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是二:详探两式成窑斗彩三秋杯之究竟 泓古代艺术研究学社2016-10-09阅读原文 若言及明代制瓷,则不可不论成窑。论成窑,则不可不论诸般玲珑小器。其中杯盏之属,有斗彩三秋杯,乃一流妙品。然此等杯近世难见。检阅公开资料,唯今两岸故宫博物院各藏一对。 台北故宫所藏,据其故字编号,可知原为清宫旧藏。至于北京故宫所藏,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孙瀛洲先生捐赠。据传闻此对杯为孙瀛洲先生自后门桥一家当铺中,以四十根金条的价格所易得,就其彼时年代背景等推测,此杯亦自于清宫流出。两对四只,分于海峡两岸故宫,今皆公开展出,以饕观者。关于三秋杯的艺术成就,前有佳美丛谈,其“明成窑斗彩三秋杯”一文已做浅论,这里不再赘述。 明成化 景德镇窑 斗彩三秋杯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细观北京所藏对杯,可发现两杯各有不同。以上图所示为例:北故所藏,左杯青料稍淡,主要纹饰中,石块轮廓线内加阴影线以表现体量与层次,无二次局部涂染。而石块的构图,则主要以高低前后排列来描绘;杯中花头较大,个别花头有较明显的长短花瓣以表现其角度,飞虫较小;草叶的表现较直硬,曲度较小。 此外,杯口外沿的两圈弦纹线相距较近,而总体距离杯口较远,且用料浅淡略显朦胧;足部与胫部的结合相对柔缓,足部下弦纹线与圈足距离很近;足底施釉非常精细,仅留一线圈足,修足较圆;款识双框规整,字身用料较轻,在白釉的覆盖下,个别字稍显模糊,是成化瓷器的常见现象(为便于表达,我们下面将其称之为A杯)。 再看右杯,青料相对左杯稍重。主要纹饰中,石块勾线内局部以二次涂染表现其质感、层次。石块的构图有明显中心,并有明显主次之分;花头较小,没有明显长短瓣,飞虫却较左杯更显肥大;草叶的表现较左杯曲度更大,曲线的运用更多。 杯口外沿的两圈弦纹线较左杯分的更开,但总体上显得距离杯口较近,用料明显;足部与胫部的结合较左杯直硬,足部更高,双弦纹线比较明显;足底施釉不及左杯精细,内足墙有局部施釉泛黄的现象,圈足较左杯,属平切足;款识双框较大,四角顶足,框线相交处有铁斑感,字身用料较浓,字体清晰,且字意较左杯肥厚,款识明显不同(我们下面将其称之为B杯)。 明成化 景德镇窑 斗彩三秋杯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示其A、B两杯所绘石块之对比 明成化 景德镇窑 斗彩三秋杯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示其A、B两杯所绘花头之对比 明成化 景德镇窑 斗彩三秋杯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示其A、B两杯所绘杯口弦纹线之对比 明成化 景德镇窑 斗彩三秋杯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示其A、B两杯所绘草叶、飞虫之对比 明成化 景德镇窑 斗彩三秋杯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示其A、B两杯胫部与杯足之对比 明成化 景德镇窑 斗彩三秋杯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示其A、B两杯修足、款识之对比 可以发现,此对三秋杯明显并非同一类型,据其器形、纹饰上的差别,亦可以认为分属不同的批次与设计。 无独有偶,台北故宫所藏对杯,亦是如此情况。在台北故宫的展陈中,一杯扣覆展示(我们下面将其称之为C杯),此杯的纹饰、器形、青料、弦纹线的安排等,都基本上等同于A杯,唯足部弦纹线似乎只有一条。 明成化 景德镇窑 斗彩三秋杯 左为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右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而正立展示的另一杯(我们下面将其称之为D杯),则无论是器形、足部的高度、还是纹饰、青料、弦纹线的安排等,都基本上等同于B杯。 明成化 景德镇窑 斗彩三秋杯 左为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右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甚至于A、C两杯的足部修法都相对较圆,款识亦都较模糊,而B、D两杯的修足则更显平切,款识都相对肥厚明显。籍此基本可以判断,两岸故宫的两对四只三秋杯各分属于一种主题的两种样式。借此推测这在当年本为两个批次的四只杯子,或在清宫的收藏中,被有意或无意的拆成了两对,每对杯子的样式刚好纹饰不同且交叉成双。 北京故宫为A杯标注尺寸其杯高3.9cm[2],而台北故宫则为D杯标注尺寸其杯高4.2cm[3],其余尺寸则基本一致,此亦为两种杯式之不同。故可称A、C两杯为高式杯,B、D两杯为矮式杯。 明成化 景德镇窑 斗彩三秋杯 款识对比 左中右依次为北故、北故、台故 台北故宫方面曾于2003年举办成化瓷器特展,图录中仅示一D杯,并标注为成化款点彩花蝶杯。通读全书可知,台北方面对于所著器物的标注,有“窑”、“款”两种。前者为台北馆方确认为成化本年的器物,后者则对于年代的看法相对底气不足。 可以看出,台北方面当年对于此杯的断代是存有疑虑的,而北京故宫所藏B杯与其为同一样式,同一年代。那么,B、D两杯的年代,究竟是否存在后仿的可能呢? 首先,此式杯中山石所用的绘法在成化青花瓷器中确实较为少见,但在一类成化青花寿石三友盘[4]中,这样的手法还可以看见,只是较三秋杯的笔触粗厚的多,而无此明显汾水。此外,杯口的弦纹线是非常标准的成化手法,绘线极稳且镇定。 明成化 景德镇窑 青花仕女图三友盘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其次,主题纹饰的描绘中,线与线的对比相对柔软,似乎在直线中都具有着曲线的观感。且蝴蝶、飞虫、花草等的描绘笔触,都符合成化特征。 再看款识,此高式三秋杯的款识属于圆杯方款,用笔与圆杯圆款不同。在台北故宫所藏的圆杯方款样式中,我们找到了非常接近的例子,如编号为故-瓷-013760的成化青花花果纹杯,其款识双框、笔法、青料等方面都基本一致,可以判断为同时期款识。 此外,在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的成化斗彩中,我们亦找到了类似的圆杯方款,如一只斗彩西番莲坦口杯[5]所书青花款,书风极类。 明成化杯具款识对比 左中右依次为:台故、台故、景德镇 最后,综合胎釉、青料等,种种方面都足以说明,此种高式三秋杯确属成化本年的产品,景德镇御窑厂出土标本亦验证了这一点。同时在景德镇御窑厂所出成化遗物中,还发现有第三种样式的斗彩蝶纹杯[6],不过此式杯相较两岸故宫所藏对杯样式相去甚远,属坦口杯式,唯纹饰之主题比较贴近。 明成化 景德镇窑 斗彩蝶石纹坦口杯 景德镇官窑博物馆藏 这四只两式的三秋杯,如今已相隔在海峡两岸了。数百年间烟云故旧,曾见得明人心事,清廷家国,亦在国府旧梦中闻见炮雷阵火,波涛汹涌。曾见得明日高悬,也曾见得赤旗挥舞。想来百年倏过,明明灭灭,物可传史,证心不言。 古今江山事,一笑一叹耳。 注释: 2.北京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图180,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 3.蔡和壁:《成华瓷器特展图录》,P186,图194,国立故宫博物院,2003年。 4.蔡和壁:《成华瓷器特展图录》,P64,图38,国立故宫博物院,2003年。 5.景德镇官窑博物馆:《物本天成-景德镇官窑博物馆藏出土成化官窑瓷器》,澳门市民政总署文化康体总部,2013年。 6.见注5 明成化 景德镇窑 斗彩三秋杯 局部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编辑:泓ART-王依农 点击展开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