辕门外一杆红旗:红旗在雪中刚一打湿.就马上冻得僵硬起来,不能再飘扬。北风虽可卷地。却再也吹不动它。诗中写风中的红旗,却用凝固的字眼来形容。这就在色彩鲜丽的画面中,突出了奇寒的感觉。这些描写都有意避实返虚,通过想象和虚构,把平凡的生活景象一变而为富有美感的艺术形象,而类似的例子在岑参诗中可谓俯拾即是。陈绎曾说“岑参诗尚巧主景”(《唐音癸签》引),胡应麟说他“清新奇逸”(《诗薮》),都指出了岑参与高适不同的风格特征。 “掣”字写风吹,显然把风人格化灵性化了,衬出的是超拔豪迈.是英风壮采,“红旗”便成为亮丽醒目的意象中心:当此分别之际,虽无春花秋月,锦瑟银筝,却也有苍凉的胡琴,壮美的琵琶.雄浑的羌笛;军旅生涯是艰苦的,却更是别具魅力!
        全篇通过想象与夸张的融合,以喷涌的诗情,流动的气韵,写出了大自然的千汇万状,表现出特有的浪漫色彩和精神气度。全诗寓情于景,笔法变化多端,色彩绚丽缤纷,冰天雪地的环境,恰衬出友谊的珍贵。朋友离别之思,写来依依不舍而又豪情淋漓,取代了缠绵诽侧,压倒了儿女情长;这是真的风流、真的本色。岑参诗磊落洒脱之情怀,令人心折。
        这是悲壮而浪漫的歌吟,这是盛唐的强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它和李白的诗章一样,都表达了一个辉煌帝国发扬激情如虹的时代精神,表现了那种开阔的胸襟,空前的气魄,从而映射出完美健全的民族之魂。我—读再读,却总觉诗情不尽,意趣无穷!
        千载之下,诵读边塞唐诗,犹可感受到诗人们那绝世的洒脱,绝代的风流,盖天的豪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