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咏史怀古诗词论析

 泮溪别馆 2016-11-23


    咏史诗词和怀古诗词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其共性在于,都以历史为题材,都以古代的人物、故事、地点为描写对象,借此发表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等等的议论评价或者感慨,并且往往有借古讽今的深层含义。这是咏史和怀古的共性,也是它们能够合为一类的原因。
    二者的区别在于,咏史诗大多针对具体的事件或者具体的人物,抚今追昔,抒发感慨,《文镜秘府论》说是“读史见个人成败,感而作之”。咏史以人事为中心,怀古以地为中心。当然也有如将所有的咏史诗都看作怀古诗,我们在这里不仔细区别咏史与怀古的差异,而将它们和在一起论述。






1、左思的《咏史八首》的特点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这组诗的共同主题是抒写自己在门阀世族社会里才能得不到施展、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和愤懑。在左思笔下,咏史诗真正实现了“诗”和“史”的结合,使得史事的叙述和咏怀较好的结合在一起,也使得咏史诗自此以后体格一新。

2、初唐咏史怀古诗的两类主题:以史为鉴、借史咏怀 初唐咏史怀古诗代表作: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燕昭王》
3、盛唐咏史怀古诗的特点:盛唐咏史怀古诗濡染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充满了对建功立业的直接渴望、对自身价值的无比自信和肯定,而这正是盛唐气象的中坚。 代表:

(1)王维:王维的咏史诗主要有《李陵咏》、《西施咏》、《夷门歌》等。其中《西施咏》咏用比兴的手法,借着对西施美貌的赞颂,表达了对自身才能的肯定,寄托了被君王赏识的愿望。而《夷门歌》则通过对仗义任侠的侯赢的礼赞,寄寓了作者渴望有人赏识的心理和建功立业的热望。

(2)李白的《古风》其十

(3)杜甫的《蜀相》、《八阵图》


4、中晚唐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借咏史怀古来表关注日益恶化的社会政治 代表作:刘禹锡的《乌衣巷》、《西塞山怀古》、杜牧的咏史绝句《题乌江亭》、《赤壁》

5、南宋怀古词特点:(1)多借古说今,抒发北伐抗金的志向;(2)风格慷慨悲壮。 代表: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刘过《六州歌头》(镇长淮).





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诗”与“史”的结合,也就是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结合。咏史怀古诗词的题材注定了它有诗和史的双重特征,首先,文学性是它的永恒魅力,从形态上来说,它是文学,是诗词,而不是历史。其次,咏史怀古诗词也具有历史性,它有史的依据。当然这种史既包括了正史,也包括了野史和各种传说。




二、“咏史”与“言志”的结合。从诗歌的内容上来看,咏史怀古诗词的独特内涵在于“咏史”和“言志”的结合,并最终归结为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诗言志”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命题。这是先秦时代我们的先人对诗歌本质的一个重要认识,而这种认识一种传承下来,被历代文人,尤其是正统文人所尊奉。咏史怀古诗词作为古代诗词的一个重要题材类型,自然也不例外。所谓志,即主要指与政教相联系的认识态度或者理想抱负,以及个人的思想、感情和意愿。但是中国文学的主流是寒士文学,那么这个特殊阶层的思想情感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也就是说,在正统文人的创作中,政治仍然是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或者说是最重要的主题。咏史怀古是动因,而言志抒怀采是最终的旨归。从一定程度上讲,咏史怀古诗词更像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政治诗。






三、“古”与“今”的结合。咏史怀古诗词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多维的时空组合,因为题材的关系,咏史怀古诗词在时间和空间跨度上有无限自由伸展的容量,可以在古代与当今、过去与现在中进行转接切换。还可以从眼前之景,遥想往昔的景象,这是跨越历史的空间切割。既有时间的跨度,又有空间的对比转换,这正是咏史怀古诗词独有的艺术特质。 咏物诗词论析


(1)咏物诗的艺术要求:咏物诗的总体艺术要求是“不粘不脱”,也就是既要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要在其中有所寄寓。

(2)唐前咏物诗发展的两个阶段:一是建安时期,以咏物寄托情志,代表作刘桢《赠
从弟》三首之二;二是南北朝时期,有唯美倾向,重视社交性和游戏性。

(3)苏轼咏物词的特点:以诗为词,代表作《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4)周邦彦咏物词的特点:以赋为词,其代表作《六丑-蔷薇谢后作》、《兰陵王-柳》

(5)南宋末年的咏物词的特点:一是物在词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全篇内容都集中于对物的赋写;二是托物寄兴,在咏物中隐微曲折地寄托自己的情志;三是结构安排严密,又多善于浑化典故。






咏物诗到了唐代开始蔚为大观,它已经逐渐脱落了旧时代的气息,呈现出唐代诗歌的风貌。唐代咏物诗创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如杜甫的《初月》中对初月的描摹可谓穷形尽相,而钱珝的《未展芭蕉》用“冷烛无烟绿蜡干”来比喻蕉叶,也极为新奇生动。

2、是不求形似,遗貌取神,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和陆归蒙 的《白莲》可为代表。《房兵曹胡马》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对骁勇善战的胡马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画,使读者不仅欣赏到胡马俊健的体态,更使读者感受到胡马凛然无畏的气度。陆龟蒙的《白莲》“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则写出了白莲清高自傲、超凡脱俗的神韵,被后人赞赏为“语自传神,不可移易”。

3、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如李商隐的《流莺》,就是以流莺自喻,借流莺的流转无依,来抒发自己浮沉不定、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投射在流莺身上,使它也充满了身世飘零的悲苦。

4、借物抒怀,咏物明志,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表面上是在咏蝉,实际上寄寓了作者苍凉的身世之感,并借赞美蝉的孤高贞洁,表明了自己坚持操守的志向。“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5、咏物寓理,物理浑然。唐代咏物诗中,还有一些借咏物来说理。如罗隐的《蜂》描写蜜蜂不辞辛苦的劳动,结局发问:这一切的辛苦都是为了谁呢?这首诗的长处,就在于作者用最普通、最常见的情景,揭示了人生中的深刻道理。杜荀鹤的《小松》也借松写人,在咏物中蕴涵了耐人寻味的哲理.


     群作业:以《小雪》为题作七律,限韵十二侵

林黛玉论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