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国风光(1884)兰州白马浪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6-11-23

祖国风光(1884)兰州白马浪

四十公里的黄河风情线,就像一条玉带,穿梭在兰州狭长的城市群落中。那逶迤在黄河两岸的一尊尊雕塑,处处都注解着古城兰州悠久的发展史。自秦始皇统一六国,至明清时代,兰州城在黄河南岸几经出现,或兴或废,上演了一幕幕历史活剧,兰州,从金城汤池到如兰之城,经历的几多的悲壮与雄烈!我虽生活在兰州,但是对这蕴涵着历史韵味的城市景点,并没有机会一一领略它的风采和厚重。

恰好我的朋友武振兴大夫来兰,于是清晨带他去感受一下兰州的特色小吃, 便来到了黄河铁桥向西五六百米马子禄牛肉面。坐在马子禄牛肉面清香袭人的大堂里,向窗外望去,就能看到一组城市雕塑,表现的是唐僧风尘仆仆骑着矫健的白龙马一路疾行,孙悟空脚踏祥云,手搭凉棚注目远眺,手提金箍棒头前引路,猪八戒袒胸露腹,乐呵呵持钯牵马,沙僧健步如飞肩挑行李,师徒一行正跋涉在取经路上。突然想起此地名叫“白马浪”,是兰州黄河风情线上的一处著名景点,那一组栩栩如生的西游记雕塑引来无数游人驻足观赏,拍照留念。

送走武大夫,我来到了白马浪,这个地方是玄奘取经经过兰州的见证。此时冬风劲吹,河堤下的黄河缓缓流淌,清澈见底。由于冬季水量减少,黄河泥沙沉淀,泛着淡淡的青蓝色。河中间依然是白浪翻涌,似万马奔腾。河岸上唐僧四众义无反顾,一往直前……

据住在附近的一些老人讲,从雷坛河与黄河交汇口,逆流而上一里许,有一个叫金天观的地方,西向华林山,唐朝时期建有华林寺禅院(寺门就在今天的九间楼一带)。传说中玄奘是经雷坛河谷入兰州,在最近的华林寺休憩,然后渡白马浪过金城关继续西行。金城关是汉代设置的关口,它南临黄河,北连白塔,是当年从兰州进入河西走廊的咽喉之道,军事重隘。白马浪段河面较宽且水流平缓,是兰州涉渡黄河的首选地之一。自唐三藏骑白龙马从这里过河后,从此河中就翻起了白浪,至今如此。“白马浪”之名便由此而来。白马浪北岸是著名的古丝绸之路上的“金城关”遗址,与南岸的“吕祖庙”(即现在的兰州市白云观)遥相对峙。“吕祖庙”正是由于纯阳吕祖“兴行妙道”、“凌波显形”于 “白马浪”,由当地信教群众请求清总督瑚松额修建的。

公元752年,唐边塞诗人高适游幕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军时,路过金城,登临北城楼。只见北山重峦叠翠,屹立如屏,黄河滔滔东流,一泻不复回,山水美景胜似图画,写出了“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的诗句(《金城北楼》)。这正是对位于雷坛河口与金城关之间的白马浪的真实写照。《皋兰县续志》云:“金城关激流汹涌,声若轰雷。”《重修皋兰县志》云:金城“关下水石湍激,雪涌涛飞,名白马浪。”如今看那金城关下,黄河水势依然急剧,白浪密集,雪练滚滚,有如百千骏马踏浪而来,其声隆隆如雷鸣,其速如箭疾空飞,即便是在这寒冬水瘦之时,气势不减!

        究其成因,据考证是黄河白马浪段河宽水浅,中有滩涂,河床坚如磐石,不易浸蚀。当雷坛河发大水时,就将上游的石头滚动到河口,停落在白马浪的岩石上。长此以往,雷坛河形成的冲积扇,再加上四墩坪、华林坪尾端紧逼黄河,迫使其中流北移,而河底是坚硬的岩层,河水不易侵蚀,以至河道收缩变窄,水位加深,产生激流。由于激流泛起无数白色浪花,历千百年而不衰,从西朝东望去,好象一群白马奔腾起伏,没完没了,永不休止。仿佛嘶鸣声、马蹄声、波涛声融为一体。大约最迟在清代乾隆时就被称为白马浪。证据是当时的学者张澎的诗句:“白马涛声喧日夜,青鸳幢影出冈峦”(《金城关》)。

1992年,我市著名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阮文辉到日本访问,在介绍兰州市悠久的历史文化时,日本友人问及:唐僧西行求法在兰州是从哪儿渡的黄河?阮大师回答,是从白马浪过的黄河。理由是当时的渡口,应该在今天的黄河铁桥的位置,铁桥与白马浪相距并不远,也就是几百米。那时候古人利用此处两岸岩石,用铁索把一排二十五艘大木船连在一起,再铺上木板就建成一座浮桥,行人车马,就是由浮桥往来于两岸。阮文辉先生回来后向市上报告日本一行的情况,当时正值兰州市筹办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市政府主要领导当机立断,决定在白马浪岸边建立唐僧取经雕像,把兰州历史文化中的这一个亮点定格在滨河大道上。1993年,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雕塑落成于白马浪,从此白马浪的声誉远播,而且多了一层神话色彩,为闻名遐迩的百里黄河风情线增色不少。近观西游记雕塑,远看那万马奔腾的壮观景象时,让人不由得产生深沉厚重的历史沧桑感和洞彻天地造化的无穷遐想。

传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返回时,在兰州遇到当年的通天河金鱼妖与东海龙王联手,设计夺取佛经和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后来太上老君、观世音菩萨赶来相救,都不能降伏妖怪。这时白龙马现出原身盘起来紧紧护住佛经,虽身负重伤,奄奄一息,仍然矢志不渝,舍身护法。后来多亏我们甘肃的上古圣人伏羲赶到,他运用先天八卦运行的威力,把变化成头尾相衔两条金鱼的妖怪收入八卦盘中,构成了完整的太极八卦图形,并帮助白龙马脱出困境,这才禳解了唐僧师徒的一段劫难。后人为了纪念白龙马舍身护法的杰出表现,遂把此地命名为白马浪。现在白马浪雕塑的唐僧取经群中,经常性的少了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据说就与此有些渊源。呵呵,当然这个故事有点牵强,只是笑谈,但也充分反映了兰州人民的首创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
原来黄河中立有刻着“白马浪”三字的石碑,现在也被河水冲毁。但是壮观的白马浪,历经千百年风雨,依然气势如昨,再加上西游记雕塑的点缀,成就了黄河风情线上不可或缺的一组风景!

走遍兰州随笔之二:白马浪

走遍兰州随笔之二:白马浪

走遍兰州随笔之二:白马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