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1个素食故事|对待生命的态度

 雪花飘飘575 2016-11-23
    
    这是我们从事时令养生工作中经历的两个真实的故事。写下它们是为了理性的思考:人生是醉生梦死,还是明心见性?这完全取决于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因为宝贵的生命掌握在自己手里。

    一个金秋九月的午后,李女士找到了我们。她的父亲李老先生64岁,患有膀胱癌,进行过一次手术、两次化疗。9月初刚刚结束第二次化疗,结果并不理想,膀胱内已经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肿瘤,除血尿外又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同时由于身体非常虚弱,无法支持第三次化疗。主治医生建议老人家先回家休养,过了年进行膀胱切除手术。李女士希望养生师帮助其父调理身体,“提高免疫力”,以期顺利进行膀胱切除手术。

    第二天,我们接待了李老先生。老人家身体偏瘦,面色青黑且无光泽,畏寒怕冷,浑身乏力,由于尿频、尿急等原因不爱出门。养生师进行了例行咨询,判断其为典型的阳虚之证,采用温补升阳的方法进行调理。同时建议李老先生吃全素,忌动物蛋白,早睡早起,按照当下季节调整饮食。由于当时还没认识到怀山药的好处,并没有建议他食用,只是建议他吃大米粥表面的米油来补虚。李老先生非常认同中医时令养生的理论,与养生师的交流很愉快,生活上也很配合,身体状况很快就有了好转。

    先是尿痛的情况没有了,然后尿频、尿急症状也相继改善,同时李老先生觉得手脚不那么凉了,不怕冷了。李老先生一共调理了155天,生活状态有了质的飞跃:小便再无痛感,尿频、尿急极大改善,每天晚上最多起夜两次,敢喝水了,也敢出门了;从让儿子载来,到自己坐公车,自己骑自行车,甚至偶尔会走路来找我们调理,不再担心憋不住尿了,生活上基本与常人无异。155天,这个数字是他自己记录的,他认真执行着养生师叮嘱的每个生活细节,认真地数着日子,积攒着生的希望。

    过了年的3月份,李老先生决定去住院做手术。他的子女却并不希望,但是也没能说服老人。李老先生入院进行术前检查时得到了令人惊喜的结果,膀胱内的肿瘤基本上消失,只剩膀胱三角区部位有一个不足1厘米的肿瘤(曾经最大的一个)。他非常高兴地让女儿把这个好消息转告给养生师,并说:“这是中医时令养生的功劳。”他决定将自己的调养经历写成一篇文章,让更多的人来认识中医时令养生。

    李女士将李老先生写的文章送来时,脸上带着淡淡的愁容。她对养生师说:“您劝劝我父亲,不要去手术了,调理的都见好了,何必去遭那份罪呢!”原来,李老先生听从医生的建议,准备进行膀胱灌注化疗,想把余下的肿瘤和癌细胞清理掉。但在化疗开始后,李老先生又出现尿频、尿痛症状。这让李女士很焦急。然而养生师无权左右老人的决定。更没有想到的是,李女士的担心迎来了一个不愿看到的结果。

    李老先生的化疗效果不理想,肿瘤的周边出现水肿。医生根据临床经验,担心肿瘤早晚还是长满整个膀胱,于是建议进行膀胱切除手术。李老先生同意了,但术后身体恢复一直不太好。住院期间,老爷子似乎对手术有些后悔,整日郁郁不乐,最终没能走下病床,在入院第52天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李女士非常悲伤,她说这或许是命运的安排,如果老爷子晚去医院一个月,是不是连剩余的肿瘤也会消失了?如果家人强硬地拦住,不让老人手术,是不是还有调养的希望?可是这世上没有如果。这个结果过于沉重,在如此悲伤的情感面前,理性显得太过冰冷。或许一句“这都是命”确实能使人心情更快地平复,但是我们要记得,面对生命的抉择,主动权往往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王女士的调养在李老先生之前,她是中医时令养生的真实受益者之一,只是她自己都不清楚,她曾经与死亡擦肩而过。

    王女士的儿子王先生先后来找我们咨询了3次,每次都问同样的问题:“养生调理能治癌症吗?”“保好吗?”“危重病人能上门服务吗?”养生师的回答3次都一样:“养生调理不是治疗,更不治癌症;况且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即使有人调理的效果很好,也不能保证你自己调理的效果就一定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建议危重病人先去医院就诊,恢复期可通过养生调理改善健康状况。”

    或许养生师耐心而客观的回答使王先生放下了心中的疑虑,他向我们坦言了他提问的目的:“我母亲患肺癌晚期,上了手术台才发现,肿瘤与一动脉血管距离过近,如果强行摘除,会有生命危险,于是原样缝合。医生说已经没有了治疗价值,让我们回家准备后事,连药都没有开。我这做儿子的不能看着我妈等死,药又不能乱吃,于是想请你们帮助我,为我母亲调养。我知道她治不好了,但是她自己不知道,她以为已经手术成功了,只剩回家养着,我想最后再给她个精神寄托。”王先生的一片孝心让我们很感动,但是职责所在,我们还是向他系统地讲述了中医时令养生的基本理念,并反复强调,这不能代替治疗,而只是一种生活调养。王先生表示理解,他说:“医院都治不好了,你们若是保证能好,我还真不相信,所以我信任你们。即使只是心理安慰,对我妈和我都是需要的。”话已至此,养生师接受了王先生的委托,决定为王女士调养。

    见到王女士的第一面,六十多岁的人看起来像七八十岁,满头银发,满脸褶皱,皮肤和嘴唇都毫无血色,没有力气说话。说到吃全素的问题,养生师换了个说法:“凡是动物蛋白,要气足才能吸收,您现在身体太过于虚弱,吸收不了,如果积在身体里产生酸性物质,反而会增加肿瘤复发的可能性。”王女士轻轻地点了点头。我们与王先生说好先调6天看一看。没想到,王女士一下子调了一个月,人也越来越有精神,能久坐,能说话。王先生非常高兴,他说只要母亲活着就继续调养。

    3个月后,仍然有些虚弱的王女士由老伴搀扶着走了进来,说话还是缺少气力,不能多说,养生师又根据当时的时令状况结合她的身体情况开出了调养方,并鼓励她说:“希望您下次能自己走进来!”这样,王女士一调就是7年。

    7年中,王女士一直吃全素,忌动物蛋白,在我们的建议下她常吃怀山药。身体好些了以后,她每周都会来听养生课,按照时令的变换调整饮食。7年过去了,王女士的养生实践见证了生命的奇迹,花发转黑,满脸的褶皱也少了,从原本的干枯消瘦到现在皮肤润泽,神采飞扬。现在,她常对别人说:“手术把我的肿瘤摘除了,中医时令养生对术后恢复太有帮助了!”

    如今,王女士已经停止调养,但仍然吃全素,按照时令的变换调整饮食起居,中医时令养生已经融入了她和家人的生活,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讲述这两个故事,我们不是为了判断对错,寻求赞美,而是希望引发大家对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模式的深深地反思:我们是否过于贪心,贪图物质享受而无视了自然规律?我们是否过于嗔怒,怒斥生命不公,却忘记了疾病非一日累成?我们是否过于愚钝,痴心想要将多年之疾一朝一夕去除?我们是否过于傲慢,认为人体健康不过就是简单的加减乘除?中医时令养生郑重而不执著,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对待生命的态度。未病先调,未雨绸缪,是一种顺应自然规律,体会时空变换的快乐和自由。 

河北廊坊 张玉霞 吴薇

2012年12月20日


承恩点评

稳定是癌症康复的大局

    人体和一个国家是一样的,首要的是稳定。稳定可保持秩序,有秩序地运动,才会产生正能量。癌症患者的手术、放化疗,也要看是否会引起内乱。引起内乱的治疗要慎重。

    免疫力是现代医学用词。中医称为“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以扶正气为主导,进行中医调养或者西医治疗,是癌症患者必须坚守的底线。必须有定力和决心坚守这条底线,才会使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来源:vegan莲世界读书共学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