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诫子书》教案

 行在今天 梦在明天 2016-11-23


《诫子书》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步入初中已经近一个月了,我想,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学习进步、成才成学了。那么,怎样才能成功成才呢?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高人他就是蜀汉名相,智慧化身诸葛亮.相信通过和他的饿对话,你一定在学习和修身养性方面有很多收获!

      (板书<诫子书>)

      (二)初读,读熟课文: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生字注音。

      (2)注意词句停顿。

      3、提示长句停顿。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

      4、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读。

      5、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6、教师领读,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三)精读,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小组合作,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长整理准备发布.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1)巩固强化:

      A、词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明志…以致远…;广才;励精;治性;驰;去;非志无以成学…遂成枯落(提醒学生注意加横线的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字)

      B、句子:

      a、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2)处理措施:

      A、让学生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师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a的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

      以b句的翻译为例:年华随着时光飞驰,意志随着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无益……

      (四)研读,赏析文章:

      故事引子:诸葛亮为相数十年, 效忠先主,辅佐后主,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由此引申:

      1、集体探究: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学生举手发言)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淡泊、立志、惜时)分别找出原句.再次加以品读,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感受体会。

      (学生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

      A、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其重要性

      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其重要性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问题引申:联系现实人世,充满诱惑的滚滚红尘,品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重要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