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川菜三大师 细说担担面

 萃华园 2016-11-23
担担面:
经营形式面条名字
担担面原本是对一类经营形式的统称,从前的岁月里,只要是沿街走巷、挑担叫卖的面条,都被叫做担担面。卖面人挑的担子很有讲究,共分为两头:一头是三格的木柜子,上面两格一个装面条、抄手皮,一个装碗筷;最下面一格稍微宽大些,用来放各式调料以及盛有臊子的缸钵;柜顶比柜体宽出一截,形成一个小方桌面,上面竖着一根木杆,钉上几颗大钉子,用来挂捞面竹篓及油灯。另一头的柜体形状完全相同,只是桌面中央有个圆洞,下面柜体的上格里面是一个焦炭火炉,下两格则分别放着吹火的风箱和焦炭,而圆洞上则摆有一口被隔成两格的铜锅(类似于现代的鸳鸯火锅),一格炖汤,另一格用来烧水煮面。
别小看这么一副担子,卖面人凭着它可以同时提供多个品种:鸡丝豆花面、红油素面、臊子面、素椒炸酱面、清汤炸酱面和抄手。只要有人吃面,他们会立马将担担放在街边,摆开行头,呼啦着风箱,以旺火催沸水,面下锅煮制片刻后捞入碗中,放上调料、臊子就搞定了。待客人吃完,两三下收拾好,挑起担担吆喝一声“担担——面咧”又继续前行。
担担面究竟是何时演变成如今这个模样,并成为一种面条的名字,已经难以考证。多数川菜老师傅认为,最早的担担面起源于自贡,后流传至巴蜀各地,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担担面,是成都历代面条师傅们以自贡的“红油素面”为基础,略改变其调味,并增加了肉臊子和豌豆尖,将其打造成了荤素兼备、面滑臊酥、鲜香味浓的天府第一面。


彭子瑜大师版本
和面要加碱 形状似香棍
制作担担面要选择香棍面。所谓香棍,是指包裹在贡香中间的那根棍子,待香烧完后它便显露“真容”,截面呈方形,直径在1.5毫米至2毫米之间。之所以选择香棍面,原因有两点:首先,早期的担担面都是放在街上用小锅、炭火煮制的,面条过粗不易成熟,太细则没有嚼头,而香棍面粗细适中,煮上一两分钟即熟;其次,四川的面是以味取胜的,香棍面凸起的四角能将料汁牢牢挂住,香味更浓。
传统做法中,担担面在揉制时须加少许食用碱,这是因为从前小贩挑着担子沿街叫卖,在日晒风吹中,如果面里没碱,做好的面条不停发酵,到下午时就会变酸。而加入少许碱面,一是抑制发酵、中和酸味,二是可让面条更耐煮,且制熟后更加清爽劲道。
肥三瘦七肉 小火炒到酥
所谓面臊,其实就是北方人所说的面卤或者浇头。四川人习惯将其分为三种:汤汁面臊、稀卤面臊、干煵面臊。汤汁面臊就是带有汤水的,如红烧牛肉面、鱿鱼面、海味面等;稀卤面臊比较浓稠,一般在制作时都有勾芡这一过程,像打卤面、鳝鱼面等;干煵面臊是炒制而成的,一般都比较干爽,担担面的臊子就属此行列。
担担面是平民食品,臊子的做法并不复杂:选用肥三瘦七的去皮五花肉,加少许姜末一同剁成绿豆颗粒(姜末与肉同剁,姜汁能更好地渗入肉中),加猪油小火煸炒,加盐、料酒、酱油调味,直至水干油吐、香酥脆黄时即成,连油一同装入碗中,随取随用。
碗底浇鲜汤 调料有六种 
川厨在做面条时,大都提前在空碗中先把调料打好,俗称“焖碗”或“定碗”。一碗好的担担面,其味道应是咸鲜、微酸、微辣,其“定碗”的材料有以下六种:
酱油:选用以口蘑为配料制成的“中坝口蘑酱油”,汁稠色艳,咸甜适度,天然鲜香,能很好地为面条补味。如果买不到中坝酱油,可以用当地的土酱油或面条鲜酱油代替。
红油:成都龙潭寺的二荆条干红辣椒,炒香舂碎,不能太细,辣椒碎粗一点,释放的辣味更香浓。在辣椒碎中浇入烧至八成热的菜籽油,边倒边搅至香味逸出,即成色泽鲜艳的红油。
醋:使用四川阆中特产的保宁醋。这是我国独一份的“药醋”,以小麦、大米、玉米皮为原料,以砂仁、乌梅、肉桂、杏仁、杜仲等中药制曲,取冬季嘉陵江的清波碧水精酿而成,酸味柔和,香气浓郁,甚至有“离了保宁醋,川菜无客顾”的说法。需要注意的是,醋的主要作用是和味增鲜,要“吃醋不见酸”,因此量一定不能多,点上三四滴即可。
芽菜末:选用宜宾的袋装碎米芽菜,取出再一次剁碎即可使用。如选用散装的芽菜,则需将其清洗一遍,挤干水分后放入净锅炒香后再使用。
花椒面:选用汉源的大红袍花椒,香味浓,麻得带劲儿,且须打成细粉,待面条盛入碗中热气一冲,香味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也有餐厅用花椒油代替。
高汤:担担面既不是汤面,也不是干面,而是介于两者之间,调味时加入少许高汤(也可放入肘骨汤或鸡汤),这样才能使调料与面条充分拌匀,鲜香味美。

豌豆尖:
必不可少的一抹青
在担担面里,豌豆苗顶端那一截水嫩嫩的尖是个垫碗底的宝贝,四川人吃面最爱的就是这点拌和了麻辣味调料的绿叶蔬菜,客人在点单时往往会吩咐堂倌“青重啊!”那意思就是多加一点豌豆尖。如果豌豆尖下市,那便要用其他的绿叶蔬菜代替,最常用的便是青笋叶和小白菜。

1、制作担担面,要选择截面呈方形的香棍面。

2、批量炒好的肉臊。

3、选用袋装碎米芽菜,需再次剁碎才可使用。

4、自制红油。 

5、批量打好的碗底料。

6、大锅宽水煮面,边煮边加水,保持汤面不沸。
彭派担担面制作流程:
1、调底料:芽菜末6克、中坝口蘑酱油5克、红油4克、保宁醋2克、花椒面1克放入碗中,加鲜汤20克调匀。
2、煮面条:锅入清水烧开,下入豌豆尖10克煮上两三秒,捞起放入调好底料的碗中,再下入香棍面50克,水沸时点入凉水,如此沸腾三次后面条即熟。挑起面条,盛入放有底料的碗中,在顶端放上肉臊10克、香葱碎5克即可。

大锅宽水煮面条 
汤汁微开不能沸 
煮面时锅要大、水要宽,边煮边加凉水,保持水面冒鱼眼泡的微开状态,尽量不要让其沸腾,否则容易浑汤,变成“浊”水。而一旦变成浊水,煮面的时间便要延长,需要点四五次凉水面条才能成熟,且煮好的面易变软、发粘,就不好吃了。


杨和平大师版本

制作/谢昌勇
细韭菜叶面 
煮后半透明 
制作担担面,一定要用鲜水面(即碱面),其目的就像彭大师说的那样,一是让其口感更好,二是防止面条变酸。不过我们用的不是香棍面,而是细韭菜叶面,其宽度约为1.5毫米,形状扁而薄,煮熟后呈半透明状,蘸匀料汁后会更加入味。
选用精牛肉 臊子要炒脆 
我在学艺的时候,老师傅教我们制作担担面的臊子,用的是新鲜的黄牛后腿腱子肉,其色泽浅红、富有弹性,且筋膜较少,制馅时要用刀剁,而不能用机器搅,否则肉的组织结构被破坏,变成肉茸,就没有嚼头了。炒肉时要用小火,煸炒至肉粒金黄时添入酱油上色,加少许盐入底味,不必放鸡精、味精,持续煸炒至其表面变脆即可。炒一锅10斤的臊子总共约需15分钟。
定碗:
三种油+芝麻酱+芽菜碎+醋  
担担面在定碗时,一定要加入三种油——窝油、猪油和红油。所谓窝油,其实是特级酱油的别称,经过六年以上的自然发酵,其色泽深、香味醇、浓度稠,倒入一滴能轻易地挂在碗边;猪油可增加面条的香味和润泽度,量不必多,否则口感过腻;红油的作用是增香提色,也是少许即可。
除此之外,担担面中要加入少许芝麻酱,其作用也是提香;还有必不可少的碎米芽菜以及一点保宁醋,最后还要点入少许高汤增鲜。
浇头:
盐酥花生碎 更脆更浓香
讲究一点的担担面,其浇头除了肉臊外,还要放入少许花生碎。这里的花生有两种可供选择:一是过油炸出来的“油酥花生”,其口感脆、油分大,比较容易保存;二是放入盐中烘炒出来的“盐酥花生”,其口感酥脆、香味更浓,且在制熟过程中已入好底味,但缺点是容易吸水回潮,因此一定要注意保存。

1、选用薄且透的细韭叶面为原料。

2、在调好底料的碗中浇入鲜汤,加汆熟的小白菜。
杨派担担面制作流程:
1、调底料:窝油、芽菜末各6克、猪油、红油各4克、芝麻酱3克、保宁醋2克放入碗中,加鲜汤20克调匀。
2、煮面条:锅入清水烧开,下入青笋叶10克煮上两三秒,捞起放入调好底料的碗中,再下入韭叶面50克煮熟,挑起盛入碗中,在顶端放上肉臊10克、盐酥花生碎6克、香葱碎4克、白芝麻3克即可。


曹靖大师版本
我在制作担担面时,也是选用的香棍面,与彭大师版本的担担面不同之处,在于肉臊的炒制和定碗的调味。
肉臊:不加酱油加甜酱
我在制作肉臊时,选用的是肥三瘦七的猪前夹肉,剁成绿豆大小的颗粒。炒制时加入菜籽油,先放姜末、大葱段,待煸出葱香时,再放入肉末炒至金黄(10斤肉末约需炒15分钟),待其水分全部吐出,加甜面酱(提前加少许水略微调稀),此时肉末能将酱汁的味道全部吸进去,待肉末变成棕红色,调入盐、味精、白胡椒粉,沿锅边烹入少许料酒去腥,翻匀出锅即成。注意存放时要将葱段挑出,否则炒好的肉末易变质。
定碗新增:
蒜泥、白芝麻、红酱油
担担面定碗时,放入的调料与彭大师版本的大同小异,不过我去掉了花椒面,加入了少许蒜泥、白芝麻增香提味,并将口蘑酱油换为自制的红酱油,其颜色红润、质地浓稠,本是制作甜水面、钟水饺等小吃必备的调料,如今被我改良用于担担面的制作。此红酱油为简易版本,做法为:德阳酱油1瓶倒入锅中,加红糖50克(增加粘稠度)、冰糖10克(增加亮度)、香叶8克、八角1个,大火烧开转小火熬10分钟,待汁水浓稠,关火即成。

1、制作一碗担担面要用到15种调料。

2、打好的碗底料及三种浇头。
曹派担担面制作流程:
1、调底料:复制酱油、芽菜末、红油各6克、蒜末4克、芝麻酱3克、保宁醋、白芝麻、花椒面各2克、味精、鸡粉、糖、盐各1克放入碗中,加鲜汤20克调匀。
2、煮面条:锅入清水烧开,下入豌豆尖10克煮上两三秒,捞起放入调好底料的碗中,再下入香棍面50克煮熟,捞入盛有底料的碗中,在顶端放上肉臊10克、油酥花生碎6克、香葱碎5克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